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德育价值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yw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作为一种“修身”的思想教育已然成为当前教育中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其施教对象——人的特殊性。而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中所呈现的对“人”的深刻的哲学剖析,给我们指引出道德教育的哲学基础,为德育奠定了全新的理论根基,从而使德育具有了一种哲学诉求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人学思想对人的本质分析,体现出德育中个体存在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人的社会本质、类本质和人的本质历时性。个体人的社会本质决定了德育的人学本质具有的社会化维度。人只有融入具体的社会关系,并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行为理念,才能实现人的社会性本质,成为真正的人。人的本质复杂性决定了德育具有明确的社会价值取向,道德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特定社会所需要的具有特定价值立场的人。人的本质历时性决定了道德教育带有时代烙印,不仅道德教育内容需要与时俱进,道德教育的方法随之发生转向,否则,道德教育会失去实效性。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实现对以往的人学理论超越的基点。人是在实践中存在、生成和发展的。道德教育是塑造人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的实践性本质规定了当前德育不断塑造出具有一定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不断超越现实世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此,道德教育与实践结合、实现道德教育方法论的的实践转向,首先必须做到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情境的契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塑造符合社会需要的社会主义公民;其次,实现德育方法的实践转向,注重引导、平等对话、情感共鸣和道德体验,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最后形成有序的教育合力,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道德教育,完成德育功能普适性转向。作为人的本性的需要是理解人的活动和人类历史的逻辑起点之一。社会是由人的需要而产生,人类所从事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需要是人实践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分别是德育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动力和直接动力。道德教育只有与人的需要相契合,方能提高德育吸引力和说服力。马克思人学揭示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是能够实现的科学理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应该是道德教育在哲学层面上能够坚持且必须坚持的目的,是道德教育的目的和归宿。我们必须看到,实践中的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主导取向。由此,道德教育应该自觉地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价值追求的最高目的和终极归宿。
其他文献
现代汉语中,对举结构以形式对称、言简义丰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目前研究成果十分丰硕。本文在实际语料的基础上,以目前学界关注不多的对举格式“你A
近年来,随着我国GDP的稳步增长以及建筑市场的逐渐好转,很多大城市中的停缓建工程(烂尾楼)也都重新启动,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检测鉴定和改造加固工作。目前在理论研究方面对结构
目的评价经鼻径路内镜下电切吸钻腺样体切除术(TNEA)、经口径路内镜下电切吸钻腺样体切除术(TOEA)和经鼻导入内镜经口导入电切吸钻联合径路腺样体切除术(TCEA)的疗效和优越性
近些年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三废”超标排放、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及地膜的滥用,农业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重金属镉(Cd)因为溶解度高和可移动性强的特性更是受
<正>沈曾植(1 850—1 922),浙江嘉兴人。字子培,号巽斋,别号乙盫,晚号寐叟晚称巽斋老人、东轩居士,又自号逊斋居士、癯禅、寐翁、姚埭老民、乙龛、余斋、轩、持卿、乙、李乡
在社会的进步中,文化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人类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其实也就是一部文化的变迁发展史。时至今日,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的意识到,文化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新科技革命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更高水平,使得产品的生产环节能够分散地跨越国家进行。同时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下,贸易壁垒和外国资本投资的限制逐
旅游目的地选择一直是旅游管理研究的核心命题之一,整个选择过程是系统分量(目的地属性)和随机分量(游客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2008年5-6月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三大航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领导方法,只有最合适的。要使管理更为有效,需要灵活运用领导风格。最关键的是能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领导风格。本文主要讨论和阐述了领导力与领导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