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微微型浮游生物分布特征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onggua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微型浮游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广泛分布于海洋生态系统中,是海洋微食物网的关键环节,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能量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微微型浮游生物的生态学研究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已经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对南海北部微微型浮游生物的系统研究仍相对较少。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南海北部春、秋两个季节南海北部聚球藻、原绿球藻、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异养细菌的丰度和分布特征进行了测定分析,并结合温度、营养盐等环境因子数据,利用冗余分析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微微型浮游生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此外,还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南海北部蓝细菌的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本研究旨在为南海微微型浮游生物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并为生物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春季南海北部聚球藻丰度的平均值为1.01×104 cells mL-1,生物量的平均值为1.15mg m3,峰值主要出现在沿岸带和大陆架区域的50m以浅水层中;原绿球藻丰度平均值为1.64×104 cells mL-1,生物量的平均值为0.95mg m-3,主要分布在外海的25~100 m水层中,在表层水体中未检测到原绿球藻;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丰度的平均值为1.18×103cells mL-1,生物量的平均值为1.74mg m-3,分布特征为沿岸带与大陆架较高;异养细菌丰度的平均值为2.50×105 cells mL-1,生物量的平均值为5.01mg m-3,峰值出现在沿岸带,垂直分布上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微微型浮游生物的分布受到深度、温度及营养盐等因素的影响。  2.秋季南海北部聚球藻、原绿球藻、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异养细菌丰度的平均值依次为1.60×104 cells mL-1,8.83×103 cells mL-1,1.04×103 cells mL1和6.93×105cells mL-1;生物量的平均值依次为1.84mg m-3,0.52mg m-3,1.57mg m-3和13.87mgm-3。秋季聚球藻和异养细菌的丰度较春季均有所升高,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丰度变化不大,而原绿球藻丰度有所降低。微微型浮游植物对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贡献在远海大于近岸。异养细菌生物量在秋季南海北部微微型浮游生物总生物量中占有绝对优势。  3.DGGE图谱的分析表明,南海北部蓝细菌群落具有区域性分布的特征;近岸海域的蓝细菌群落多样性要高于开阔海区。这些可能与环境因子的区域差异有关。
其他文献
学位
西沙地块位于印支地块、华南地块与南海海盆的交界处,记录了南海形成演化的重要信息,其地壳结构、物质组成及构造属性是探讨南海形成演化的关键。此外,新生代构造作用下,西沙周缘
介绍了绿色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绿色设计的准则,并用绿色设计的理念,指导设计DWX悬浮式液压支柱,提高了产品质量、节约了资源,保证了矿工的生命安全,同时达到绿色环保的
该文首次将农药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TMTD)应用于船用防污损涂料,提出了一种以二硫代甲基秋兰姆(TMTD)为主防污剂,无水硫酸铜为辅助防污剂,石油要树脂改性沥青和松香为基料,氧
蜕皮抑制激素(Molt-inhibiting hormone,MIH)是甲壳类高血糖激素(Crustaceanhyperglycemic hormone,CHH)家族的一员。长期以来,对于MIH的功能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于甲壳类蜕皮过
作者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所收集的中国沿岸水域养殖贝类及其养殖笼网的污损苔虫标本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并对中国学者曾报道的中国沿岸水域的污损苔虫进行了对比
学位
学位
该文以海洋微藻后棘藻(Ellipsoidion sp.)为材料,对其EPA(Eicosapentaenoic acid)含量及影响EPA含量的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了温度、光强、pH值、培养基中氮源、磷酸盐
该文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DSS)技术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CITYSTAR、应用程序软件VISUAL BASIC为工具,在高速公路选线理论的指导下,对利用GIS和SD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