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在污泥中的赋存形态及对厌氧消化的影响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微塑料(Microplastics,简称MPs)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兴污染物。MPs进入污水处理厂后会对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产生影响。现有研究已分析MPs浓度和种类对污泥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机制,却甚少提及MPs粒径对其的影响。本论文通过短期血清瓶规模和长期半连续实验室规模的厌氧消化实验,深入探究了不同粒径MPs对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规律。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1.MPs的特性分析武汉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的MPs主要形态为纤维状,尺寸以100-500μm为主,其中沙湖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三金潭污水处理厂厌氧污泥和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中MPs丰度分别为3,686-14,850 particles/kg DS(Dry Solids,简称DS),16,534-36,818 particles/kg DS和4,692-26,562 particles/kg DS,MPs在沙湖污水处理厂和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中占比最多的种类为聚硅树脂,在三金潭污水处理厂中占比最多为聚酯。对实验中所用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PVC)MPs进行特性分析,发现6目PVC比表面积为2.2 m~2/g,其表面具有不规则孔洞,而200目和100目PVC表面无明显孔洞,比表面积较小。PVC不具有明显晶型,且C-H结构为主要官能团,PVC中碳元素价键主要为C-C键、C-H键和C-Cl键。2.不同粒径的PVC对短期污泥厌氧消化的产气量及有机物含量的影响规律选用不同粒径PVC,分别以不同浓度添加进污泥厌氧消化体系中,发现添加6目且浓度为2.4 g/g VS(Volatile Solids,简称VS)的PVC时污泥中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简称TOC)、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oluble 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SCOD)、蛋白质、多糖和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提高了22.9%、28.6%、22.9%、15.8%和12.7%,并且保留了更多芳香族蛋白I和II,甲烷产量提高了17.9%。而添加浓度为0.024 g/g VS的200目和100目PVC时甲烷产气量分别下降了13.8%和6.3%。3.PVC对长期半连续污泥厌氧消化性能及有机物的影响规律在为期149天的半连续培养污泥厌氧消化实验中,相比对照组,PVC的添加(6目,2.4 g/g VS)使得甲烷产量提高了43.9%,总化学需氧量(Total 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TCOD)去除率、SCOD含量、总固体物质(Total Solids,简称TS)降解率和VS降解率分别提高15.6%、15.9%、41.7%和47.1%。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分别提高9.0%和8.8%,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简称VFAs)含量提高了9.5%,污泥中可溶性微生物副产物含量增加了45.5%。4.PVC影响污泥厌氧消化机理探究对PVC常见浸出物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简称PAEs)类物质进行分析,发现长期暴露于PVC下的污泥中最高含有4.7 mg/L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简称DBP)。经PVC长期驯化后的污泥在30天内对DBP降解率可达93.3%,而未经PVC驯化后的污泥则无明显降解。相较未经PVC驯化后的污泥,经PVC长期驯化培养后的污泥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丰度提高了151%,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丰度增加了501%,微生物群落结构与DBP浓度具有相关性。同时PVC表面富集了绿弯菌门(Chloroflexi)、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甲烷鬃菌属(Methanosaeta)。选取经过PVC长期驯化的厌氧污泥(Acclimatized anaerobic digested sludge(ADS))、取自污水处理厂未经驯化的初始厌氧污泥(Non-acclimatized ADS)、及未经驯化的初始厌氧污泥且投加6目-2.4 g/g VS PVC(PVC+non-acclimatized ADS)作为接种污泥,混合剩余活性污泥后,在血清瓶规模的实验中研究acclimatized ADS、non-acclimatized ADS和PVC+non-acclimatized ADS对溶解、水解、酸化和产甲烷四阶段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其他组,acclimatized ADS组的污泥四阶段效率均增加,其中溶解率提高了45.3%,而PVC+non-acclimatized ADS组的污泥溶解率仅提高15.3%。本论文讨论了多种粒径的PVC对污泥厌氧消化性能、有机物及菌群结构的影响,研究了PVC浸出DBP机制和PVC表面物化特性,评价了PVC对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效果,为污水处理厂中MPs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撑。
其他文献
废铅酸电池铅膏(废铅膏)的再生利用长期以来采用传统的火法工艺,存在铅尘和硫氧化物的排放风险。湿法工艺因避免产生上述问题逐渐成为废铅膏再生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废铅膏湿法再生工艺面临滤液产量大、水量平衡困难的技术挑战。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浸出剂封闭循环的废铅膏湿法再生工艺,实现了铅的高效回收与含浸出剂滤液的循环回用;同步开展的废铅膏草酸还原焙烧预处理工艺,可大幅减少后续浸出过程双氧水还原剂的消耗。此
学位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及增长动力的转换,建造行业不得不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及提质增效的客观需求,使得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开始意识到发展智能建造的重要性。然而,现阶段施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智能建造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迫切需要探索智能建造应用发展框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智能建造应用评价方法以推动实践发展。成熟度模型是一种适用于项目或组织管理能力评价的有效量化工具,为了更好地评价施工企业
学位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大规模展开,隧道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盾构工法以其具有机械化作业程度高、安全可靠的优点而被广泛采用。近年来大直径盾构隧道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增长,导致工程面临的地质情况越来越复杂,特别是软硬相间复合地层工况增多,施工风险以及换刀频率明显增加。由于盾构刀具与岩土体持续作用产生磨损,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更加容易造成工程掘进效率降低、意外停机进而导致综合成本陡增情形的出现。因此,建
学位
光催化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是一种极具潜力的VOCs去除技术。常选择二氧化钛(Ti O2)作为光催化剂应用于各种领域,但是Ti O2禁带宽度较宽,不能够充分利用可见光,因此首先制备出Ti O2纳米管材料,在此基础上通过金属钼(Mo)掺杂及三硫化二锑(Sb2S3)半导体改性,成功制备出Sb2S3/Mo-Ti O2纳米管复合材料(记为Sb2S3/Mo-NT)。以气态苯系物的
学位
工业排放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会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甲苯则是工业排放VOCs中的典型污染物。臭氧协同催化氧化法因具有反应温度低、催化效率高的特点而备受关注,在VOCs治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将采用臭氧协同催化氧化技术对典型污染物甲苯进行处理研究。本文以堇青石(Cordierite,Cord)为载体,采取浸渍法
学位
以液碱为例,液碱产品中主要含有氢氧化钠,还会含有少量的碳酸钠,其在使用盐酸进行测定的过程中,反应发生会有先后的顺序。通过对液碱、氢氧化钙、硫氢化钠等产品的研究,分析了如何确定产品中相关成分的反应先后顺序,以及怎么通过实验来检测反应的先后,并通过实验对化学反应先后条件进行了验证。
期刊
我国天然水体富营养化形式不容乐观,全国多个湖泊、河流出现了磷酸盐超标现象,极易造成水华现象,危害水体生态系统。生物炭基人工湿地是以生物炭(BC)为填料来实现水体净化的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十分适用于修复低浓度、分散式的磷酸盐超标水体。针对BC磷酸盐吸附容量有限、吸附性能低的特点,通过定向调控表面官能团可显著提高其对磷酸盐的专性吸附性能和吸附容量,促进水体中磷酸盐的去除。本研究制备了生物炭负载层状双氢氧
学位
PM2.5和臭氧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两种大气污染物,而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它们的重要前体物,其排放控制势在必行。吸附技术由于处理时具有操作简便、低成本和高效率等优势而受到广泛重视。该技术的核心是吸附剂。沸石分子筛,由于具有大比表面积、适宜的孔道结构以及不可燃性,是一类极具潜力的VOCs吸附剂。其中,ZSM-5是目前主流的分子筛吸附剂之一。本
学位
浓盐水厂是呼伦贝尔金鑫化工5080项目污水处理零排放系统中的重要工艺单元,主要对中水回用厂排放的浓水和污水回用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浓缩回收。该装置的主要工艺包括预处理、高效反渗透(HERO)和蒸发浓缩三个单元。生产工艺废水经工业深度处理后循环利用。预处理系统采用传统的机械搅拌加速澄清技术,设计中采用石灰纯碱法软化降低原水的浊度,以满足膜系统进水水质的要求。通过运行观察,石灰和纯碱工艺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存
期刊
药品及个人护理品的用量逐年增大,给自然水体带来污染风险。过渡金属活化过硫酸盐被认为是处理难生物降解废水的有效途径,前期研究表明Co(II)和MoS2分别对过一硫酸盐(PMS)具有高效活化活性,前期虽有关于MoS2在不同体系活化过硫酸盐的研究,但掺杂型MoS2材料的制备方式较复杂,且Co掺杂型MoS2复合材料研究尚少。针对以上不足,本文利用块层状MoS2(Molybdenum Disulfide,R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