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文化误读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ho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以迦达默尔现代哲学阐释学中的理解的前结构和历史性这两个核心概念为理论基础,从译者和译入语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这两个角度分别探讨了文化误读产生的原因。在对文化误读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后,进而探讨了文化误读对翻译产生的影响。文化误读虽然会导致很多负面影响如对原文本的扭曲等,但其积极作用也不可忽视,它有时会对目的语社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并且是跨文化交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进而指出要客观、公正、辨证地看待翻译中的文化误读现象。 基于以上对文化误读的分析,指出翻译本质上是在跨文化语境下的跨文化解读;原文本与目的语文本之间是一种“同中有异”的关系,绝对对等的关系是不可能存在的;在翻译研究中应该考虑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最后指出文化误读的研究将有利于找到跨文化解读过程中的阻塞点,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有利于对翻译过程进行更加细致全面的描述;有利于对翻译的性质、规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对文化误读的研究应成为翻译研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此应做更加细致、全面的分析,以期更加系统、全面地发现影响翻译过程的各种因素,对翻译的过程和性质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其他文献
本文借用叙事学相关理论,结合详实的例子,论证了《最蓝的眼睛》中独特叙事模式对主题的直接表现效果。文章从小说的叙述时间入手,通过多方位的分析,总结出追述与预述的采用是体现
会话分析作为语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分析了各类人物之间的会话。而我们每个人在进行会话时,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通过分析不同人物之间的会话,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点,这些共同点
以2-(胺甲基)苯酚和取代苯甲醛为原料,首次以FeCl3·6H2 O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系列2,3-二取代-1,3-苯并噁嗪,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用IR、1 H NMR、13 C NMR进行了分析与鉴定.采用
在传统的翻译观念中,忠实标准是翻译的最高标准,任何背离原文的翻译都被认为是不合适的。而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重要参与者,自古以来就被置于一个隐形的位置。“仆人”,“传声
隐喻的认知研究对这个领域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过去几年不断有学者提出其缺陷所在,即忽略了人类认知中的文化和社会因素。语言使用总是为达到某种目的,并发生在特定的语
本文力求通过对英国文坛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相关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勾勒她们在寻求生命意义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的轨迹。 根据德拉布尔作品中女主人公年龄将
托马斯·哈代(1840-1928)与马克·吐温(1835-1910)是西方文学史上两位杰出的作家。生长在十九世纪相似的社会背景下,两位同时代的作家在他们的写作中有很多的相同点。其中,地方
随着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功举办,青岛,作为奥运会帆船赛的主场地,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极大关注。与此同时,青岛市政府也利用奥运会的契机,充分发挥青岛的海域优势,
  本文旨在研究东方宗教思想对尤金奥尼尔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四位女性人物寻觅归宿的轮回进程中的体现,从而表明尤金奥尼尔,这位毕生都在努力探寻生命的意义的剧作家,经过不
在文学作品中,旅程常常以寻找真理为目的。《黑暗的心》中的马洛虽然不是以此为目的,但是在旅程中他却逐渐发现了在黑暗大陆深处的“真相”。首先,他发现一个叫刚果的地方,正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