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微藻后棘藻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及生态调控的研究

来源 :青岛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7924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海洋微藻后棘藻(Ellipsoidion sp.)为材料,对其EPA(Eicosapentaenoic acid)含量及影响EPA含量的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了温度、光强、pH值、培养基中氮源、磷酸盐浓度对后棘藻生长、总脂、EPA含量的影响;通过均匀设计得出10种培养基,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后棘藻70-01的生长、总脂、EPA含量的影响,对照前面的单因子实验,得出最佳培养基;对后棘藻多不饱和脂肪酸数量遗传的遗传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后棘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在20-30℃范围内都能很好地生长,温度对总脂影响很小,但对EPA和PUFA影响较大,在25℃时有最大的EPA和PUFA含量.均匀设计也证明了在氨氮丰富、磷源适度的培养基中,70-01有最大的生长速率和EPA含量.后棘藻的遗传率较低,为0.15-0.57.证明了环境因素对后棘藻的EPA含量有很大的影响,利用生态调控对微藻培养和体内生物活性物质的调控是行之有效的.有所有的优化条件下,实验的最终结果使EPA含量比初始条件增加了98%,占总脂肪酸的39%,占细胞干重的3.12%.
其他文献
由Legeckis首先观测到的赤道东太平洋锋面波(Legeckis波)的动力发生机制已得到广泛研究.该文则借鉴流体力学中混沌混合概念和方法,初步探讨Legeckis波的存在、传播、混合的运
该文在大量实际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岩性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与浅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渤海中、西部钻孔(如C3626孔、C1317孔、C317孔、D219孔、E-e6
学位
西沙地块位于印支地块、华南地块与南海海盆的交界处,记录了南海形成演化的重要信息,其地壳结构、物质组成及构造属性是探讨南海形成演化的关键。此外,新生代构造作用下,西沙周缘
介绍了绿色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绿色设计的准则,并用绿色设计的理念,指导设计DWX悬浮式液压支柱,提高了产品质量、节约了资源,保证了矿工的生命安全,同时达到绿色环保的
该文首次将农药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TMTD)应用于船用防污损涂料,提出了一种以二硫代甲基秋兰姆(TMTD)为主防污剂,无水硫酸铜为辅助防污剂,石油要树脂改性沥青和松香为基料,氧
蜕皮抑制激素(Molt-inhibiting hormone,MIH)是甲壳类高血糖激素(Crustaceanhyperglycemic hormone,CHH)家族的一员。长期以来,对于MIH的功能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于甲壳类蜕皮过
作者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所收集的中国沿岸水域养殖贝类及其养殖笼网的污损苔虫标本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并对中国学者曾报道的中国沿岸水域的污损苔虫进行了对比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