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一生笔耕不辍,创作颇丰,其笔下的小说涉及题材极其广阔,创作形式也变化多样。小说《野草在歌唱》是莱辛的处女作,主要讲述了南非殖民地白人妇女玛丽种族“越界”最后被杀害的悲剧故事。
小说出版于1949年,正值战后英帝国殖民体系分崩离析,一经面世就受到好评。但是长期以来文学批评界并未给予太多关注,普遍认为该小说仅关于种族问题,主题单一,毋需细究。近二三十年来,学者们越来越认识到该小说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对其研究也开始多元化,出现了包括女性主义研究、叙事研究、殖民与后殖民研究等各种视角。本论文聚焦小说中的疯癫现象,从故事和话语层面分析关于疯癫的叙事。在故事层面,借用福柯和莱辛关于疯癫的论述,分析了主人公玛丽的个体疯癫以及白人社会的大众疯癫。白人社会的大众疯癫其实是白人誓死捍卫殖民制度的体现,而玛丽的疯癫则使她得以从群体枷锁中解脱,觉醒升华并获得自我意识。在话语层面,本文借用叙事学的理论和技巧,分析了小说中全知叙事的整体统摄作用,通过预叙,倒叙和全知视角,揭示和批判了殖民社会的大众疯癫和殖民制度的罪恶。另一方面,小说的全知叙述又有一些特殊性。叙述者显示出某些不可靠性,其混乱和疯癫的思维表明他作为白人个体始终无法摆脱殖民社会白人群体思维的束缚,这也说明殖民制度、殖民思维对个体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本文在分析《野草在歌唱》中疯癫现象及其疯癫叙事的过程中,发现小说不仅揭示出殖民社会黑白种族伦理关系的变态,也揭示出其他伦理秩序的疯癫,包括男女关系、贫富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是这些不合理因素的多重交织共力作用,最后导致人物的疯癫和悲剧结局。基于此,本文认为,小说《野草在歌唱》的“疯癫”叙事釜底抽薪,对南非殖民制度及其罪恶进行了全方位的揭示和批判,主题丰富深刻,体现了莱辛创作之初就具有的批判精神和艺术才华。
小说出版于1949年,正值战后英帝国殖民体系分崩离析,一经面世就受到好评。但是长期以来文学批评界并未给予太多关注,普遍认为该小说仅关于种族问题,主题单一,毋需细究。近二三十年来,学者们越来越认识到该小说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对其研究也开始多元化,出现了包括女性主义研究、叙事研究、殖民与后殖民研究等各种视角。本论文聚焦小说中的疯癫现象,从故事和话语层面分析关于疯癫的叙事。在故事层面,借用福柯和莱辛关于疯癫的论述,分析了主人公玛丽的个体疯癫以及白人社会的大众疯癫。白人社会的大众疯癫其实是白人誓死捍卫殖民制度的体现,而玛丽的疯癫则使她得以从群体枷锁中解脱,觉醒升华并获得自我意识。在话语层面,本文借用叙事学的理论和技巧,分析了小说中全知叙事的整体统摄作用,通过预叙,倒叙和全知视角,揭示和批判了殖民社会的大众疯癫和殖民制度的罪恶。另一方面,小说的全知叙述又有一些特殊性。叙述者显示出某些不可靠性,其混乱和疯癫的思维表明他作为白人个体始终无法摆脱殖民社会白人群体思维的束缚,这也说明殖民制度、殖民思维对个体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本文在分析《野草在歌唱》中疯癫现象及其疯癫叙事的过程中,发现小说不仅揭示出殖民社会黑白种族伦理关系的变态,也揭示出其他伦理秩序的疯癫,包括男女关系、贫富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是这些不合理因素的多重交织共力作用,最后导致人物的疯癫和悲剧结局。基于此,本文认为,小说《野草在歌唱》的“疯癫”叙事釜底抽薪,对南非殖民制度及其罪恶进行了全方位的揭示和批判,主题丰富深刻,体现了莱辛创作之初就具有的批判精神和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