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掺杂硅酸盐荧光粉与氟氧化物微晶玻璃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cho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稀土掺杂发光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荧光粉和稀土掺杂微晶玻璃材料因其优异的光学、化学、热学、机械等特性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例如,在白色发光二极管(White Light Emitting Diodes,W-LEDs)、荧光显示、生物影像、光纤通信、温度传感等领域。随着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近紫外LED芯片激发的荧光粉成为目前发光材料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荧光粉的热稳定性、显色指数、发光效率等因素限制了其在W-LEDs领域的应用,因此找到一种在近紫外激发下实现高效白光发射的荧光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氟氧化物微晶玻璃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兼具了氟化物纳米晶体的低声子能特性和玻璃基质优良的化学、机械稳定性。因此,开展新型氟氧化物透明微晶玻璃在温度传感方面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本论文研究内容如下:1.Bi3+/Eu3+共掺杂Ba2Y2Si4O13荧光粉的可调发光及其能量传递研究: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颜色可调、可实现白光发射的Bi3+/Eu3+共掺杂Ba2Y2Si4O13荧光粉。在近紫外激发下,Ba2Y2Si4O13:Bi3+荧光粉拥有两个分别位于414和503 nm的发光峰。这两个发光峰是由于Bi3+离子占据Ba2Y2Si4O13中两个不同阳离子格位产生的。不同格位的Bi3+离子到Eu3+离子的能量传递效率均在60%以上。通过调节Eu3+的掺杂浓度及激发波长,Ba2Y2Si4O13:Bi3+,Eu3+荧光粉实现了发光可调及白光发射。Ba2Y2Si4O13:3%Bi3+,20%Eu3+荧光粉展现出优异的热稳定特性。在473K时,其发射强度是温度为298 K时的82.6%。所有结果表明Ba2Y2Si4O13:Bi3+,Eu3+荧光粉在W-LEDs上有潜在的应用价值。2.Yb3+/Tm3+共掺透明NaY2F7微晶玻璃的温度传感性能研究:通过熔融淬冷及析晶工艺技术成功制备了Yb3+/Tm3+共掺含NaY2F7纳米晶的氟氧化物微晶玻璃。热处理后,在玻璃基质中析出了正交晶系NaY2F7纳米晶。在980 nm激发下,所有样品都展现出Tm3+离子的特征发射(1G43H6,1G43F4,3F2,33H6)。相较前驱体玻璃(PG),微晶玻璃(GC)中上转换发光强度得到明显的增强。这个现象进一步说明Tm3+/Yb3+离子已经富集到具有低声子能的NaY2F7纳米晶中。980 nm激发下以Tm3+离子的3F43F2,3能级作为热耦合能级探究了GC样品在307-567 K温度范围内的温度传感性能,GC样品的最大相对灵敏度为1.6%K-1。所有结果表明,Yb3+/Tm3+共掺含NaY2F7纳米晶的氟氧化物微晶玻璃在光学温度传感方面有潜在的应用。
其他文献
在刀具切削过程中,工件塑性变形和刀-屑间的剧烈摩擦会产生大量切削热,导致刀具快速磨损,并使得工件材料软化出现“粘刀”现象,降低刀具寿命和工件加工质量。因此,改善刀-屑间的摩擦状态,减少切削热成为切削加工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实际工程中普遍使用切削液对切削区域进行冷却和润滑,但由于切削区域高温高压的环境以及内摩擦区域刀-屑紧密接触,同时传统冷却方式中切削液流速低、压力小,难以进入刀-屑关键摩擦区域,使
目的:我国食管癌患病率和死亡率排在全球第五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放疗是其重要治疗方法,但随着放疗设备及放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完善放疗疗效并未显著提升,因此认为食管癌细
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剥露被认为是新生代以来众多地质事件的诱发因素,形成了青藏高原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前人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原东部及中部地区,而对西部地区剥露历史的研究目前报道较少。高原西部地区具有独特的地质与地貌特征,发育数条规模较大的断层,同时存在外部与内部水系。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狮泉河—革吉地区侵入岩开展了系统的地质年代学和低温热年代学的研究,并使用HeFTy与QTQt软件对低温热年代学数据开展了
背景和目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神经创伤研究中的主要挑战之一。脊髓损伤后发生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导致轴突断裂,脱髓鞘改变,造成神经功能丧失,这些变化会
近年来,激光冲击微成形技术已经成为了微成形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研究了一种激光冲击液体微成形的新工艺,以激光作为冲击源、液体作为传力介质,适用于成形具有大面积阵列微特征的金属箔板。论文通过数值模拟探索了工艺可行性与成形机理,并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为下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指导,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如下:首先,介绍了激光冲击液体微成形工艺的原理,描述了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机理及材料在高应
乙型脑炎病毒(JEV)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本研究旨在进行JEV关键毒力位点分析、鉴定E-I176R(E蛋白第176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突变为精氨酸)突变位点能否影响其神经毒力。
第一部分 基于iTRAQ技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平滑肌组织蛋白质组学分析目的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联合质
本论文合成了一系列新颖的甲基丙烯酸含氟苯酚酯单体,并对其中两种单体进行了阴离子聚合反应的研究,且对所得聚合物进行了表征;本文同时进行了不同配体稳定的锗、锡宾化合物的合成和结构表征研究,并对部分化合物的反应性进行了探究。论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1.含氟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甲基丙烯酰氯和五种含氟苯酚反应得到了一系列新型的甲基丙烯酸含氟苯酚酯类单体,M1(甲基丙烯酸-3-氟苯酚酯)、
目的:探讨Angelman综合征(Angelman syndrome,AS)的临床特征、基因遗传学特点以及泛素蛋白连接酶E3(Ubiquitin-protein ligase E3A,UBE3A)基因变异特征,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减少碳排放已然成为全世界的共识。虽然碳税被视为是颇具影响的政策之一,获得各界的青睐,但现实表明统一的碳税政策不论是在减碳效果还是经济效益上都不尽如人意,已经导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