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系统去除废水中氮硫与典型抗生素效能及机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生素制药废水具有含硫含氮并伴随一定浓度的抗生素等水质特征。传统生物脱硫脱氮技术对废水中的抗生素的处理效能较低,会严重威胁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因此,亟需开发一种高效的废水脱氮脱硫及同步去除抗生素的生物处理技术。微藻因具有较高耐受性、通过光合作用高效产氧、高效去除水中氮磷及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碳中性燃料的能力,被众多学者认为是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生物废水处理技术。微藻可以通过原位产氧减少了高浓度硫化物对功能微生物的毒性,并解决了抗生素去除效能低等问题,从而实现废水脱硫脱氮及同步去除抗生素。本论文探讨了微藻处理系统对制药废水中含硫含氮污染物和典型抗生素的去除效能,揭示了微藻脱硫和抗生素降解的转化途径和机制,构建了藻-菌共生系统用于强化废水同步脱硫脱氮及抗生素的去除效能,阐明了藻-菌之间的互作机制,为藻菌系统处理技术在制药废水处理中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首先,探究了微藻处理系统对废水中硫化物和硝酸盐的去除效能,及脱硫脱氮过程中对微藻生长代谢的影响。发现100 mg L-1的硫化物可被微藻完全氧化去除,并生成硫代硫酸盐和硫酸盐,生成的硫酸盐随后可被微藻同化利用。在50 mg L-1的低硝酸盐浓度条件下,硫化物显著抑制了微藻的生长。同时,微藻生长趋势和胞内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硫化物对微藻同化氮的效能无抑制作用,而对同化硫的效能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分析微藻脱硫过程胞内与硫代谢相关的中间代谢产物,发现在低硝酸盐条件下硫化物显著抑制了胞内半胱氨酸和蛋氨酸合成,并诱导了谷胱甘肽的表达。此外,微藻在脱硫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固定废水中的无机碳,并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分析相关生物质能源的中间代谢产物发现,硫化物最大可提升6.70%的胞内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微藻在脱硫过程中最高的脂质及碳水化合物的产率分别为43.35和312.54 mg L-1d-1。其次,探究了微藻处理系统对废水中典型抗生素环丙沙星(CIP)和磺胺嘧啶(SDZ)的去除效能。微藻处理系统对CIP和SDZ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100%和54.53%。同时,碳水化合物产率高于1000 mg L-1d-1,二氧化碳固定速率最高可达2500-2600 mg L-1 d-1。研究发现生物降解和光解是微藻处理系统去除CIP和SDZ的主要机制。其中,CIP和SDZ的生物降解占比分别为65.05%和17.05%。进一步发现微藻吸附CIP的效能是SDZ的10倍。通过激光共聚焦拉曼显微镜和Zeta电位检测,发现带正电荷的CIP(10.20 m V)比带负电荷的SDZ(-2.55m V)更易于被微藻生物吸附。微藻胞外聚合物(EPS)中的蛋白质和多糖提供了更多的结合位点用于吸附CIP,导致CIP更易进入到微藻胞内被生物降解。此外,通过分析中间降解产物揭示了CIP和SDZ的光解和生物降解的途径及机制。计算并评估了所有的降解中间产物的毒性,发现CIP和SDZ通过微藻处理系统生成的中间降解产物均不会对环境和水生物健康产生危害。最后,构建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 24和异养硫氧化反硝化菌Pseudomonas sp.C27的藻-菌共生系统用于提高对废水脱硫脱氮的效能。在藻-菌共生系统中,硫化物和硝酸盐的最高去除速率分别为0.11和0.19 mmol L-1 h-1。硫化物和硝酸盐的最大去除率分别比纯藻体系高4.91倍和30.27倍。揭示了藻-菌共生系统在脱硫脱氮过程中的互作机制:硫化物对藻-菌共生系统中的Chlorella sorokiniana 24的毒害作用减少了45%并显著降低了对其光合效率的抑制作用;硫化物对藻-菌共生系统中Pseudomonas sp.C27的毒害作用减少了36%并且降低了其氧化应激效应。构建了Chlorella sorokiniana 24和颗粒污泥的藻-菌共生系统。与颗粒污泥相比,藻-菌共生系统中硫化物去除速率提高了30%-50%;硝酸盐去除速率提高了21.71%-25.44%;废水中典型抗生素CIP和SDZ的最大去除速率分别提高了20%和28.57%。此外,藻-菌共生系统中的单质硫的回收率比颗粒污泥提高了11.18%-14.44%;同时,N2O的排放降低87.15%-77.68%。本研究证明了微藻处理系统实现废水脱硫脱氮及同步去除抗生素的可行性,并为绿色低碳的废水处理技术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随着清洁供暖政策的推广,空气源热泵应用于北方地区供暖过程中的低温适应性问题,因压缩机补气和变频技术的进步而逐渐缓解,使得空气源热泵在严寒地区应用成为可能,由此出现了低环境温度变频空气源热泵机组。低环境温度变频空气源热泵机组常用压缩机补气和变频技术,来满足宽温区运行工况。如何融合建筑负荷特性和压缩机变频性能,设计低环境温度变频空气源热泵机组尚需深入研究。同时补气技术提升热泵低温适应性也一直是研究热点
学位
非常规水源水处理是缓解淡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对策,纳滤基于绿色分离机理可有效去除水中的各类有机、无机污染物,逐渐成为高品质净水与回用的主流方式之一。然而,纳滤产出高品质水的同时排出了大量的浓水,排放量占纳滤进水的10%~50%,且伴随高盐、高有机物、可生化性较差等特征。常规处置方式(例如排入地表水体、排入污水管网和深井灌注)不仅严重威胁当地的水土生态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还浪费了浓水中的离子资源和水
学位
高效地去除地下水中含量过多的铁、锰和氨氮仍是我国饮用水安全所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快速砂滤技术凭借其经济环保、便于操控的优势,成为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地下水同步除铁、锰及氨氮的方法。然而,较长的启动周期是影响砂滤效能的一大弊端。本研究分别采用氧化剂投加、微生物抑制/促进和复合锰质活性滤膜引入三种方式,实现滤柱的加速启动;通过构建生物-接触催化氧化耦合作用同步深度除铁、锰及氨氮滤池,考察生物作用和催化氧
学位
抗生素菌渣因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残留而具有一定的耐药风险,我国已于2008年将其定性为危险废弃物。此后,制药企业只能采用焚烧技术对抗生素菌渣进行处置,高昂的处理费用限制了制药企业的健康发展。土霉素菌渣是抗生素菌渣的一种,其有机质含量高,是生产有机肥的理想原料。好氧堆肥是实现废弃物肥料化的高效处理技术。目前,土霉素菌渣的肥料化价值虽已得到初步肯定,但对于限制土霉素菌渣好氧堆肥处理推广应用的产品安全性问
学位
地表水地源热泵以水库和江河湖海等水源作为热源或热汇,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一种方式,在全球多个国家得到应用。目前,相比于地埋管地源热泵,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项目的发展相对缓慢,除气候和地表水条件的限制外,相关设计方法和理论不成熟是其主要原因。本文以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中多排螺旋盘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开展一系列的实验和模拟研究,全面阐述并分析传热和压降性能以及低温下的管外壁结冰特性,揭示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参数
学位
新污染物治理成为“十四五”生态环保工作重点,抗生素是首批被重点管控的新污染物之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使得抗性基因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污水厂中存在大量的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和抗性菌(antibiotic resistance bacteria,ARB),其传播受多种因素如温度、环境污染物浓度、污水处理工艺等的影响。本文研究中国22
学位
水环境中药物和个人护理品、抗生素抗性基因、内分泌干扰物等新兴污染物的存在对传统污水处理技术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基于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新兴污染物去除技术,过二硫酸盐(PDS)相比过一硫酸盐(PMS)具有更高的氧化还原电位,且更易于运输和储存,常被用作首选的氧化剂。因此亟需开发成本低廉、稳定、高效的过二硫酸盐活化剂。污泥基生物炭活化剂因其低成本、易获得等优势逐渐进入人们视野,然而,如何提
学位
我国作物秸秆资源庞大,其中因露天焚烧和堆腐产生的温室气体,每年高达0.56亿吨当量CO2左右,甚至引发了区域性大气污染、土地退化和农村环境治理难等突出问题。大力推动秸秆资源转化技术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力争按期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潜力所在。现代生物炼制技术,具有典型“碳中和”特征,研发与推广以木质纤维素等非粮生物质为原料的丁醇生物炼制技术,对于破解生态环境压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
学位
近年来,自然语言处理(NLP)因在分析与建模人类语言任务上的诸多成果而备受关注。当前,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展现出强大的对话问答、文本生成能力,带来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的新一轮热潮。自然语言处理在机器翻译、文本摘要、信息抽取等各领域应用广泛。文本首先讨论自然语言处理针对语言学四个不同层次文本信息的分析手段,对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任务组成进行概述。其次,讨论自然语言处理在具体下游任务中的应用现状,包括自然语
期刊
钙离子(Calcium,Ca2+)作为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参与调控一系列细胞生物学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a2+稳态失衡与肿瘤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因此,深入探究调控Ca2+稳态的分子机制,不仅可以提高对肿瘤病理过程的认识,还可为开发新的肿瘤治疗策略提供依据。为了精确调控Ca2+相关生物学功能,细胞形成了由多个Ca2+泵、Ca2+通道蛋白,Ca2+结合蛋白等构成的Ca2+调控系统,这些蛋白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