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分离白念珠菌SAP2、GCN4与伊曲康唑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T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对临床收集并鉴定为白念珠菌的菌株采用M27-A4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出伊曲康唑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并分析临床分离白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的耐药现状。2.通过PCR方法对临床分离白念珠菌伊曲康唑单一耐药菌株和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均敏感菌株的毒力因子SAP2、转录因子GCN4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初步明确SAP2、GCN4基因突变与伊曲康唑耐药的关系。3.制备临床分离白念珠菌体外生物膜模型,探讨白念珠菌伊曲康唑耐药与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关系。4.通过RT-PCR方法,检测游离状态和生物膜状态下临床分离白念珠菌SAP2、GCN4的m RNA表达水平,分析SAP2、GCN4在伊曲康唑耐药中的作用,并通过比较SAP2、GCN4的m RNA表达水平差异,初步明确临床分离伊曲康唑耐药白念珠菌中SAP2与GCN4是否存在相互调控作用。方法:1.收集2021年4月至7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药敏实验室初步筛选的可疑白念珠菌临床菌株75株,采用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鉴定;将鉴定后的菌株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推荐的M27-A4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判读、记录菌株的MIC50值,获得伊曲康唑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2.选取课题组前期鉴定为伊曲康唑单一耐药白念珠菌菌株及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均敏感白念珠菌菌株各10株(20株菌均来自痰液),分为耐药菌株组、敏感菌株组,提取20株临床分离菌株及标准菌株ATCC11006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SAP2、GCN4基因片段后进行基因测序,寻找突变位点,并作统计分析。3.选取与第二部分实验相同的菌株,对两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后建立体外生物膜模型,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段菌株的形态结构,使用酶标仪对两组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测定,并对两组菌株的OD均值作统计分析。4.分别提取游离状态下及生物膜状态下两组菌株及标准菌株的总m RNA,并逆转录为c 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PCR)测定游离状态下和生物膜状态下SAP2、GCN4的m RNA表达水平,并作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1.75株临床菌株中共鉴定出白念珠菌70株,其中伊曲康唑耐药菌株24株,敏感菌株46株,本实验中的菌株对伊曲康唑耐药占比为34.3%。2.耐药菌株组和敏感菌株组白念珠菌SAP2、GCN4基因测序结果:两组菌株SAP2基因均未发现突变位点;在GCN4基因中发现1个错义突变位点A106T(T36S),错义突变仅出现在4株耐药菌株中,敏感菌株未出现错义突变。3.生物膜形态结构:倒置显微镜下可以明显观察到随着时间的增加,白念珠菌细胞及菌丝不断增多,细胞沿菌丝聚集,形成完整的膜状结构;生物膜形成能力测定结果显示:耐药菌株组的OD值(0.42±0.07)高于敏感菌株组的OD值(0.23±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RT-PCR检测结果:(1)游离状态下,耐药菌株组SAP2 m RNA表达水平(1.12±1.06)高于敏感菌株组(0.30±0.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菌株组GCN4 m RNA表达水平(1.86±1.24)高于敏感菌株组(0.49±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2和GCN4在转录水平上呈正相关关系(r=0.693,P<0.05)。(2)生物膜状态下,耐药菌株组SAP2 m RNA表达水平(8.12±5.68)高于敏感菌株组(4.75±2.5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耐药菌株组GCN4 m RNA表达水平(5.02±5.82)高于敏感菌株组(1.83±2.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2和GCN4在转录水平上呈正相关关系(r=0.622,P<0.05)。(3)生物膜状态下SAP2 m RNA表达水平(5.39±6.06)高于游离状态(0.50±0.89),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生物膜状态下GCN4 m RNA表达水平(3.35±3.35)高于游离状态(0.89±1.4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临床白念珠菌感染患者对伊曲康唑耐药率相对较高;因此,临床上选择治疗白念珠菌感染药物时需以药敏试验结果为指导。2.临床分离白念珠菌SAP2基因未发现突变位点,可能与白念珠菌伊曲康唑耐药无关;白念珠菌伊曲康唑耐药可能与GCN4基因突变(T36S)有关,但需进一步研究证实;3.临床分离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可能增加其对伊曲康唑耐药。4.游离状态下及生物膜状态下,临床分离白念珠菌GCN4 m RNA高表达均可能增加伊曲康唑耐药性;游离状态下,临床分离白念珠菌SAP2 m RNA高表达可能增加伊曲康唑耐药性;不同状态下,临床分离白念珠菌中SAP2与GCN4 m 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CSF3R突变是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Neutrophil Leukemia,CNL)诊断标准之一,但关于CSF3R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研究较少。本研究使用二代测序技术对CSF3R进行基因检测,分析其在AML(非M3型)中的突变率、突变位点、临床特征和共突变基因分布特征等,对比CSF3R突变型与野生型AML的总生存(O
学位
目的:以接受R-CHOP±胸腺肽α1(Tα1)方案治疗的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比较两组间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的差异、免疫功能和感染事件发生的差异,评估Tα1在提高疗效、改善免疫功能、减少感染发生方面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首次确诊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
学位
<正>新冠病毒急性感染期为药店带来了“四类药”的销量暴增,也带来了大量的客流,对身体影响时间更长的新冠后遗症是否能为药店带来更多的增长点,并为药店留住更多客流?从2022年12月疫情防控政策放开至今,已有90%以上的国人感染过新冠病毒。对于绝大多数人群来说,以发烧、浑身酸疼、鼻塞、流涕等症状为主的新冠病毒感染急性期一般会在几天或几周内好转,
期刊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PLR)对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s)的预后价值。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进行系统性检索。检索时间截止为2022年2月5日,检索语言为中英文。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及质量评价后确定最终纳入文献。运用
学位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后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的恢复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40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时间节点多克隆免疫球蛋白恢复情况及生存预后差异。结果:39例患者获得造血重建,1例患者移植后2个月继发浆细胞白血病。移植前和移植后总有效率ORR(CR+PR+VGPR)分别为89.7%和92.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
学位
目的:编制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并分析CML患者治疗状况及探索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评估及管理CML提供有效的工具和依据。方法:应用编制的初始版生活质量量表对2021年7月至8月就诊于我院门诊的87例CML患者调查,采用临界比值法、因子分析法、Cronbach’sα系数法和相关性分析进行条目筛选,并评价其信效度,最终形成生活质量量表;
学位
目的:探讨重型HA患者的凝血因子VIII(Factor VIII,FVIII)抑制物的产生与F8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20年9月172例重型HA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F8基因突变类型与FVIII抑制物产生情况,分为高风险突变组(包括1倒位、大片段缺失、无义突变)、低风险突变组(包括错义突变、小缺失/插入、剪接位点突变)和22倒位组。应用spss26.0软件分析数据,计算各
学位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测序技术探索一例累及家族三代的发疹性毳毛囊肿家系的未知致病基因,并通过免疫组化对该病所可能致病基因在其病变皮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进行研究,初步探讨该疾病的可能致病机制。方法:本研究收集了一例家族性发疹性毳毛囊肿家系的临床资料及该家系中两例患者及正常人的血液样本进行研究,并绘制家系图谱。对家系中先证者及其母亲进行
学位
目的:分析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首次完全缓解(first complete remission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CR1)高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患者临床特征,探讨高PLT计数在AML-CR1中的预后意义,为临床早期判断AML患者预后提供简单可靠的参考指标。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206例初诊AML患者临床
学位
目的:1.探究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DA3-CH和GLP-1单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Liraglutide)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面积)。2.探究DA3-CH和Liraglutide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并探究其机制与Nrf2/ARE通路的关系(Nrf2相关通路蛋白、氧化应激相关蛋白)。3.探究比较DA3-CH和Liraglutide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