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设立街道的新型城镇化效应分析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34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城镇化已由追求高速发展转变为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改变以往粗放式的城镇化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情况,应对传统粗放式城镇化发展带来的风险,我国适时推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强调以人为本。乡镇级别的行政区划调整作为一种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手段,与城镇化发展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更与新型城镇化有着多重关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行政区划本身也是一种资源”的论述后,行政区划作为一种重要资源更加受到各界关注。在新型城镇化的新要求下,行政区划调整尤其是乡镇级别行政区划调整,愈显重要也愈渐频繁。街道作为城市型建制,许多省市将其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研究设立街道所带来的新型城镇化效应,讨论设立街道这一关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进一步推进的重大问题十分必要。本文聚焦于设立街道这一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开展相关研究。首先,梳理了行政区划调整、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及街道行政区划的相关研究,通过对其内涵的定义、联系的定性分析,提出设立街道对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四方面影响路径。然后,通过数据统计和核密度分析,发现并总结案例地湖北省2012年以来设立街道的时空特征。接着,根据影响路径为新型城镇化水平建立指标体系,通过最终得分量化新型城镇化水平,采用倍差法对新型城镇化的净效应进行计算分析。最后,结合具体实践工作分析湖北省当前以设立街道推动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得到如下结论:(1)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其对设立街道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城市型建制与乡镇建制的区别、充分符合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实现可续持发展四方面的新要求。同时,设立街道可以通过推动城镇化进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四方面对新型城镇化产生影响。(2)2012年以来湖北省设立街道在在时间上呈增长趋势,但总体数量较少,在空间上具有中心指向、边界指向的区位特征以及辖区内部聚集、面积较小的区市聚集的热点聚集特征。(3)在设立街道后的五年间新型城镇化净效应均为正值且存在显著性,说明设立街道对新型城镇化产生正向影响,但只在短期内有较为显著的新型城镇化效应。(4)在设立街道后,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化会有着显著的增长效果,即对城镇居民有着较快且积极的影响,但城乡差距会被进一步扩大,在设立街道后需要一定的时间建立对农村地区的辐射影响以提升城乡统筹效应;在设立街道后,公共服务方面有着显著的短期激励作用,随着短期激励效应的降低,其增速在随后回落,但是随着城镇人口的集中和聚集,其长期的内在发展机制会逐步体现;人居环境方面在设立街道后会有明显的短期激励效应,但逐渐减弱,随后逐步提升但增长速度相对较低;城镇化方面指标的快速提升是新型城镇化效应提升的关键支撑。(5)2012年以来湖北省设立街道推动新型城镇化中,存在设立街道的数量较少、方式不合理的情况,一是由于湖北的乡镇的发展状况客观上不足,没有达到设立街道的条件,二是由于目前湖北省设立街道的标准尚未出台;存在设立街道的新型城镇化效应仅在短期内显著的情况,一是由于地方政府长期的激励机制发生了改变,二是由于设立街道后的相关配套设施的落后;存在部分指标效应差距较大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相关科学理论的研究匮乏导致指导调整存在一定偏差。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设立街道标准原则指导行政区划调整、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并做好发展战略规划、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推动行政区划调整法制化、厘清城镇化与行政区划调整的关系并强化理论储备与指导四个方面改善湖北省设立街道的新型城镇化效应。
其他文献
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说明都明确提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地理教育工作者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必须要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改变目前区域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并结合自身七年来的教学经验发现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开展心理地图的建构实践是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的高效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本文从笔者所在地区的区域地理教
学位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明显,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口健康水平以促进健康老龄化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广东省作为我国人口与经济大省,老年健康区域差异显著,亟需建立完善的老龄健康服务体系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健康服务需求。因此本文以广东省21个地市119个县区为研究单元,运用地理空间分析、定量分析等方法探讨广东省老年人口健康指标(老年人预期寿命、失能率、自评健康率)以及老年人口健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建设性、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新目标与高要求,新高考改革配合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期望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考试题日益灵活化,更加关注、贴近生活实际,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为了改变传统教学状况,适应新高考改革的变化,各学校也在积极寻找高效的教学模式,实行教学改革。黄陂一中盘龙校区自2018年以来效仿名校在
学位
在课堂教学场景中,师生互动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和推进教学进程的主要形式。高中地理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决定着教师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提供的教的质量,也决定着学生从师生互动中得到的学习效果。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研究,有助于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本研究在调查现有高中地理课堂师生互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高中地理课堂师生互动中存在的不足。基于美国课堂互动
学位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对空间思维的研究,空间思维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思维之一,也是地理学科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近年来学术界对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研究热情高涨,这不仅反映出国际地理教育对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视,也体现了国内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目前对于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测评的研究不多,且国内外都尚未形成较为科学规范(统一)的测评体系,仍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本文就“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测评”
学位
在全景3D视频中,学习者可以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但由于全景视频中元素较多,若把VR环境作为学习环境,当学习者进入学习时,很可能会迷失其中,导致错过必要的教学内容,使得学习效果较低。并且少有研究在VR学习环境中探讨该如何设计教学资源,加入教学策略,改变学习者注意力分散的现状,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本研究旨在以全景视频中加入文本线索为前提,根据文本线索指引,有目的,有选择的在VR学习环境中沉浸
学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对人民生活保障和社会经济运转起重要的作用。面对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局面,我们要保障粮食安全,做到藏粮于地,依靠自己的力量端好饭碗,保障好初级产品的供给。而目前农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来自生态环境的威胁。农业生态效率作为衡量农业发展质量的工具,关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度量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标示。本文对同属全国性商品粮基地的成都平原和江汉平原2010-2019
学位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社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对人与社会及生态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的研究也不断地深入,其中生态脆弱性评价的研究也是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当前由于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大批工业企业给社会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环境问题愈发突出,导致部分区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存在较为严重的生态脆弱问题。在研究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需要通过对区域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然后通过分析制定相应
学位
耕地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粮食安全保证的基础,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根基。在现代化进程的步伐中,耕地存在荒漠化、弃耕化、破碎化的现象,耕地水土流失,保水保肥能力丧失,导致耕地质量下降。保证耕地质量是社会长久治安的关键因素,是夯实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探究耕地质量影响因素以及空间变化分异规律,对摸清耕地质量状况和提升耕地质量有推动作用。本研究以咸安区为例,以咸安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地块为评价单元,基于
学位
中学阶段进行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生涯涉及到人的一生,生涯规划也会随着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发生改变。笔者希望通过对中学地理课堂融入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实践,为中学生的生涯觉醒和生涯发展提供一些帮助,从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文章通过对国家相关政策的理解,认为开展地理学科与生涯教育的融合具有较强的现实背景和意义;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归纳和总结了前人研究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