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大小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群落的分布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21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位,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土壤肥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微生物在此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集了两种不同土壤类型下五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采用湿筛法获得不同粒径的土壤团聚体,研究了土壤团聚体内耕作和植被对团聚体分布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微生物量的分布特点以及主要养分的分布状况。免耕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中有机碳的流失;植被类型不同,土壤中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布不同,不同植被下>0.25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草地>马尾松林>竹林。各元素在不同大小团聚体中的浓度不同,最小浓度出现在1.0-0.25mm和0.25-0.053mm粒级,此后随着粒径减小浓度增大。不同耕作方式下紫色土的C、N分布呈倒“V”字分布,最大浓度出现在1.0-0.25mm粒径。不同植被覆盖下不同大小团聚体含量发生改变,随着植被覆盖由林地变为草地,团聚体交换性阳离子含量增加,且在<2mm粒径由大团聚体(>0.25mm)向微团聚体集中,二价阳离子在团聚体中的含量高于一价阳离子。不同条件下土壤有机碳、氮磷钾及交换性阳离子在>0.25mm和<0.25mm养分含量有不同的变化趋势。不同耕作制度下的耕层土壤中全氮、磷、钾、有机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分布有差异。垄作免耕稻田耕层土壤中养分含量及有机质都高于水旱轮作,垄作免耕稻田耕层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水旱轮作,土壤微生物数量因土壤团聚体的粒级不同而有所差异,3大菌群都主要分布于小粒级的土壤团聚体中。土壤微生物总数的多少与土壤肥力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垄作免耕土壤养分(全N、全磷)、有机质及微生物总量都显著高于常规水旱轮作。垄作免耕处理下,耕层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分布情况为:细菌>真菌>放线菌。同时,细菌和真菌在粒级<0.053mm的土壤团聚体中分布最多,而放线菌在粒级为0.053~0.200mm的土壤团聚体中分布最多。垄作免耕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免耕显著增加了土壤中微生物量N的含量,而大团聚体比小团聚体增加幅度更大,可能的原因是免耕条件下对大团聚体中微生物生活环境的扰动减少。土壤微生物量N与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硝态N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铵态N无相关性。不同植被覆盖下微生物量N在2.0-1.0mm粒径竹林大于草地和马尾松林,在其他粒径草地大于竹林和马尾松林。
其他文献
朱先明,1923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1951年7月毕业于湖南农学院农学系,并留校任教.1956年2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8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7月~1958年9月在农学系作
前言封闭1号(丁扑合剂)是我所自1983年以来经过反复试验研究,于1987年筛选出的一种比敌稗安全、高效、成本低的封闭型苗田化学除草混剂,暂定名为封闭1号。1988~1992年,在北方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通过管道将水和肥料一起输送到田间的灌溉施肥技术,它具有节约水资源、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省人工等优点,被认为是解决现代农业水资源短缺、肥料利用率低以及劳
目前,设施蔬菜生产已经成为我国蔬菜生产的主要方式,由于设施蔬菜生产环境的特殊性,设施土壤重金属超标问题尤为突出。本研究以土壤类型为潮褐土,土壤pH≥7.0,土壤质地为壤质土条
本研究以欧美杨107茎段为材料,建立高效组培再生体系,确立了适宜的茎段再生不定芽的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拟南芥Na+/H+逆向转运蛋白(Na+/H+ antiporter)基因
气候变化是最主要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除了要准确了解温室气体排放的状况,植被和土壤吸收CO的所谓碳汇功能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磷素是植物需要的大量元素之一,磷矿又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而世界绝大部分农业土壤又严重缺磷,磷仍然是我国乃至世界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限制营养元素之一,磷肥的供求不仅是现在
人口、贫困、消费日益增加,自然生态系统日见退化,许多事实表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可持续性正在背道而驰。为了确定人类目前离可持续发展的距离,世界各国学者、专家开始探求能定量
浙江电视台35周年台庆简朴节俭 讲究实效 追求发展浙江电视台本着“三要三不”的指导思想,按照简朴节俭、讲究实效和追求发展的精神组织台庆活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创建于
《新闻信息概论》读后晓晨出于业务上的需要和情趣投向,我也习惯存放几本案头书。其中新闻理论专著,文都属于理论体系较为完整,实用性、知识性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一类;这样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