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援朝抗倭初期的几个问题(以韩国文献为基本史料)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t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明万历援朝抗倭早期(二十至二十一年)的三个问题。第一,郑昆寿与明朝出兵。日本发动战争之初,朝鲜和明朝都对明军赴朝抗倭深抱疑虑。双方通过频繁的外交活动,特别是郑昆寿的出使,消除了误解,终于有了李如松大军渡江援朝之举。第二,粮草问题与抗倭战局。明军渡过鸭绿江以后,粮储不足加上运输困难,军士生活惨恻,虽然明和朝努力解决,情况并无好转。李如松碧蹄之役后锐气消失,借此退兵,日军提出议和,他由主战转向主和。第三,沈惟敬的和议活动。沈惟敬曾三入平壤与日将谈判,碧蹄之役以后又与日将达成协议,日军撤出王京。其和议活动在客观上起过积极作用。但和议的行止成败实取决于中、朝与日本各种政治势力的消长。沈惟敬、石星没有能力把握整个政局,却又急于达到日军撤军的目的,放弃原则,隐瞒真相,最终于日后事泄被杀。
其他文献
本文依据现有材料及近几年公布的部分解密档案,考察了1969-1998年间英国的北爱政策的演进,分析表明英国的北爱政策具有很强的一贯性和连续性。   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
学位
“东亚病夫”是中西文化在近代开始碰撞后,对中国和中国人形象共同描述的结果。它既指病国,也指病民,是对国家实力地位和国民身体素质的一种屈辱性定型。“东亚病夫”在传播
20世纪80年代是美国保守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时出现了保守主义的政治复兴。本文从保守主义思想内涵为切入点,对当时保守主义复兴的动因及表现的规律做出分析与总结。文章在对
学位
本文分析了新四军对伪军工作及其影响。苏中地区南临长江,东濒黄海,境内平原辽阔,河川纵横,人口稠密,物产丰富,与日军占领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隔江对峙,是连接苏南、苏
摘 要:随着油品的广泛应用,油品运输方式及技术问题的探究被人们所重视,世界各国大多采用管道运输的方式,我国也不例外,近几十年先后兴建了贯穿华北、华东、东北的运输管道网,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石油炼制及运输网络。油品的顺序运送工艺也涉及了很多技术问题,管道运输之所以被大家所接受是因为它具有油气消耗低、无噪音、运费低、运行稳定受气候影响小等优势。但运送同时应注意界面检测、界面隔离、混油段切割等一系列问
在1946到1949年的时代变革中,中国基督教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以吴耀宗为首的一批激进基督徒以《天风》为阵地,在基督教与时局、基督教与民主、基督教与共产主义等重要问题上发表
学位
向家坝是重庆最大的蒙古族聚居地,也是整个乌江流域、武陵地区乃至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散杂居蒙古族聚居地之一。该村的蒙古族人口相对较多、居住十分集中、民族认同强烈,更
本文以现有的文献资料为依据,以宏观考察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秦汉(前汉、后汉)三朝士人名节观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探讨,进而揭示出影响士人名节观变化发展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作为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的贫困问题尤其是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印度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消除农村贫困,实现社会公正,始终是印度政府历次五年计划的重要目标。为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