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该文首先对无线人体胃肠道机器人检测技术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阐述。在第二章介绍了有关人体内部温度检测技术的基本情况,包括进行人体温度检测的必要性、影响人体皮肤温度的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首先对无线人体胃肠道机器人检测技术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阐述。在第二章介绍了有关人体内部温度检测技术的基本情况,包括进行人体温度检测的必要性、影响人体皮肤温度的局部因素和深层次因素,得出了皮肤温度和人体内部温度是有一定差别的结论,讨论了目前人体内部温度检测的各种技术和手段,主要是无损伤法中的红外热像图法、微波热像图法、超声波透射法、X-CT法、核磁共振法、热补偿法和数学模型法,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提出了研制无线人体内部温度测量系统直接测量体内温度的研究思路。
然后在第三章介绍了用于温度检测的各类传感器,从这些传感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工作条件要求、可以达到的精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选出了适合用于人体内部温度检测的温度传感器。
第四章比较了各种耐强酸的聚合物的比热容和热导率以及抗拉强度极限等参数,比较了耐强酸的医用金属的抗拉强度极限,选出了适合作为微胶囊的外壳的聚合物和金属材料。对胶囊的外形尺寸及结构设计进行了说明,最后确定了采用全聚酰胺外壳和半聚酰胺半不锈钢的外壳;分析了胶囊在人体内部压力环境的受力情况,给出了在安全系数为4的情况下各种材料制作的微胶囊的最小壁厚列表,最后设计了胶囊的具体结构参数。
第五章先进行了人体胃肠道无线温度测量系统的各种供电方式的比较,选择采用CR927锂离子电池作为电源;其次选择了发射频率;对金属外壳中无线电信号传输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计算。还对各种频率的无线电信号在人体中的穿透性进行了比较,讨论了两种信号发射频率下合适的天线形式,并设计了天线的相关参数。最后介绍了实验系统的制作,包括利用普通低功耗单片机和热敏电阻以及无线数据发射模块组成的系统和利用整合无线数据发射模块和8051内核的单片机组成的温度测量系统。
第六章介绍了进行的几个实验,包括天线形式对信号发射距离的影响实验、胶囊在不同外壳情况下的信号穿透能力实验、不同外壳对温度测量速度的影响实验、不同外壳形式对温度下降速度的影响实验、热敏电阻和数字温度传感器的比较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无线体内温度测量系统的改进建议。
其他文献
本论文根据摩擦学基本理论,结合航空柱塞式液压泵的内厂试验和外场使用情况,对液压泵失效故障模式进行了统计分析。在学习和总结一种新的表面改性技术——离子注入技术的基础上
在过去的20年中,PC机应用的迅速普及促进了测试测量和自动化仪器系统的革新,其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虚拟仪器概念的出现与发展。 一套虚拟仪器系统就是一台工业标准计算机或
摘 要:蒸汽锅炉是化工企业一期生产装置中的主要动力源。其生产的高温高压蒸汽被送入工艺管网供各系统使用,而给水泵是蒸汽锅炉系统的关键设备。本文就我公司5#锅炉采用富士电机株式会社的G11变频器传动取得的节能效果做一介绍,便于同行交流。 关键词:蒸汽锅炉;给水泵;压力;变频器 中图分类号:TK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8-0219-01 蒸汽锅炉是化工企业
1996年,英国五位地理户外实践先驱倡导“观点与愿景计划” (Views and Visions Project),在地理协会的组织下,自上而下地发动学校,带领教师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利用暑假调查土地利用情况,由志愿者分析调查结果。笔者就“观点与愿景计划”的准备与实施过程中的精神和经验,论述其为我国开展地理户外实践教学带来的启示,以期能为我国地理户外实践教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观点与愿景计划”
土壤质量衰退已经波及整个设施生产,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质量影响不同。综述了连作、轮作、填闲等种植方式下设施土壤生物学指标的变化;重点分析了填闲和轮作对土壤微生物指标
氧化铝陶瓷广泛的应用各种技术领域,但因为高硬度、脆性的特点,采用普通圆锯片锯切加工,效率和加工表面质量低,容易产生裂纹、切缝边缘崩边等缺陷,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超声辅助
大规模定制生产(MC)作为21世纪的主要生产模式之一,追求以大规模生产的低成本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信用评估是现代制造企业避免信用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因
仓储物流管理作为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实现仓储物流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则是仓储物流管理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基于Web技术的仓储物流管
2020年是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的交汇点,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二个100年奋斗目标的起步点.党中央已经做出到2049年两步走的部署.我们教育该做些什么?《中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市场日益强化,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及更新换代周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产品设计则是产品的灵魂,只有采用先进的产品设计手段和方法,逐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