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磷对东北春玉米产量效应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r823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P)是作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磷素的缺失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施用磷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磷素的不足,能够提高作物产量、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活性,对土壤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施入的磷肥大部分以无效态的形式固定于土壤,过量施磷会导致土壤磷污染。因此,合理施肥、因地制宜找出最佳施磷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于东北春玉米区这个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以典型黑土作为供试土壤,研究不同施磷水平对玉米产量、土壤磷素形态的变化以及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的影响,为科学施肥和优化管理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施用磷肥能显著增加东北春玉米地上部物质量。施磷有助于增加根系数量、改善玉米根系形态,有利于玉米根系下扎和侧向伸展。根系活力受施磷量的影响程度比较大,过量施磷会严重降低根系活力,而在农民习惯施肥基础上适当减磷则对根系活力影响不大。
  2.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施用磷肥对东北春玉米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有显著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P60处理产量最高,施磷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用磷肥可以使玉米秃尖长和行数减少,百粒重增加。大田试验结果表明,P300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农民习惯基础上减磷25%-50%的情况下,玉米产量不下降,能够提高磷肥利用率,磷素基本平衡或部分亏缺。
  3.春玉米地上部各器官磷素累积量存在差异,籽粒内磷素累积量最高,其次是叶,茎内磷素累积量最低。各生长时期不同施磷水平下春玉米各器官磷累积量普遍表现为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
  4.各处理春玉米磷素表观回收率(REP)、磷素偏生产力(FPPP)、磷肥农学效率(AEP)、磷素吸收效率(UPEP)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将施磷量、磷素表观回收率(REP)、磷素偏生产力(FPPP)、磷素农学效率(AEP)、玉米产量、0~20cm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与磷素表观盈余率进行拟合。联立回归方程计算,当盈余率为0时,磷肥用量为120.1kg·hm-2。磷素盈余出现在施磷90-120kg·hm-2之间,因此在农民习惯施磷水平上减磷十分必要。
  5.同一时期不同磷水平对土壤有效磷含量会产生影响,高磷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农民习惯磷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低磷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不同时期相同磷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也会有差异,与耕前期相比,拔节期土壤有效磷含量随施磷量增加迅速上升,成熟期土壤有效磷含量又下降并逐渐稳定。从有效磷的增加状态上看,施磷量增加主要会增加耕层土壤的有效磷含量,深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也会有所上升,产生磷污染的环境风险。
  6.通过磷分级可以发现,土壤无机磷组分和有机磷组分含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磷肥主要提高土壤有效性无机磷源和潜性有机磷源的相对含量,而对土壤潜性无机磷源和有效性有机磷源的相对含量影响较小。施磷增加主要会增加表面耕层土壤有效性磷源的相对含量,对深层土壤磷含量的也会有一定影响,产生磷污染的环境风险。
  7.在春玉米抽雄期和成熟期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与农民习惯施磷量(P120)相比,磷肥减施未明显降低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磷。磷肥会对东北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产生影响,不同施磷水平中土壤细菌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 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通过PLS-DA分析发现减磷处理和高磷处理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环境因子分析表明土壤磷含量是调控土壤细菌群落的重要环境因子,不同属水平的细菌群落与磷素之间的相关性有很大差异。
其他文献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农业用水占比大,磷肥利用率低。吉林省西部地区属于半干旱区,区域降水量少、土地干旱。水分、养分亏缺成为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施肥技术,能够适时供应养分,充分发挥水肥耦合效应,提高磷肥利用率,达到以水促肥、以肥调水的目的。本试验通过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田间试验,探讨不同水磷耦合方式及磷肥不同施用方式对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磷素吸收利
学位
聚磷酸铵肥料作为一种新型磷肥,其具有螯合能力强、缓效性好、吸收利用率高等特点。而目前我国仅有少量聚磷酸铵生产,并且还处于产品研发和完善的阶段,而在农业生产上的实际应用较少,并且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在作物上的施用效果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采用土壤培养实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系统的研究了聚磷酸铵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情况及在玉米和花生上的施用效果,为其在田间作物上的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
东北黑土作为我国肥力最为丰富的土壤,由于近年来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土壤退化,又因为超量施肥造成了土壤中氮磷大量积累,加剧了土壤面源污染的发生。生物质炭因其对环境友好、可再生、并且具有吸附性等特点成为修复东北黑土的第一选择,但生物质炭的种类繁多,不同的生物质炭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不同。为了弄清生物质炭对黑土肥力的作用,为生物质炭在黑土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玉米秸秆生物质炭、稻壳生物质炭、松木生
学位
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硝化抑制剂之一,其作用机理是抑制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的活性,从而降低硝化反应速率。但在不同性质土壤中应用的效果不同,特别是在高有机质含量土壤中有效性较低,目前关于CP在土壤中有效性方面研究大部分还停留在CP在不同土壤类型应用效果之间对比分析上,而关于CP在土壤中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方面影响有效性的基础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吉林省典型的草甸黑土、
本研究在吉林省西部地区,通过两年大田试验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以玉米水氮耦合和氮肥施用技术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水氮耦合方式对玉米产量、干物质、玉米氮素吸收积累和利用效率的影响;还探究相同灌溉定额条件下,最佳氮肥施用量。研究结果如下:1.吉林省西部玉米膜下滴灌水氮耦合效应研究  (1)W3N1(灌溉定额250mm,施氮量180kg/hm2)处理产量最高,2018、2019年的产量分别达12703.0k
学位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长期以来,为了提高产量,而长期大量的施用氮磷钾化肥,逐渐导致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相对不足。镁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对玉米的生长及生理生化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秸秆还田条件下配施镁肥对土壤养分变化、春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养分吸收转化的影响,旨在为春玉米生产中养分的合理施用以及养分的优化管理和高效利用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
学位
生物炭用于土壤改良,因其固有的难降解性而被认为是实现土壤碳封存的有效管理策略。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结构、持水能力和作为全球碳循环的碳汇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机制对揭示施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的物理、化学和生化保护机制,提升土壤质量,发挥土壤肥力,评价施生物炭土壤的固碳潜力,认识农业生态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C3源(种植大豆)暗棕壤施用C4源(玉米
学位
本试验针对东北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旱作农区,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苏打盐碱土理化性质的影响。通过田间调查,确定合理的盐碱地肥沃耕层的各项理化性质指标,并通过田间试验,优化组合耕作方式,定向培育盐碱地肥沃耕层理化指标,协调土壤的水、肥、气、热等状况,以期达到适宜的土壤肥力条件,构建肥沃耕层结构,为作物的增产稳产打下坚实的土壤基础,并为盐碱土的改良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内容如下:  1.调查分析表
针对我国春玉米生产中肥料不合理施用带来养分低效和环境风险等问题,应用国际新兴的生态集约化管理理念和技术措施,提高春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减少管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利用DNDC模型模拟预测N2O气体排放。本文以2009年始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开展的春玉米生态集约化管理田间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生态集约化管理(EI)和农民习惯管理(FP)下不施氮肥处理(N0/3)、三年中二年施氮肥处理(N2/3)和三年
学位
土壤侵蚀是现今社会将要面临的持续性自然灾害,是人们关心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吉林省是我国东北黑土区水力侵蚀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的粮食产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会直接威胁我国的粮食产量。近年来,保护黑土资源已经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以吉林省中部农耕区为研究区域,借助遥感与GIS手段,利用CSLE模型,对土壤侵蚀与防治效应进行分析。采用GIS分析方法和田间试验方法,探索了土壤侵蚀强度与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