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源弯曲菌对四环素类和林可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198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肠弯曲菌(C.jejuni)和结肠弯曲菌(C.coli)是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和人畜共患病原菌,可导致雏鸡、仔猪、绵羊等流产,还可以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导致人的急性胃肠炎及神经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近年来,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中,导致我国畜禽源弯曲菌的耐药情况日益严重,耐药弯曲菌的产生及传播将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开展畜禽源弯曲菌耐药机制研究对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于2018-2019年在河南省屠宰场禽源及猪源样本中分离得到136株弯曲菌(C.jejuni,85株;C.coli,51株),禽源分离率为32.78%(C.jejuni,28.14%;C.coli,4.6%);猪源弯曲菌分离率为19.17%(C.coli,19.17%)禽源弯曲菌以C.jejuni为主,猪源弯曲菌均为C.coli。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其对临床常用7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上述弯曲菌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C.jejuni,67株,78.82%;C.coli,50株,47.05%)。MLST分子分型结果表明,C.jejuni与C.coliST型多样,主要流行克隆型分别为ST429与ST10077。
  已有研究表明,弯曲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表型主要由核糖体保护蛋白Tet(O)和外排泵CmeABC或RE-CmeABC共同介导。本研究在具有高水平四环素耐药表型的弯曲菌中发现了Tet(L)变异体,其编码基因与葡萄球菌中tet(L)基因高度同源,仅发生了7bp碱基突变,3bp缺失。将tet(L)变异体克隆至C.jejuni标准菌株NCTC11168得到转化子11168-tet(L)变异体,11168-tet(L)变异体对四环素和多西环素的耐药水平分别增加了16倍和8倍;此外,该tet(L)变异体还可介导大肠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水平升高4倍。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tet(L)变异体位于tet(L)variant-IS1216E-ORF1-fexA-Δtnp-IS1216E-tet(O)-tnpV-repA耐药基因岛,该耐药基因岛整合于染色体保守基因potB中。MLST和自然转化试验证实tet(L)变异体可发生克隆扩散和水平传播。
  已有研究表明,弯曲菌对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表型是由与其他抗菌药物交叉耐药导致,如erm(B)及cfr(C)基因。本研究在弯曲菌中发现了lnu(C)基因,该基因编码修饰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腺苷化酶。将lnu(C)基因克隆至弯曲菌标准菌株NCTC11168中,转化子11168-lnu(C)与受体菌株NCTC11168相比,对林可霉素的耐药水平升高32倍,表明lnu(C)可介导弯曲菌对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通过自然转化证实该基因可在弯曲菌中发生水平传播。对lnu(C)基因遗传背景进行分析,发现来源于GeneBank数据库的19株弯曲菌与本研究检测到的11株lnu(C)阳性弯曲菌基因环境多样。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136株畜禽源弯曲菌进行耐药性监测和分子分型分析;发现了可介导弯曲菌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新机制-外排泵Tet(L)变异体;在弯曲菌中发现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腺苷化酶的编码基因lnu(C)。上述研究结果阐明了弯曲菌耐药新机制,为弯曲菌耐药性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目前关于不同植保机械施药和喷雾药液对农药沉积的影响已有大量报道,但相同含量相同有效成分的不同剂型以及在同一有效成分药液中添加不同助剂后喷雾是否对药液理化性质、抗飘移性能及在靶标作物上的沉积分布和利用率产生积极影响还未见系统报道。本文自制25%吡唑醚菌酯EC、SC、WP、WG、ME 5种剂型,选用倍达通、迈飞、SP133、408、fusion五种喷雾助剂,按主要成分分类分别为植物油类、矿物油类、高分
学位
伞裙追寄蝇Exorista civilis属双翅目寄蝇科,是一种牧草优势寄生性天敌,能寄生多种鳞翅目害虫。该天敌昆虫在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工扩繁贮藏期较短,传统的低温冷藏技术弊端严重,使天敌昆虫易受到低温伤害,影响产品质量,因此提高天敌昆虫自身的抗逆性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内在根本。滞育是帮助昆虫度过不利环境,维持个体生存,保证种群繁衍的重要行为。那么人工调控伞裙追寄蝇蛹滞育,可以极大延长产品货架期
学位
本研究以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内生真菌(Epichlo?gansuensis)共生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接种蚜虫、外源喷施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和茉莉酮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J)处理,对激素信号通路与内生真菌之间的关系,内生真菌侵染及SA处理的醉马草幼苗继代蚜虫的生长情况,昆虫对内生真菌侵染及激素诱导抗性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获
学位
绵羊是一种皮毛肉兼用型经济动物,随着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病原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等多发,虽然抗生素或化学药物能预防和治疗这些疫病,但长期使用一方面会破坏动物胃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造成胃肠道菌群紊乱,另一方面会使动物机体产生耐药性。近年来,微生态制剂被畜牧行业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广大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疾病防治方面有着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无法比拟的优势,不仅能够增强动物的免疫力
学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通过去乙酰化作用调节组蛋白和染色质的结构,从而影响基因的转录、细胞增殖分化、器官正常生长和发育。病毒依赖组蛋白乙酰化酶和去乙酰化酶调节组蛋白结构进而调控其基因表达。然而目前尚无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复制与组蛋白去乙酰化之间关系的报道。基于此,本试验首先通过HDAC1抑制剂TSA处理PK15细
抗菌药是人类和动物抵抗细菌、病毒等引起感染的重要武器,为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减少养殖业损失提供了保障。抗菌药的不合理、不规范使用,导致大量耐药细菌的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威胁人类健康。因此,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共同持续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黏菌素是临床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菌的有效手段,可转移、可突变的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发现,限制了黏菌素的使用。养禽业是我国的养殖支柱产业,食品动物尤其是鸡的安全,
蛋鸡的产蛋性能与卵泡发育密切相关,卵泡发育的全过程都伴随着颗粒细胞的生长。卵巢颗粒细胞在调节蛋鸡卵泡发育、成熟和闭锁等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探讨褪黑素-卵巢颗粒细胞-产蛋性能的关系,本研究采取体外和体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褪黑素对鸡卵巢颗粒细胞的抗氧化性能、抗凋亡性能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鸡卵巢颗粒细胞的培养与鉴定。结果显示:在M199基础培养基+1%ITS+1%双抗的培养体系中
学位
现代化养禽业的快速发展和高度集约化的生产管理,使得引起家禽应激反应的因素更加复杂。适度的应激能增强家禽的免疫能力,但是过度的应激则会对家禽的生长发育以及免疫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家禽发生应激性免疫抑制(Stress-induced immunosuppression,SIS)。SIS降低家禽机体免疫功能,引起很多疾病的发生,甚至死亡。长期以来,尽管科研工作者和家禽生产者在生产应激防治方面进行了大
学位
黏菌素(Colistin)属于阳离子多肽类抗菌药物,是世界公认的治疗多重耐药(MDR)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但近年其耐药性世界范围内日益增长,现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有关黏菌素耐药机制的研究已取得诸多进展,已报道的机制包括:染色体介导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TCSs)PhoPQ和PmrAB、质粒介导的黏菌素耐药基因mcr、尚未阐明分子机制的主动外排系统等。TCSCpxAR是革兰氏阴性菌中常见的双组分
学位
毕氏肠微孢子虫和隐孢子虫是两种重要的人兽共患肠道寄生原虫,感染宿主广泛,可感染鼠、人等多种哺乳动物,引起腹泻等临床症状。受污染水源或食物被摄入常导致毕氏肠微孢子虫病和隐孢子虫病暴发。鼠体型较小,活动范围广泛,容易携带包括毕氏肠微孢子虫和隐孢子虫在内等人兽共患病原,并可通过粪便污染水源造成寄生虫传播。实验鼠作为生命科学研究中重要实验动物携带人兽共患病原将直接影响科研人员和饲养者生命健康,也可造成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