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斯奈德《龟岛》中生态身份的失去与回归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ssdd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的诗集《龟岛》描写了人类祖先在自然中的和谐存在,现代人因贪婪而致使自然受难,以及现代人回归原始生态身份,成为自然之子的生态追求。诗歌反映出了人类的生态身份从作为自然之子的无忧无虑,到被欲望支配的身份迷失的变化,表达了从失去的痛苦中回归与拯救的渴望。斯奈德在《龟岛》中通过描述人类早期与自然的和谐景象,表明了人类祖先的生态身份:人类是顺从的自然之子;他们善于向自然中的其他生命学习生存的智慧;他们懂得自然中生命的法则,一个生命的消逝其实是另一个生命的重生。诗歌中人类祖先对死去的生命躯体的运用以及他们对亡者灵魂的祭奠表明了人类祖先对地球上其他生命的尊敬。诗歌通过描写人类祖先与“郊狼”“火”“灰熊”等意象之间的联系,表明了人类祖先善于向其他存在学习生态智慧,与自然之间是亲密无间、唇齿相依的关系。《龟岛》中《前线》、《液态金属式快速增殖核反应堆》等诗歌用“链锯”“推土机”“迦梨”等意象,描绘了人们无节制地索取自然中的资源,恣意毁坏自然的景象,表明现代人类在科学技术的武装之下变成了令人唾弃的恶魔形象,一味追求简单化和舒适化致使他们在空间上和精神上都与自然相隔离。而《野蘑菇》《人类植物学》等诗在轻快的语调下展示出了自然中勃发的野性,却也暗讽了现代人类渐渐割裂了与自然的联系,丢失了自身的野性。这些诗歌表明现代人类丢失了应有的生态身份,与自然的关系也从亲子关系转向了敌我关系。人类自身也成为这种敌我关系的受害者。斯奈德在《龟岛》中通过描述现代社会严重的生态危机,警示现代人类必须学会“在低消耗中成长”。《龟岛》中通过对美洲印第安人生活方式的描写,颂扬了他们坚守的朴素的生活方式,表明了现代人类要想回归生态身份,就必须改变以往“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平等的对待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为它们代言。每个现代人都应该像自然中的动植物一样,扎根于一个地方,融入当地的生态社区,树立对一个地方的责任感。人类祖先以其谦逊的态度融入了“土地金字塔”,他们感知、触摸、理解和热爱自然,形成了自然中和谐一份子的生态身份;现代人先是桀骜不驯地努力征服自然,与自然渐渐转为敌对关系,与自然的不和谐让现代人感受到了始料未及的危机,开始了回归生态身份之旅。
其他文献
文中对实现斜轴电火花铣削加工的基本条件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基本实验装置,并作了电极直径、电极旋转速度、电参数对材料蚀除速度和电极相对损耗的影响规律的研究。 In this pa
自古以来,人们都离不开食物,在食物的种植,制作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特有的食物和烹饪技术,这些食物和烹饪技术通常是由各自的生活环境和思维方式决定的。要想
翻译的不确定性观点是由美国哲学家奎因在1960出版的《语词与对象》这部专著中最早提出来的。这一理论的提出打破了那种“存在唯一正确的译文”的神话。但是奎因的翻译的不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随着表面工程技术的发展,各种表面涂覆方法不断出现,我们研制的强光离子渗金属,已在耐磨、耐腐蚀、元器件软钎焊性方面做了应用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其装置及放电特性等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期刊
本文以《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日译版)》(下文简称《中国梦论述摘编(日译版)》)为研究对象,以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等最新研究成果为理论框架,运用问卷调
谚语是人类思维与自然界互动的产物,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和表达方式。谚语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隐喻性,其形成和理解的机制取决于不同概念域之间的映射关系。源域和目标域的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文章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资料表明,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