基于MEA-DMF前驱体溶液制备CZTSe薄膜及其光伏性能研究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is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锌黄锡矿铜锌锡硫硒(CZTSSe)因具有高光吸收系数、可调的光学带隙、组成元素无毒且地壳含量丰富等优势被认为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光伏材料。近年来,使用非肼溶液制备CZTSSe薄膜太阳电池取得了长足进展,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已达到13%。目前,用于制备CZTSSe的主流溶液体系均需要引入硫源以获得稳定的前驱体溶液。然而,大部分含硫基团的有机溶液毒性较大,前驱体在干燥过程中也将不可避免地释放出含硫的有害气体,对设备、环境和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发无硫(硒)的前驱体溶液制备高质量CZTSSe吸收层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本论文基于低毒的单乙醇胺(MEA)/N,N二甲基甲酰胺(DMF)混合溶剂发展了新型无硫(硒)前驱体溶液,并采用该溶液成功制备了CZTSe薄膜及其电池器件。针对MEA/DMF无硫(硒)前驱体溶液制备CZTSe过程中的前驱体成膜和后硒化处理两步关键工艺,系统研究了前驱体热处理时间对CZTSe材料特性及电池器件性能的影响;在深入理解前驱体成膜机制的基础上,进而研究了硒化保温过程对CZTSe吸收层及其器件性能的影响,确立了使用MEA/DMF无硫(硒)溶液制备高质量CZTSe吸收层的硒化条件;通过对已获得的高效率器件进行光伏性能模拟,分析了关键因素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机制,明确了进一步提升效率的努力方向。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在MEA中引入DMF改善了前驱体溶液中金属盐的溶解性和溶液对Mo基底的润湿性,当DMF含量为30%时,前驱体溶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在Mo基底的成膜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前驱体干燥时间对前驱体、CZTSe吸收层以及电池器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干燥时间的增加,前驱体中的合金相逐渐由Cu41Sn11相向Cu10Sn3相转变,并有尺寸变大、向表面聚集的趋势。该分布趋势导致硒化后吸收层整体呈现出由大晶粒层、小晶粒层和富碳层组成的三明治结构。当干燥时间为6 min时,制备的CZTSe吸收层具有更好的结晶性,载流子寿命达到1.85 ns,最高效率达到6.6%。2.硒化保温时间对CZTSe的结晶生长过程和器件性能有重要影响。在550 oC下从0min到15 min改变保温时间发现,CZTSe的晶粒尺寸、载流子寿命、器件的主要性能参数均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证实了延长硒化保温时间在促进Zn Se、Sn Se2等二元相充分参与反应,促使晶粒充分长大方面效果明显;但保温时间过长会引起背电极Mo的过度硒化,导致吸收层性能因热分解而趋向劣化。研究确立了最优保温时间为12 min,该硒化条件有效降低了吸收层表面或界面杂相的聚集,相应器件的最高转换效率达到了7.5%,填充因子和短路电流密度分别达到53.6%和36.6 m A·cm-2。3.基于实验中获得的材料和器件参数对最高转换效率的电池器件进行了拟合,确认了当前器件较大的串联电阻是影响器件性能的主要因素。进一步的器件模拟表明,当串联电阻从2.5Ω·cm~2降至0.01Ω·cm~2时,器件的理论效率可从7.55%提升到约10%。体相深能级缺陷对性能的影响程度存在临界值,缺陷态的浓度低于该临界值时,对器件参数影响不大;当浓度超过这一临界值时,随着缺陷态浓度的增加,器件性能迅速衰减;该临界值的大小与器件中载流子的有效收集距离及光吸收深度密切相关。界面缺陷态复合在缓冲层与吸光层形成负导带带阶的情况下对器件性能影响更显著;当前器件的Cd S缓冲层与CZTSe吸收层形成了较为理想的0.3 e V正导带带阶,在不影响电子界面传输的同时,有效减少了载流子的复合。在充分优化串/联电阻,抑制体相/界面缺陷态以及带尾态的影响后,并保持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预期器件效率可提升至14.8%。
其他文献
近年来,水系锌离子电池因其安全性高、原料成本低、环境友好、能量密度高等特点被认为是大规模储能系统的候选者之一,受到了各国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锰基材料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工作电压高、储量丰富、安全低毒等优点。然而,锰基材料中存在的导电性差,锰基材料溶解,储能机理不明确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除了正极材料面对的问题以外,金属锌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体系中最为常用的负极材料也面临着枝晶,腐蚀和副反应
学位
锂资源的迅速枯竭激发了研究人员对其他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研究。其中,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提高锌离子电池的能量效率、倍率性能、功率密度和使用寿命等。钒氧化物作为层状结构材料,具有成本低、资源丰富、比容量大等优点,是开发下一代电化学储能最有前途的电极材料之一。其中构建纳米材料来增加电化学反应的活性位点、引入晶体缺陷均可以提高钒基正极的容量和倍率性能。本论文用溶剂热法制备中空花状五氧化二钒
学位
电磁屏蔽是将两个空间区域间的电磁场隔离,以降低其对通信系统、敏感电子设备和生物体的有害影响。根据电磁学理论,电磁屏蔽的主要机理是通过阻抗失配反射辐射,通过介质损耗或磁损耗衰减波能。因此,导电率较高的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屏蔽性能,金属、碳和导电聚合物作为电磁屏蔽体已被广泛研究。然而,除了设计高导电性和高渗透性的材料外,难以有有效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屏蔽效能。因此,制备高性能的屏蔽材料仍很具挑战性。因此,解
学位
受石墨烯热潮的刺激,大量的二维纳米材料被逐渐发掘并应用于纳米电子器件和能量存储与转换领域。在二维结构中,由于电子在二维空间的运动受到限制,该二维特性使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理化性质。硅(Si)作为碳的同族元素,诸多二维Si基材料也因具有许多有趣的电子特性而备受关注。尽管二维Si基材料的电子性能出色,但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相对较少。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主要研究了以二维Si基材料为核心的新型复
学位
铜及其合金由于其出色的性能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令人遗憾的是,铜在富含Cl-的海洋环境应用中时会遭受严重的局部腐蚀。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的抗氧化腐蚀涂层,是保护铜及其合金降低腐蚀损害的普遍、实用和首选的方法。石墨烯由于其本身出色的屏蔽性能被用于防腐蚀抗氧化涂层,但实验表明石墨烯的防腐蚀能力并不如理论上的优异,氧的扩散行为会使石墨烯形成“边缘撕裂”加剧铜基底的腐蚀。因此,本文通过基于密
学位
有机电极材料理论比容量高、结构设计强、系统安全等优点,为清洁、高效、安全的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应用前景。酞菁化合物因具有大π电子共轭结构和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其作为锂离子有机电极材料,具有理论比容量高、导电性能好、结构易修饰且稳定性强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类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储能材料。为此,基于小分子有机电极材料易溶于电解液及导电性差等缺点,以及酞菁大环共轭结构自身存在的易团聚导致的活性
学位
<正>2017年上海市英语高考改革,考题中出现了一个新题型"六选四",其规则如下:该题有6个选项,4个空格,每个空格对应唯一一个正确选项,每个选项只能填入一个空格,有2个干扰项不对应空格.在解题时,我想到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六选四题型"的全错的答案有多少个呢?如
期刊
锂离子电池由于高容量、高能量密度等独特的优势已经成功的应用到各种便携设备和电动汽车上。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中,商业化的石墨负极因为较低的容量难以满足社会对储能设备的需求,而无机负极在锂离子脱嵌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严重的体积膨胀,导致容量快速衰减。与此同时,有机负极由于其分子结构可设计、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优点吸引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并且放电后没有明显的体积膨胀现象。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官能团的设计
学位
锂硫(Li-S)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被认为是最有前途替代锂离子电池(LIBs)的二次电池。但硫导电性差、体积膨胀以及穿梭效应限制了商业化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将硫与碳材料复合,但硫分布不均导致利用率低,使用多硫化物(Li PSs)作活性物质,但化学合成Li PSs反应浓度不可控。对于穿梭效应,对基体改性,存在物质本征缺陷,价格昂贵,制备方法复杂,难以大规模合成等问题,使其无法走出实验室。本文
学位
硅(Si)负极因其近十倍于石墨负极的比容量(3579 mAh g-1),低的锂化电位,丰富的资源储备与无生物毒性等优势,被誉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引擎。然而,Si颗粒的本征电导率较低,并且与锂的合金化过程中伴有近280%的体积膨胀,会伴随着颗粒破碎、固体电解质薄膜(SEI)反复生长等问题,造成电池性能的严重衰减与安全隐患。本文提出一种采用低成本Si颗粒与锚定包覆的碳纳米管(CNTs)络合的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