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证候分布规律及补肾强脊汤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2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起病隐匿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随着病情进展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眼、心脏、肺、胃肠道、肾等多系统损害。本病在中医学中属于“大偻”范畴。由于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AS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中医辨证治疗AS在缓解炎症、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等方面有明显优势。AS的证候规范化研究对于规范辨证论治、提高临床疗效、推动临床科研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分析中文四大数据库近20年AS相关现代文献,探索AS中医证候、证素分布规律及方剂使用情况;回顾分析1572例次AS临床病历资料,探究其临床证候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完善本病的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在以上文献及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以补肾法为主立法组方的补肾强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分子机制,为临床诊治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研究一: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自建库以来至2021年12月关于AS中医证型、方剂相关文献,提取证型、证素、方剂、病例数等基本信息并进行频次、频率、构成比分析,分别探索临床研究类文献、专家经验及探讨类文献中AS中医证候、证素应用特点,及所有纳入文献中方剂的临床使用特点。研究二: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临床医生建立的AS临床病历510份,共510例AS患者,1572诊次;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采集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证型等信息。运用SPSS20.0等软件分析本病临床上的证型分布规律。研究三: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收集补肾强脊汤的主要化学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TTD数据库获取AS的主要靶点,并借助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作网络;采用Metascape平台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明确补肾强脊汤治疗AS的核心靶点及作用机制。结果:1.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证素及方剂分布规律的文献研究1.1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812篇,其中期刊论文605篇、学位论文150篇,会议论文57篇,纳入文献的发表日期范围在2000-2021年间,尤以近10年居多;包含明确证候类型且证候类型>2中的文献共计236篇,其中临床研究类文献140篇,专家经验及理论探讨类文献96篇。临床研究类文献中包含研究病例数的文献共88篇,涉及1682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2 140篇临床研究类文献中常用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共12种,使用频率最高的证候标准为《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证候分布中频次最多的为肾督亏虚证(99次,18.28%)、湿热痹阻证(99次,16.27%)、肝肾不足证(73次,13.35%)、寒湿痹阻证(57次,10.42%)及瘀血痹阻证(41次,7.5%),其辨证方法以病因辨证、脏腑辨证为主;在证素分布方面,频率在5%以上的病位证素分别是肾(216次,47.16%)、督脉(111次,24.24%)、肝(93次,20.31%),频率在5%以上的病性要素分别是湿(193次,33.74%)、热(146次,25.52%)、瘀血(96次,16.78%)、寒(72次,12.59%),其证素组合形式多以两病性证素、两病位证素组合为主。共涉及16828例AS患者,其中病例数构成比最高的为肾督亏虚证(6894例,40.97%),依次为湿热痹阻证(2530例,15.03%)、肝肾不足证(1231例,7.32%)、肾虚湿热证(965例,5.73%)、寒湿痹阻证(900例,5.35%)。1.3 96篇专家经验、探讨类文献中,共涉及名医名家44人;在证候分布方面,证候分布频率为高的为肾督亏虚证(67次,频率15.73%)与肝肾不足证(67次,频率15.73%),其次为湿热痹阻证(58次,频率13.62%)、寒湿痹阻证(35次,频率8.22%)、痰瘀痹阻证(31次,频率7.28%)、瘀血痹阻证(25次,频率5.87%),辨证方法以病因辨证和脏腑辨证为主;在证素分布方面,频率在5%以上的病位证素分别是肾(153次,43.84%)、督脉(83次,23.78%)、肝(76次,21.78%),频率在5%以上的病性要素分别是湿(142 次,29.58%)、热(97 次,20.21%)、瘀血(79 次,16.46%)、寒(67次,13.96%),其证素组合形式多以两病性证素、两病位证素组合为主。1.4涉及方剂的文献669篇,内含经典方剂78首,按照频次多少依次为独活寄生汤、四妙丸/散、阳和汤、身痛逐瘀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乌头汤、右归丸等;合方42首,累计频次57次,合方中多以四妙丸、独活寄生汤、右归丸、青娥丸、左归丸、乌头汤、身痛逐瘀汤作为基本方。2.1572例次强直性脊柱炎证候分布的回顾性分析2.1本研究纳入1572例次AS病历数据,男女比例约为4.17:1。年龄构成在7岁-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18±9.53岁。2.2肾督亏虚证出现总频次为740,湿热痹阻证总频次为641,瘀血痹阻证总频次为722,肝肾不足证总频次为195,寒湿痹阻证总频次为127;其中肾督亏虚证与湿热痹阻证主要以主证的形式存在,瘀血痹阻证以兼证形式与肾督亏虚证、湿热痹阻证相互兼夹。2.3证候存在形式以复合证候和单证存在为主,以单证存在者有767例,占比48.79%,单一证候出现频率最高的为肾督亏虚证,其次为湿热痹阻证、肝肾不足证、瘀血痹阻证及寒湿痹阻证。复合证候(包括二证组合及三证组合)者共805例,占比51.21%,复合证候常见组合形式为肾虚血瘀证、湿热瘀阻证、肾虚湿热证、肝肾不足+湿热痹阻证、肾虚寒湿证。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肾强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机制3.1补肾强脊汤有58个活性成分,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mpf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核心靶点有 IL-6、CXCL8、RELA、IL-1B、CCL2、IL-10、IL-4、IFENG、CXCL10、IL-2 等。3.2补肾强脊汤治疗AS的生物学通路主要作用于IL-17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结论:1.AS核心证候为肾督亏虚证、湿热痹阻证,瘀血痹阻证常以兼夹证候存在;肾虚血瘀证、湿热瘀阻证、肾虚湿热证为常见复合证候。2.肾、督脉是AS的主要病位证素,湿、热、瘀为AS主要的病性证素,湿热为标,尤以湿邪为主,瘀血为关键病理因素;证素组合以两病位证素与两病性证素组成形式多见,如肾督亏虚证、湿热痹阻证。3.中医治疗AS重在补肾强督,活血化瘀贯穿始终;临床经典方剂以独活寄生汤、四妙散、金匮肾气丸、阳和汤、身痛逐瘀汤等方剂为主,自拟方中以补肾类方剂居多,说明肾督亏虚证为本病的主要核心基本证候。4.以补肾为主立法组方的补肾强脊汤主要通过IL-17信号通路,作用于IL-6、CXCL8、RELA、IL-1B、CCL2、IL-10等靶点协同作用治疗AS。
其他文献
肛门坠胀为肛肠科常见症状之一,尤其在混合痔术后,典型表现为自觉肛门、直肠下端或肛门周围有胀满感、下坠感,且部分患者的坠胀感可呈放射状累及肛门四周,如腰骶部、臀部、会阴部、大腿根部等处也感觉到胀满不适。此症状还可伴随疼痛感、异物感,部分患者还可出现便意增多等情况。肛门坠胀日久不愈,常常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甚至可能有轻生想法,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引起症状的原因西医学尚不清楚,其可为许多疾
学位
目的:观察揿针对含铂化疗方案导致的恶心、呕吐(Chemotherapy 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的预防作用。方法:本试验为单中心、非随机对照试验,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自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住院的患者63例,按照患者治疗意愿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2例,试验组31例。所有患者均以铂类药物作为化疗第一天
学位
目的:本文从费伯雄批注的《医学心悟》入手,结合清代名医程国彭与费伯雄的著作,通过全面系统地比较,挖掘二者学术源流的异同性,更深入地理解二者各自的理论特点及临床特色,以期丰富医家学术思想研究的角度,更好地为中医临床提供理论研究基础。方法:本论文以程国彭与费伯雄的主要存世医著为研究基础,综合运用文献研究、理论探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专题论述,纵向梳理,并比较二者的学术渊源,系统分析论述二者的主要理论
学位
目的:本研究以民国时期出版的中医经典类医籍(《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其相关整理研究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不同地区的出版业发展状况和历史、政治、文化发展水平,分析中医经典类医籍学术思想内容与不同印刷方式的适配度,挖掘医籍流传度背后的影响因素。对于既往研究民国时期影响出版业转型因素的“技术决定论”等固有认知进行反思,从而归纳出民国时期中医经典类医籍出版本身具有的内在规律,为提升
学位
背景: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对女性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地威胁。下肢淋巴水肿(lower limb lymphedema,LLL)是宫颈癌术后或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对病人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国内外医学研究对宫颈癌治疗后出现LLL的作用机制、治疗方法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研究证明手术或者放疗会损伤人体淋巴系统,淋巴循环回流受阻,大量
学位
目的:近年来,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在中医临床和养生实践中发现,由于女性本身具有的“经、孕、产、乳”的特殊生理特点,女性群体更容易出现气虚、阴虚等健康问题。本研究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通过文献梳理、专家咨询、临床调查等方法,研发了成年女性气阴状态健康量表,以期能为评估女性气阴健康状态提供一个客观化、规范化的参考工具。方法:1.根据量表研制方案,首先进行相关文献调研,筛选出气虚、
学位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及脂代谢相关因子在冠心病(CHD)患者及CHD痰浊证患者中的分布差异,分析VEGF家族、脂代谢相关因子与CHD及CHD痰浊证的潜在联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机制提供线索,也为运用VEGF家族治疗CHD提供临床参考。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治疗的CHD患者130例,其中包括痰浊证80例和非痰浊证50例。纳
学位
民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西方科技、文化相继传入中原大地,在带来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也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医学也不免受到一定的影响。西方所谓的“科学”理论和研究,使人们开始对千百年来庇佑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产生了怀疑,甚至萌生了废止中医的思想言论,政府也随之颁布一系列制约传统医学的不友好政策,这无疑使中国医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顿。然而这也激发了中医界空前的团结和维护中医国粹的决心,中医界不断
学位
目的:研究评价苦辛酸降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住院及门诊部高血压患者46例,分为苦辛酸降颗粒组与缬沙坦胶囊组。两组均采用运动、减重、低盐饮食等常规生活干预措施,在此基础上,苦辛酸降组给予苦辛酸降颗粒+缬沙坦胶囊模拟剂,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胶囊+苦辛酸降颗粒模拟剂,服药方法均为缬沙坦胶囊及模拟剂晨起口服日
学位
目的和意义: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是治疗慢性痛风的关键,但降尿酸治疗容易导致痛风的急性发作。临床上降尿酸时常配合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来预防痛风的急性发作,但这几类药物存在心血管安全性、肝肾毒性、胃肠道反应及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临床实践发现经典名方四妙丸在痛风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疗效,本研究旨在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来评价非急性痛风患者在使用非布司他降尿酸的过程中,四妙丸预防痛风急性发作的有效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