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RNA标志物的tet(X)和mcr阳性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及mcr阳性大肠杆菌的靶向清除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_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菌耐药性是目前全球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缺乏新的抗菌药物的情况下,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成为治疗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特别是耐碳青霉烯肠杆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质粒介导可水平转移的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以及替加环素高水平耐药基因tet(X4)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严重制约着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在治疗耐碳青霉烯肠杆菌感染中应用。目前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主要基于细菌生长,这些检测方法耗时长,并且将表型和基因型的检测分隔开;广谱治疗剂量抗生素虽然可以有效治疗敏感菌感染,但抗生素对肠道中的益生菌同样也会有影响,可能造成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疾病。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的mcr和tet(X)阳性菌株的检测方法,以及建立靶向安全有效的多粘菌素耐药菌的清除策略对于两种重要耐药菌的防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论文根据tet(X)和mcr阳性大肠杆菌和阴性对照大肠杆菌在折点浓度抗生素处理后特定mRNA生物标志物表达量变化的不同,分别建立了基于特定mRNA标志物快速、准确的tet(X)和mcr阳性大肠杆菌检测方法;同时根据mcr-1耐药蛋白表达后,激活特定基因转录的特征,构建一种可以靶向清除mcr-1阳性多粘菌素耐药大肠杆菌的杀菌方法。具体结果如下:1.基于mRNA标志物tet(X)阳性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在本实验中,我们构建了tet(X4)介导的替加环素耐药大肠杆菌DH5α+pUC19-tet(X4),以及与其具有相似遗传背景的阴性对照大肠杆菌DH5α+pUC19。将DH5α+pUC19-tet(X4)和DH5α+pUC19用2 μg/mL替加环素处理60 min后,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进行转录组测序。在对转录组结果用韦恩图和PCA分析后我们发现,在替加环素处理后,DH5α+pUC19-tet(X4)和DH5α+pUC19转录组的变化截然不同。基于此,我们将在替加环素处理后,DH5α-pUC19中mRNA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同时在DH5α+pUC19-tet(X4)中mRNA表达量不变的基因,在三株替加环素敏感大肠杆菌以及三株临床分离且背景清晰的tet(X4)介导的替加环素耐药大肠杆菌中进行验证,共有25个mRNA标志物符合筛选要求。我们对这25个mRNA标志物对替加环素不同处理时间和浓度的敏感性进行进一步验证,当替加环素处理10 min、处理浓度超过0.25μg/mL后,所选25个相关mRNA标志物的表达量在tet(X4)阴性菌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在tet(X4)阳性菌中并没有出现变化。对tet(X)其他变体阳性替加环素耐药大肠杆菌对的检测结果表明,此方法同样可以用于tet(X)变体介导的替加环素耐药大肠杆菌的检测。在准确性实验中,我们选取了 33株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用此方法进行替加环素敏感性鉴定,并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PCR结果进行确证。结果显示,基于特定mRNA标志物的tet(X)阳性耐药大肠杆菌检测方法对33株临床分离大肠杆菌对替加环素敏感性的验证结果准确率为90.1%。以上结果表明,基于特定mRNA标志物的耐药菌检测方法在临床中可以有效检测tet(X)介导的替加环素耐药大肠杆菌。2.MCR介导的多粘菌素耐药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在本实验中,我们构建了mcr-1介导的多粘菌素耐药大肠杆菌DH5α+pUC19-mcr-1,以及其阴性对照大肠杆菌DH5α+pUC19。分别将多粘菌素耐药菌和敏感菌用2 μg/mL多粘菌素处理60 min后,进行转录组测序。我们将在多粘菌素处理后,DH5α-pUC19中mRNA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Log2FC≥2 or≤-2,p<0.05),同时在 DH5α+pUC19-mcr-1 中 mRNA表达量不变(-2≤Log2FC≤2)的基因,在三株多粘菌素敏感大肠杆菌以及三株临床分离且背景清晰的mcr-1介导的多粘菌素耐药大肠杆菌中进行进一步筛选,对18个符合筛选要求的基因对多粘菌素处理时间和刺激浓度进行了验证,当多粘菌素处理30 min、刺激浓度超过0.25 μg/mL后,所选18个相关mRNA标志物的表达量在mcr-1阴性多粘菌素敏感菌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并且可以一直维持至刺激120min后,但这些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mcr-1阳性多粘菌素耐药菌中并没有出现变化。在对mcr-1变体介导的多粘菌素耐药大肠杆菌的检测结果中表明,此方法同样可以检测mcr-1其他不同变体介导的多粘菌素耐药大肠杆菌。在准确性实验中,我们选取了 30株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用此方法进行多粘素敏感性鉴定。结果显示,与微量肉汤稀释法和PCR的结果相比,基于特定mRNA标志物的mcr-1阳性耐药大肠杆菌检测方法正确区分了 28株临床分离大肠杆菌对多粘菌素的敏感性,准确率为93.3%。以上结果表明,基于特定mRNA标志物的耐药菌检测方法可以用于MCR介导的多粘菌素耐药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3.基于特异性表达mRNA的mcr-1阳性肠杆菌靶向清除方法的建立我们根据MCR-1耐药蛋白表达后引起细菌中特定基因转录水平升高的特征,设计构建了基于可转移质粒的mcr-1阳性菌靶向清除系统。首先我们构建了基于pBAD43的可接合质粒pBAD43-Kan-TraJ,然后将被点形念珠藻的断裂蛋白内含子DnaE片段分隔开的CcdB(ccdB-Int)作为杀菌蛋白。在阿拉伯糖启动子调控下的杀菌质粒pCcdB-Int中的毒力蛋白CcdB在阿拉伯糖诱导下,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的靶向清除效果良好,且mcr-1的存在与否并不会影响pCcdB-Int的接合转移频率以及靶向杀菌效率。我们将DH5α+pUC19-mcr-1和DH5α+pUC19的转录组结果进行比较,将mcr-1表达后,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Log2FC≥2,p≤0.05)的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将候选基因上游2,000 bp部分序列作为候选基因启动子部分,将候选启动子克隆至ccdB-Int上游,构建在mcr-1阳性肠杆菌靶向清除候选启动子控制表达的可接合质粒系统;同时构建可以用作受体菌进行接合转移实验的mcr-1阳性大肠杆菌EC600+pUC19-mcr-1和阴性对照菌EC600+pUC19,利用接合的方式将mcr-1阳性肠杆菌靶向清除候选质粒转移至EC600+pUC19-mcr-1和对照菌EC600+pUC19中,并计算EC600+pUC19-mcr-1接合子与EC600+pUC19接合子的比值,将比值小于0.70的启动子作为候选基因阳性启动子。在筛选结果中有31个候选基因阳性启动子符合要求,我们选取了其中靶向清除mcr-1阳性大肠杆菌效果最好的四个候选基因启动子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其对mcr-1阳性肺炎克雷伯菌有同样的清除效果,对mcr-1阳性沙门氏菌的清除效果稍差。且杀菌效率随着条件的不同也有所不同,当接合时环境温度升高,靶向清除mcr-1阳性菌的效率相应的升高,当温度升高至30℃时,清除效率达到最高;当接合环境pH值介于6-8之间时,靶向清除效率可以维持在最大值。以上结果表明,我们成功建立了一种可以特异性靶向mcr-1阳性大肠杆菌的清除策略。4.mcr-1阳性肠杆菌靶向基因对MCR功能的影响前文中我们筛选得到31个mcr-1阳性多粘菌素耐药大肠杆菌靶向清除候选基因启动子。为了探究这31个基因表达对MCR-1功能的影响,我们利用自杀质粒在大肠杆菌EC600中将这些基因进行无痕敲除,构建携带mcr-1的多黏菌素耐药EC600基因缺失株。我们测定了多粘菌素的敏感性、生长曲线、mcr-1转录水平的变化,以及基础条件下和不同浓度多粘菌素处理后外膜完整性、膜电势和活性氧含量的变化。对以上表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后发现,EC600 ΔintD+pUC19-mcr-1 以及 EC600 ΔyafN+pUC19-mcr-1的 mcr-1 转录水平显著上升,但生长曲线与EC600+pUC19-mcr-1野生型对照没有差异。同时外膜完整性、膜电势变化以及活性氧含量变化的实验结果显示,在没有抗生素刺激的基础条件下,EC600ΔintD+pUC19-mcr-1以及EC600 ΔyafN+pUC19-mcr-1的外膜完整性下降,膜电势和活性氧含量的同样上升。在多粘菌素处理后,相同浓度处理组中的EC600ΔintD+pUC19-mcr-1以及EC600 ΔyafN+pUC1 9-mcr-1的外膜完整性、膜电势和活性氧含量的变化量均大于EC600+pUC19-mcr-1。以上结果表明,在mcr-1阳性肠杆菌中,intD和yafN基因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对MCR的表达和功能产生影响,以适应不同的外界环境。5.intD和yafN/O的mcr-1阳性缺失株脂多糖对真核细胞毒性的作用本章实验中,我们对前文中提到的EC600 ΔintD+pUC19-mcr-1和EC600 ΔyafN+pUC19-mcr-1中提取脂多糖(LPS),浓度均一化后用不同浓度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我们对白介素1α、1β和6(IL-1α、IL-1β、IL-6)三种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量以及上清中蛋白含量进行检测。荧光定量结果显示,与EC600+pUC19-mcr-1相比,EC600ΔintD+pUC19-mcr-1 和 EC600 ΔyafN+pUC19-mcr-1提取的 LPS 诱导产生 IL-1α、IL-1β、IL-6的mRNA表达量的最大值没有显著性变化,但半数有效浓度显著低于EC600+pUC19-mcr-1,诱导效率显著升高。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上清中炎症因子的蛋白含量实验中,当刺激浓度为 10 ng/mL 时,EC600 ΔintD+pUC19-mcr-1 和 EC600 ΔyafN+pUC19-mcr-1的LPS刺激所分泌至培养液上清中IL-1α、IL-1β和IL-6的含量要显著多于EC600+pUC19-mcr-1。随后我们通过荧光定量、荧光探针DAF-FMDA以及Griess Reagent分别检测了 RAW264.7被刺激后一氧化氮合成酶的mRNA表达量、蛋白含量以及一氧化氮含量。结果显示,,与 EC600+pUC19-mcr-1 相比,EC600 ΔintD+pUC19-mcr-1 和 EC600ΔyafN+pUC19-mcr-1提取的LPS刺激细胞使一氧化氮合成酶mRNA表达量升高的半数有效浓度显著降低;相同浓度刺激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含量升高。以上结果表明,EC600 ΔintD+pUC19-mcr-1和EC600 ΔyafN+pUC19-mcr-1中磷酸乙醇胺修饰量的增加,会导致提取出的LPS对小鼠巨噬细胞毒性的增大。综上,本研究建立了基于特定mRNA标志物tet(X)和mcr阳性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此方法可以快速检测由不同tet(X)和mcr变体介导的替加环素或多粘菌素耐药大肠杆菌;通过与传统MIC和PCR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准确率均超过90%。同时我们基于MCR-1表达后引起的转录水平的变化,筛选出特定基因的启动子,成功建立了特异性靶向mcr-1阳性肠杆菌的清除策略,并对mcr-1靶向清除阳性启动子下游的基因进行了进一步的机制研究,确定了其与MCR表达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以上研究发现将为耐药病原菌的快速检测和靶向清除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一类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中医认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所致的心慌、心悸,属“寒”或“寒、痰、气血瘀结”。而附子辛热燥烈,走而不守,可通行十二经脉,温一身之阳气,用于治疗阳虚证。含有附子的多种汤剂可用于治疗此类疾病,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引起的症状,而电子起搏器的应用则显著改善了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电子起搏器仅仅保证了这些患者的基本生理需求
学位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一种骨骼肌生长负调控因子,敲除MSTN基因能够促进肌肉生长,使动物呈现“双肌”表型。本研究目的是应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近交或回交法培育MSTN基因突变纯合子家兔。虽然应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制备MSTN基因突变兔已有报道,但几乎没有基因编辑哺乳动物培育纯合子后代的报道。本研究旨在建立基因编辑的突变家畜培育纯合子的技术
学位
目前,锂离子电池(LIBs)由于其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和安全性好等优点,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能源存储装置之一。电极材料的选择对LIBs的电化学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硅氧化物(SiOx)具有理论比容量高、自然资源丰富、易制备和无毒等优势,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负极材料。但是,其仍然存在固有的低电导率和脱嵌锂时较大的体积膨胀的问题,阻碍了进一步实际应用。针对这两个主要的问题,本论文设计具有普适性
学位
20世纪初,抗生素的问世被誉为医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很多感染病得以治愈,然而大规模应用抗生素后其潜在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人们开始慎重选择使用抗生素,医学界也不再把抗生素看成是“灵丹圣药”,迫使人们重新认识并评估抗菌药物。大多数容易获得的天然产物都被筛选出来,新抗生素的发现落后于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寻找广泛的抗菌药物来源,制定多维度的抗细菌感染策略迫在眉睫。来
学位
肠炎沙门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无宿主特异性、兼性厌氧的胞内寄生菌,食用被肠炎沙门菌污染的禽类制品和蛋制品一直是食物中毒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公共卫生安全。近年来,尽管人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但仍然无法阻止肠炎沙门菌成为导致人沙门菌病的主要血清型沙门菌。因此,深入了解肠炎沙门菌致病机制和宿主抗感染免疫机制,开发针对肠炎沙门菌感染的新型防控和治疗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经胃肠道入侵宿主机体后,
学位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临床综合征,主要是由心脏收缩和/或舒张障碍引起,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体循环灌注不足,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广泛采用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治疗和介入手术治疗,但仍有大量的患者因心力衰竭而出现心室功能障碍,造成生活质量低下甚至猝死。心力衰竭病理机制复杂,其特征是心肌负性重构。在急性心肌梗死或慢性压力
学位
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属于腺病毒科(Adenoviridea)、禽腺病毒属(Aviadenovirus)。根据基因型和血清中和特性,目前FAdV可分为5个种(FAdV-A~E),12个血清型(FAdV-1~8a和FAdV-8b~11)。自2015年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HHS)在国内流行以来,越来越多的血清型禽腺病毒感染病例被报道。血清型8b禽腺病毒(FAdV-8b)
学位
能源短缺和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两大难题。新型能源供给及其存储技术是解决这两大难题的最有效且最具发展前景的技术。因高比电容、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点,超级电容器(Supercapacitor,SC)在能源存储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开发高性能电极材料是提高SC性能的关键。在众多已报道的电极材料中,镍基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电极材料因其
学位
为了筛选出适合d-柠檬烯、β-石竹烯、十四酸乙酯田间应用的缓释剂型,比较了这3种植物挥发物在不同缓释材料中的释放速率和持效期。利用溶剂浸提法和动态顶空吸附法对不同缓释剂中的3种植物挥发物进行了提取,并利用气相色谱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挥发物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除d-柠檬烯、β-石竹烯在橡胶塞中的包埋率较低外,3种挥发物在不同缓释材料中的包埋率均较高。在室外条件下,3种植物挥发物在液体石蜡+离心管
期刊
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随着动力电池与大型储能装置市场需求不断地扩大,现今锂离子电池(LIBs)的能量密度与功率密度也需要进一步的提高。自第一款锂电池发布以来,在组成LIBs的电极材料中,正极材料经过了多次更新换代,而相应的负极材料却没有太大的提升。在负极材料中,转化型机制的锰基化合物(Mn3O4、MnS、ZnMn2O4等)具有理论比容量高、自然储量丰富、开发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有望成为下一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