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城市的发展需要哲学层面的审视,哲学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对时代问题的聚焦。城市发展是现代性的重要表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度展开也逐步暴露出许多时代问题。当代城市发展的主体性困境——人类的主体性迷失在资本逻辑主导下的城市发展进程中——无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焦点。对马克思的城市思想展开主体性向度的研究,既是对城市发展的主体性困境这一时代问题的理论回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做出新的探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的发展需要哲学层面的审视,哲学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对时代问题的聚焦。城市发展是现代性的重要表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度展开也逐步暴露出许多时代问题。当代城市发展的主体性困境——人类的主体性迷失在资本逻辑主导下的城市发展进程中——无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焦点。对马克思的城市思想展开主体性向度的研究,既是对城市发展的主体性困境这一时代问题的理论回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做出新的探索。在马克思的哲学视域中,主体性是审视城市发展状况的历史性范畴,其内在蕴含的辩证法特征和历史生成性特征决定了这一概念在城市研究中的方法论地位,即在城市发展中凸显人的发展,以人的主体性发展作为审视城市发展状况的历史唯物主义准绳。本文首先澄明了马克思哲学视域中城市发展与人的主体性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马克思城市思想逻辑建构的背景分析,揭示了马克思的城市思想所内在蕴含的主体性逻辑。马克思城市思想主体性逻辑的具体布展是围绕对资本逻辑在城市空间现实运作方式的揭示而展开的,其主体性逻辑的生成也建基于对资本的现世价值及其历史狭隘性的理论分析之上。这条隐性的主体性逻辑的外显,则是通过马克思对资本逻辑主导下城市发展的形而上学本质所作的批判而得到现实的表达。资本的客观力量在现实层面压制着人的主体性发展,而形而上学的抽象力量则在观念层面形成资本逻辑的意识形态幻象进而消解着人的主体性。资本逻辑与形而上学相互拱卫,在城市的建构中利用分工的历史特性将人的具体主体性抽象为如同“一般劳动”、“一般财富”一样的“主体性一般”,这也是主体性困境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为了走出这一困境,必须瓦解资本逻辑和形而上学得以“联姻”的世俗基础,即主体性困境只有在人类改造世界的现实实践进程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在实践的辩证法层面,城市的历史功能是推动人类社会的客观发展,这一特性不会因为资本逻辑的统治而消失,也就是说,城市的发展虽然暂时由资本逻辑所主导,但资本逻辑的内在“自反性”最终还是将矛头——城市发展所创造的客观现实力量——对准了自身,进而为人类主体在城市的发展实践中“消灭”分工、“消灭”物化的劳动和走出主体性困境提供了现实的路径。走出主体性困境的现实实践进程,也是人类从片面发展向全面发展、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历史路径。通过马克思城市思想的主体性向度研究,反观中国的城市发展实践可以看出,中国的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历史语境是完全不同于已经完成现代化建设的发达国家曾经所经历的“历时性”语境更替过程。资本关系与中国的特殊语境——“共时性”语境——为中国的城市发展与人的主体性发展相统一提供了现实的实践道路。这种统一性既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道路中同时也表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理念中。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所蕴含的主体性关切表明,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人的主体性也必将随之得到“复兴”与发展。
其他文献
将读写结合的读后续写任务,如今已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且大量研究已证实其在促学语言方面的有效性。理论上,中国著名二语学者王初明提出“续”论,认为语言是通过“续”学会的,学习高效率是通过“续”实现的。该论阐释了这种写作任务的促学机理——协同。学习者通过协同实现协调互动,并以动态的方式维持这种互动。然而,现有研究大多选择大学生或英语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高中生的关注仍较少,且目前中国有10多个省份已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于19世纪中叶传入法国。直至1981年方由李治华及其妻子雅歌,历时27年翻译完成迄今为止唯一的法语全译本。对于这部“文备众体”的小说,其法译研究无疑是一项颇为浩大的工程,而本文则是针对其中动物意象法译问题的专题研究。动物意象的存在令小说语言更为生动贴切又意蕴盎然。从其表现形式而言,曹雪芹所勾勒描摹的诸种动物意象,并非作者临时起意的即兴发挥,而是多种文化因素合力的
现如今电影不仅仅作为娱乐渠道,同时也是反映现实的重要窗口。面临欧洲难民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交织影响,人类渴望了解此类挑战的背后深层原因,以此寻求解决之道。来自北京大学的戴锦华教授于2020年作题为“历史的铰链——由法国电影《悲惨世界》看今日现实”讲座,戴教授从《悲惨世界》以及其他类似主题电影展开分析,依据电影内容以及个人的亲身经历,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所在,同观众分享自身关于当今世界重要事
《骷髅格》是明清曲谱史上盛传一时的所谓“汉唐古谱”,曾在传统曲学家中产生过很大影响,所收曲目大多为集曲。时至近代,虽全书已佚,吴梅、王国维等戏曲大家仍将其誉之为“曲谱之祖”。因此,《骷髅格》这样一部地位崇高的曲谱,对其进行考证、梳理是很有必要的。笔者选取其中收录最多的集曲作为突破点,通过对《骷髅格》《汇纂元谱南曲九宫正始》《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三谱所体现思想及共有集曲的比较,对《骷髅格》进行再研究。
2020年10月17日,红十字国际学院在苏州大学学术报告厅举行人道事务高级研修班和社会学(人道工作方向)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基于开班仪式中六位发言人的中文发言视频原音,译者进行模拟口译任务,进而在释意理论的指导下对口译文本进行分析。释意理论是用以研究口译活动最常用的理论成果之一。本报告对译者在口译过程中出现的难点进行分析归纳,在释意论的指导下,找出相对应口译策略、方法或技巧以解决对应难点。精心的译
2019年末至今,新冠肺炎疫情一直肆虐于全球,世界各国皆展开了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国与西方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和防控措施,其背后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自由”价值观。论文以中西疫情防控中的“自由”价值观为研究对象,依据“中西‘自由’价值观是什么——中西‘自由’价值观有什么价值原则——在‘自由’价值观指导下中西疫情防控怎么做”的写作思路展开。全文共分为六大部分:绪论主要介绍论文
清代民国扬州的修志活动十分频繁,并且产生了一众佳志。清代是方志学的成熟期,在此期间,扬州方志的编修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伴随着修志活动的频繁展开,扬州方志的纂修组织也逐渐完善,体例和种类也都前所未有的丰富。近代以来,由于战争以及社会变迁等因素,使得扬州逐渐衰落下来,再加上整体动荡的社会环境,给扬州方志的编修造成了一定影响。但由于长期形成的修志传统以及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民国的扬州依然有很多方志修成。
明代是一个文学思想较为活跃的时代。伴随商品经济发展与市民阶层壮大,新的文化思潮、社会风尚等因素的介入使得文学的价值取向逐渐改变,传统诗文创作寻求新的出路,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的小说、民歌、戏曲等逐渐被欣赏。其时,登上历史舞台的市民与士人交互影响,儒学世俗化与市井风俗人性互为映照,以文为戏与以文为教的思想相互缠绕。身处其间的通俗文学家冯梦龙是个矛盾的结合体。作为冶游市井的畸人才子,他以“俗”的标准
主题式教学是指教师以主题为核心,将单学科或跨学科领域知识进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构建和完善自身知识网络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老挝汉语教学规模日益扩大,然而尚缺乏幼儿汉语教学相关研究。因此,笔者试图探索与解决幼儿汉语教师“教什么”与“怎么教”这一问题。基于此,笔者在程自德华文学校幼儿园中班开展了主题式教学并进行了深刻反思。首先,笔者对学校的汉语教学情况进行了概述,并讨论了主题式教学在幼儿园实施
《宀下无豕不成家》(Home Is a Roof Over a Pig)作者是美国作家阿明塔·阿灵顿,此书记叙了作者的中国之旅以及学习中文过程中新颖的感悟。书名取自对“家”这个汉字的拆解,这个汉字也是作者向往中国和中文的开端,象形文字的魅力牵引着作者一家搬到泰安居住生活。原文文字细腻生动,兼叙事和说理一体,不仅展示了丰富的生活场景,而且深入探讨了象形文字和表音文字的深层特点。本报告对该书节选章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