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小蠊黑色素合成通路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bi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骨骼是昆虫生存以及适应恶劣环境的重要屏障,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陆生昆虫形成了复杂的表皮结构以应对过度蒸发失水。表皮正常结构的形成涉及到黑化与硬化过程。昆虫黑色素参与昆虫表皮的色素沉积和硬化,对维持昆虫表皮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至关重要,因而昆虫黑化过程对昆虫水分平衡也可能具有关键性意义。黑色素合成通路在昆虫中相对保守,在一些完全变态的模式物种上得到了验证,但在不完全变态昆虫中的研究相对缺少。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属蜚蠊目(Blattaria)不完全变态昆虫,俗称蟑螂。作为一种世界性城市卫生害虫,德国小蠊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且极难治理。由于其若虫通体黑色,成虫黄褐色,因此可作为昆虫表皮黑化功能研究的对象。参与昆虫黑色素合成的重要酶类如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多巴脱羧酶(Dopa decarboxylase,DDC)和N-β-丙酰多巴胺合成酶(N-β-alanyldopamine synthase,Ebony)的功能往往具有多效性,而编码这些酶的基因在德国小蠊表皮中的具体功能尚不明确,特别是在调节昆虫表皮渗透性中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研究以德国小蠊为对象,首先克隆黑色素生物合成途径的这几种关键酶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其次通过定量PCR技术分析BgTH、BgDdc、Bg-ebony的时空表达特征;然后利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抑制BgTH、BgDdc、Bg-ebony基因的表达,验证其在表皮中的功能,分析其对表皮色素沉积、发育变态以及表皮渗透性等生理功能的影响。取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德国小蠊BgTH、BgDdc及Bg-ebony基因的分子鉴定及表达分析为探究德国小蠊BgTH、BgDdc和Bg-ebony在黑色素合成中的作用,首先对其基因序列进行了鉴定和克隆。时空表达分析表明,BgTH和Bg-ebony基因均在德国小蠊头部和表皮高表达,BgDdc除了在头部和表皮有所表达并在脂肪体中高表达;BgTH和Bg-ebony在德国小蠊蜕皮后几小时表达量到达峰值,而BgDdc在一日龄成虫表达水平最高并在所有发育阶段持续表达;且Bg-ebony在德国小蠊成虫羽化后的表达显著高于若虫。2.BgTH、BgDdc及Bg-ebony基因影响德国小蠊表皮色素沉积利用RNAi技术在德国小蠊中抑制黑色素合成基因BgTH、BgDdc和Bg-ebony并探究其相应的功能。结果表明BgTH基因抑制导致部分蟑螂发生蜕皮障碍并死亡,且存活蟑螂的体壁柔软呈苍白色;BgDdc基因抑制后的蟑螂表现出异常的浅棕色,并随着时间变化而体色加深;抑制Bg-ebony基因表达后,德国小蠊雌雄个体呈现出与对照完全不同的黑色表皮,但对其发育并没有显著影响。3.BgTH和BgDdc基因参与调节德国小蠊表皮渗透性在干燥条件下,BgTH基因抑制的雌雄成虫与对照相比均出现提前死亡,BgDdc基因抑制的雌雄成虫存活率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而所有dsRNA处理的蟑螂在高湿度条件下饲养6 d几乎没有死亡且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伊红Y染色实验表明BgTH-RNAi导致雌性蟑螂的表皮渗透性增加,BgDdc-RNAi造成伊红Y染液在蟑螂表皮的轻微渗透。4.德国小蠊BgTH和BgDdc影响表皮碳氢化合物的沉积为了进一步探究表皮黑化与表皮碳氢化合物之间的关系,测定了BgTH和BgDdc抑制的雌雄性成虫中的表皮碳氢化合物。GC-MS分析表明,抑制BgTH或BgDdc均导致德国小蠊表皮碳氢化合物总量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BgTH缺失造成德国小蠊CYP4G19表达水平上升,而BgDdc缺失对CYP4G19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确证了BgTH、BgDdc及Bg-ebony在德国小蠊黑色素合成中所起的保守作用。BgTH不仅影响表皮色素沉积而且对生长发育也至关重要,BgDdc和Bg-ebony对德国小蠊正常体色的形成也十分重要,但并没未发现其在昆虫生长发育中的功能。进一步研究发现黑化途径在德国小蠊表皮保水中起重要作用,其中BgTH和BgDdc在表皮渗透性中发挥关键作用。此外,德国小蠊表皮黑化与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积累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本研究结果不仅为通过利用黑色素基因对德国小蠊表皮渗透性进行调节,从而研发新的蟑螂防治技术和蟑螂的抗药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为不完全变态昆虫黑色素合成通路的研究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苹果树腐烂病(Apple Valsa canker)是由子囊真菌苹果黑腐皮壳(Valsa mali)引起的苹果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常造成死树毁园,经济损失巨大。目前,对于该病害的防治依旧主要依赖化学药剂,但长期使用化学药剂会导致果品农药残留、果园生态环境污染和病原菌抗药性上升等问题。为此,挖掘开发生防微生物资源对实现苹果树腐烂病绿色防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潜在应用价值。植物内生有益真菌因其具有抑菌活
学位
本研究通过调查和采样,分析四川省蝉花生长密度与蝉花生长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对采集的蝉花菌进行分离、纯化与分类鉴定。测定了不同蝉花菌在Potato Dextrose Agar培养基(以下简称PDA培养基)、Czapek培养基、1/4 Sabouraud Dextrose Agar with Yeast Extract培养基(以下简称1/4 SDAY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率及产孢率情况。对其中菌丝生长速
学位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大流行年份可造成小麦严重减产,严重威胁粮食安全生产,其病原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喜凉怕热,可随气流远程传播,造成大面积流行危害。本研究以2010-2019年GDAS(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气象数据为基础,利用HYSPLIT-4(Hybrid Single-Particle
学位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杂食性农业害虫,取食350多种植物,分布范围广,适应能力极强,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同时,在杀虫剂的选择压力下,草地贪夜蛾已经对多种药剂产生了抗药性。特别是杀虫剂的盲用、滥用等不合理操作,已经对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等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亟需探索新的防治技术防控草地贪夜蛾。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
学位
由大斑凸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suggs]引起的玉米大斑病(northern corn leaf blight)是玉米生长中、后期的重要叶部病害。陕西省各玉米种植区玉米大斑病的年均发病率为10%~30%,夏季降雨量较多年份发病率高达50%~70%,重发地区玉米全株基本枯死,给陕西玉米的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近年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导致田间农药残
学位
猕猴桃黑点病(kiwifruit black spot disease)是近年发生在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主栽猕猴桃品种(“翠香”、“徐香”)上的一个重大病害,该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果实产量、质量、商品性以及经济效益,对猕猴桃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地阻碍了产业的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已成为猕猴桃果树生产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目前该病害的发生病因尚存争议,其病害发生规律及科学系统的防控技术尚无报道。因
学位
天然产物是新农药创制的重要来源,松节油作为重要的萜烯类天然产物,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本文以天然产物松节油中的主要成分β-蒎烯为原料,衍生为二氢枯茗酸,并以其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2系列萜烯基衍生物,进行了目标化合物对7种重要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测试了高活性化合物对病原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制备了两种可溶液剂,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为萜烯基抑菌活性化合物的实际应用提供理
学位
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是一种严重危害苹果的潜叶害虫,在我国广泛分布,其幼虫取食叶肉进行潜叶危害,严重影响苹果产量。金纹细蛾自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暴发以来,逐渐上升为我国苹果园内的重要害虫,长期不合理使用杀虫剂已经导致该虫田间种群产生抗药性,掌握金纹细蛾的发生规律和抗药性水平,鉴定抗药性相关的解毒酶基因,分析解毒酶活力,对于该虫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
学位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日常运营中,资金管理工作关联多个部门,包含多项内容,辐射面非常广,是一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工作。文章主要围绕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改进措施展开论述。
期刊
在神经信号传导的过程中V-ATP酶不仅为突触囊泡中神经递质的合成、分泌、摄取和再储存提供动能,同时还参与囊泡中神经递质的释放。杠柳新苷T(PST)是从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 Bunge)根皮中分离得到的具有较高杀虫活性的杠柳新苷类化合物,前期研究发现PST可浓度依赖性抑制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中肠刷状缘膜囊泡(BBMV)中的V-ATP酶活性。基于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