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定量CT的有限元分析评估腰椎楔形变及骨刚度的价值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uszk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可以测量三维骨小梁的容积骨密度(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vBMD),不受脊柱侧弯、骨质增生及腹主动脉硬化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定量CT分区骨密度测量法的可行性,分析50-79岁女性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腰1椎体(1stlumbar vertebral body,L1)vBMD的分布特点,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变形(Osteoporotic Vertebral Deformity,OVD)的发生机制;其次,基于定量CT的有限元分析(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base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QCT-FEA),通过生物力学分析,探讨中老年女性L1的OVD角度对椎体刚度(Vertebral Stiffness,V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274例T2DM女性患者和304例非T2MD女性患者,均行L1椎体的QCT扫描,将所有患者根据10年年龄间隔分为3个年龄亚组。将L1分为9个分区,分别测量每个分区的vBMD,再依据9分区重新将L1分为6个区域,L1的6个区域vBMD自前向后命名为vBMD-A、vBMD-M、vBMD-P,自上向下命名为vBMD-U、vBMD-M’、vBMD-L。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相关系数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从中随机选取278例受试者,测量L1的椎体楔形变(Vertebral Deformity,VD)角度,取最小值(0.59°)、中位数(5.79°)和最大值(11.15°)分别建立3个有限元模型。FEA分析过程中在L1上缘施加两个方向的载荷,载荷大小为700N。VS定义为载荷(700N)与L1椎体位移的比值,载荷方向垂直于L1上缘终板的椎体刚度定义为VS-U;载荷方向垂直于L1下缘终板的椎体刚度定义为VS-L。结果:1.2名测量者测定的9分区vBM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4),ICC≥0.986。非T2DM组和T2DM组,整体vBMD与年龄呈负相关(r=-0.538,P<0.001,非T2MD组;r=-0.567,P<0.001,T2DM组);在3个年龄组间L1整体BMD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F=43.953,P<0.001,非T2MD组;F=75.128,P<0.001,T2DM组)。2.50~59岁女性患者,T2DM组的整体vBMD和分区vBMD显著高于非T2MD组(P<0.05),60~69岁和70~79岁女性患者,整体vBMD和分区vBMD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三个年龄组中,vBMD-A、vBMD-M、vBMD-P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27.250≤F≤56.595,P均<0.001),其中vBMD-A和vBMD-M均低于vBMD-P;vBMD-U、vBMD-M’和vBMD-L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12.824≤F≤23.991,P均<0.001),vBMD-U和vBMD-L均低于vBMD-M’。4.年龄与L1的VD角度呈弱相关(r=0.191,P=0.001),与vBMD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s=-0.481,P<0.001),与VS呈中等程度负相关(-0.481≤rs≤-0.479,P均<0.001)。5.VS-U和VS-L在3个角度的FEA模型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Z=556.000,P<0.001;Z=548.029,P<0.001);其中5.79°组VS-U和11.15°组VS-U无统计学差异,余两两比较中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在5.79°和11.15°中,L1的VS-U较VS-L强(P均<0.001),0.59°组无统计学差异(P>0.10)。结论:1.9分区骨小梁vBMD测量方法是可行、有效的,随着年龄的增加,非糖尿病和糖尿病女性患者的整体vBMD逐渐降低。2.50~59岁T2DM患者整体vBMD和分区vBMD高于非T2DM组,这可能是由于高胰岛素血症和雌激素在T2DM中的联合作用,导致vBMD增高。60~69岁和70~79岁女性患者,整体vBMD和分区vBMD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可能是因为随着糖尿病的进展和血糖控制的稳定,与年龄相关的缓慢持续性骨量丢失可能对vBMD起主导作用。3.三个年龄组中,L1的vBMD-A和vBMD-M均低于vBMD-P,在一定程度上,或可解释椎体楔形变的机制;vBMD-U和vBMD-L均低于vBMD-M’,在一定程度上,或可解释椎体双凹变的机制。4.L1的VD角随年龄增加而略有增大。5.VS在3个角度的FEA模型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随着角度的增大,VS降低。随着角度的增大,VS-U高于VS-L,可能与L1楔形变后,椎体上缘和椎体下缘与椎体轴位的角度不同有关。
其他文献
研究旨在通过添加新型生长促进剂实现对酵母生长的促进,提升酵母的生长效率。通过向酵母培养基中添加发酵桔皮,探究发酵桔皮对酵母生长的影响,利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响应面分析等方法对添加发酵桔皮的酵母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添加发酵桔皮后的优化培养基为(g/L):葡萄糖100.756、蛋白胨8、酵母浸膏11.906、发酵桔皮(干物质含量)1.906、无水硫酸镁2、尿素2、磷酸二氢钾5。培养基优化后酵
期刊
目的:阿柏西普联合577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与单纯阿柏西普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临床疗效观察,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中心12度的平均视网膜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12)的提高、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
学位
目的:探究紫杉醇诱发神经病理性痛伴焦虑小鼠前扣带回皮层和内侧前额叶皮层的基因表达差异及其功能改变方法:我们选用C57BL/6雄性小鼠,采用腹腔注射紫衫醇建立神经病理性痛模型,采用腹腔注射载体溶液小鼠作为对照组。我们使用von Frey测试和Hargreaves测试检测小鼠在不同时间点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热刺激缩足
学位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后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因半月板损伤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住院并行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的40名患者,试验组20名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2周均注射PRP 5ml,对照组20名患者不予注射。随访每名患者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学位
目的:先天性多发性多关节挛缩症是临床上少见的非进行性致残性畸形,以多发性挛缩、关节僵硬和明显的运动受限为特征,因受累关节不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引起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的致病原因很多,是外因(外部环境)和内因(基因)双重作用的结果,导致患者出现关节挛缩,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多数患者心理上有沉重负担。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文明程度日益增高,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在对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临床表现及治疗
学位
目的:了解恢复期脊髓损伤患者的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脊髓损伤后抑郁的治疗提供相应的临床依据,使其治疗更具针对性和可靠性。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0年12月住院的110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以及疾病相关资料,这些患者均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脊髓损伤并伴有明显的肢体功能障碍。使用自制一般问卷评定患者的一般状况,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神经学分
学位
目的:观察加入阿仑膦酸钠(AN)的依诺肝素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ES)骨水泥对新西兰兔骨缺损处的骨修复效果。方法:1.骨水泥的制备:A组为40g骨水泥粉末中加入200mg阿仑膦酸钠及8000Axa IU单位依诺肝素钠的ES/AN组,B组为40g骨水泥粉末中加入8000Axa IU单位依诺肝素钠的ES组,C组为40g骨水泥粉末的PMMA组。分别与骨水泥液体混合搅拌后,于面团期将骨水泥置于长10mm,
学位
目的: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实体肿瘤之一。因其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且恶性度较高,从而增加了其复发可能,使临床治疗面临巨大挑战。顺铂为一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在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缺氧是肿瘤对顺铂治疗不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肿瘤缺氧微环境使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升高,从而上调碳酸酐酶Ⅸ的表达,使细胞适应缺氧微环境,乙酰唑胺是一种碳酸酐酶抑制剂,可抑制碳酸酐酶Ⅸ的表达,从而保护肿瘤细胞免
学位
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 RNAs)在恶性肿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LINC01355属于lnc RNAs的一员。通过GEPIA及Star Bases数据库检索,发现LINC01355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有所差异。有研究发现其在乳腺癌中表达量下调,但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学位
随着短视频的迅速发展,短视频内容的垂直化倾向也愈发明显。近年来,各大新媒体平台上掀起了一股沉浸式短视频创作热潮,而作为沉浸式短视频内容领域的重要分支,沉浸式生活类短视频以其被放大后的场景原声、沉浸式的场景代入感,满足了人们对于理想生活图景的想象,将人们从狂飙突进的信息社会中解救出来,唤起了人们因专注带来的愉悦感。本文立足于短视频的发展现状,围绕沉浸式生活类短视频的艺术特征、场景构建模式和艺术价值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