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心电工作站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_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电图(ECG)是心脏搏动相关的电位变化图,心电图各波形的形状,包括其幅度、宽度、斜率等都反映了心脏的活动状态,医生可以根据心电波形的特征看出心脏活动的异常,诊断出许多不同的心脏疾病。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心电信号的自动分析技术不断成熟,然而ECG的自动分析技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目前仍没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本文研究了心电图的计算机自动处理技术,其中重点研究了心电图数据的压缩,心电波形的自动检测和心电图自动分类这三个智能心电工作站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了智能心电工作站软件系统。   心电图压缩技术是心电信号计算机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基于JPEG-LS的二维心电压缩算法和基于R波识别的混合Fan压缩算法。JPEG-LS压缩法是一种二维的ECG无损压缩算法,它利用心电图的周期性,把一维的心电信号转换成二维的灰度图,并用JPEG-LS压缩算法压缩和解压灰度图。混合Fan算法利用了心电图的周期性,是对Fan算法的一种改进.首先,对心电波形进行周期间的差分运算,减少周期间的冗余,然后,对差分后的波形,采用变误差门限的Fan算法压缩。最后用差分编码,游程编码,自适应变长码和自适应算术编码进一步压缩。这种算法无论在压缩率还是失真度上都要比原始的Fan算法压缩效果要好。   心电图的波形检测,是ECG信号自动分析技术的基础,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自动分析和诊断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正交B样条小波的心电图波形检测算法,首先用Mallat算法快速计算出心电信号的双正交B样条小波变换,然后通过找出心电信号在尺度23下的小波变换的最佳极值对,确定R波的位置,同时也提供了QRS波群的起点和终点,P波,T波的起点和终点的方法。本文提出的最佳极值对是一种更健壮的寻找模极值对的方法,提高了检测算法的抗干扰能力。这种心电波形检测算法对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的准确率达99.7%,并且处理速度很快,所需时间很少。   心电波形的自动分类,让计算机能够识别各种异常波形并生成诊断结果,是心电图自动分析的难题,也是心电图自动分析的最终目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多类支持向量机的心电图分类方法,在用双正交B样条小波变换识别出心电图一些特征点的位置之后,根据这些特征点的位置计算出包括间期,幅值等信息,并定义了一个新的10维的特征向量来刻画单个心搏的特征,最后根据这个特征向量用多类支持向量机分类。利用这个心电分类算法,有效地识别了正常窦性心律,结性心律,心室颤动,室性早搏,左/右束枝传导阻滞等多种典型的特征明显的心电信号,其分类正确率达99.16%。
其他文献
软件可信性是当今软件工程领域面临的一个挑战性难题,而作为保证软件可信的重要方法,可信软件过程也成为当前最为活跃的研究内容之一。软件过程的可信性是一个软件过程能够生
作为桌面计算机的延伸,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用于关键的计算及存储,使得其安全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尝试将传统的安全技术应用于移动设备
未来铁路技术日趋关注高速化、智能化、信息化和高运行密度,高速铁路成为推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由于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我国列车通信网络(TCN)相关理论的研究相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网络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网络的各类攻击与破坏与日俱增,网络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而随着网络攻击手段的多元化、复杂化、智能化,单纯
随着大数据、机器学习的新兴数据密集型应用的兴起,存储系统对于提升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发展也使得存储系统在成本和能耗方面面临着巨大
基于视觉的行人检测与计数,是指在人不参与干预或者极少参与干预的条件下,分析由固定摄像头拍摄的静态图像或者图像序列,进而对行人进行识别、定位和人数统计。使用摄像头与
随着Web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广泛应用,Web日志挖掘成为了数据挖掘的一个重要分支用于更好地分析Web的使用和Web的结构。用户行为模式是Web日志挖掘研究的核心,挖掘结果能够直接
基于单设备授权的数字版权保护系统使得版权作品只能在用户的一台设备上使用。这种方式在有效地保护版权内容的同时,忽略了用户的合理需求。用户希望其合法购买的数字内容可以
由于航空航天可靠性影响到航天产品的造价、寿命及其空间运行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航天产品可靠性技术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建设和国家战略安全,对国家的政治、经
随着软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软件的可信性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生产出满足可信性要求的软件产品,提升软件开发过程的可信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