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经》文学阐释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zxc00663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對宋代《詩經》闡釋著作中蘊含的文學思想的研究,是個有意義的課題,是宋代詩學研究中一個有待加強的研究方向。本文試圖通過搜集、分析、整理散見於宋代《詩經》學著作中有關文學闡釋的資料,揭示宋代《詩經》文學闡釋的特點以及與宋代文學思想的關聯。本文約十六萬字,分緒論、正文、結語三個部分。緒論部分綜述了“五四”以來《詩經》文學闡釋研究的情況,簡要說明了選取宋代《詩經》闡釋著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以及本文要達到的目標。作者通過對宋代《詩經》闡釋著作的仔細閱讀,將散見於各家著作中零星的觀點分類彙集,概括為五個主要的闡釋方法(或原則),在正文部分中以專題的形式予以詳盡的討論與辨析。本文正文部分共分六章。第一章指出由於宋代社會政治經濟方方面面的變革以及文學觀念、學術思想的演變,宋人不滿前人對“《詩》之本義”的闡釋,提出《詩》義“本末”的理論,認為“詩人之意”、“聖人之志”是《詩》義之本,“經師之業”、“講師之職”是《詩》義之末。本章重點分析了“詩意”與“詩義”於意義層面的細微差別,指出“詩意”是基於詩篇本文解讀之上獲取的“詩人之意”,文學意味濃厚,但“詩義”則是在“詩意”基礎上闡釋者提煉出的《詩經》指向人生社會的意義,其相對於“詩意”來說,闡釋者的主觀性更強,具有強烈的時代傾向。宋代《詩經》闡釋中,於《詩》義有“詩意”與“詩義”之別,這是《詩經》闡釋中文學視野在經學範圍中的突破與凸現,宋代《詩經》的文學闡釋也由此而展開。第二章認為宋人“情理求《詩》”,即指闡釋者以較為平實的視角審視《詩經》,依據自身的社會經驗,人生閱歷,自然觀察,知識儲備,在考證名物,探究制度,解說詩義時,盡量使詩義符合當下人情、事理、物理。本章從“情”與“理”兩個方面以大量的例證論述了“情理求《詩》”在宋人《詩經》闡釋中的運用與意義,並特別指出囿於時代意識與《詩經》功能定位的原因,宋人“情理求《詩》”之“情理”並非有些學者所認為的是突出情感,而常常是側重於“事理”、“義理”、“道理”的。本章尤其闡發了“情理求《詩》”對宋人寫詩推崇“寫物之功”,解詩崇揚身臨其境的親證的影響。第三章論述了宋人“簡易說《詩》”的原則,宋代《詩經》闡釋追求用極為簡潔的語言、體例發明《詩經》豐富的内涵,予讀者、學者以極大的想像、體味的空間。尤爲值得提出的是,宋人“簡易說《詩》”追求“寓其意”而反對“辨其名”的闡釋理念,與那種關注名物訓詁、章句注疏的說《詩》方式已非同一層次,是宋人解說《詩經》文學性闡釋與經學性闡釋的分野。宋人對《詩經》中的重章迭句的詩篇徑直從“協韻”的角度理解;為突出詩篇中的“情志”,而認為應該簡化對名物制度的疏講;與“諷誦涵泳”的詩歌品賞方式遙相呼應的體會詩歌“意味”的解《詩》觀念等等。這些都是本章所分析的“簡易說《詩》”文學性的一面。第四章指出宋代《詩經》闡釋中的“據文求義”,因其以詩篇文詞解讀爲主要依據的特點而是宋人從文學視角解讀《詩經》的重要體現。“據文求義”就是以《詩經》本文作為闡釋的優先根據,將《詩經》詩篇中蕴含的“文理(文辭條理)”、“文義(文章義理)”、“文勢(文章氣勢)”、“語法(文理語脈)”作為闡釋時的重要依據,力求解釋符合詩篇的内在行文邏輯、文體結構與意脈貫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宋人之“據文求義”更具文本分析的特色,也對闡釋者自身的文學修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文求義”解讀《詩經》,具體表現在對詩歌本文的諷誦涵泳,對詩中意味的體悟等等方面。第五章作者對“以意逆志”的内涵——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或中國古典闡釋學的一個重要方法——立足于宋代學術背景,作了詳盡的闡發。由於宋代對孟子說《詩》的推崇,宋人對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說尤爲關注,他們對“以意逆志”的理解與前代相比往往有其獨到之處。本章論述了宋人對“以意逆志”說中幾個關鍵字“文”、“辭”、“意”、“志”内涵的認識,着重辨析了宋人“以意逆志”說中“己意”的内涵,指出“己意”並不主張個人的發揮,其指向是作者之意、聖人之志,在此基礎上,作者進一步強調了宋人“意”與“志”同一性的特點,並認爲這不但是宋代的《詩經》、詩學闡釋,也是中國傳統闡釋學的一個重要特色。第六章“比興論”是中國古典文學理論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宋代《詩經》文學闡釋頗爲關注的一個話題。宋代《詩經》文學闡釋尤爲看重理解、區別“比”、“興”對於《詩經》闡釋的重要性,因此,宋代《詩經》闡釋著作中對“比”、“興”作了詳細的定義與區別,本章用大量的例證揭示了宋人對“興”義内涵的認識,以及他們又是如何處理“比興”之別的問題。本章歸納了宋代《詩經》闡釋中“興”義有別於前人的幾個特征,比如偶然性、外界觸動、所興起的情感與外物並無必然的聯繫等等。對“比”與“興”二個概念内涵詳細的分析以及試圖清晰分別兩者的義界,是宋代《詩經》文學闡釋對“比興論”,對中國詩學的貢獻。結語部分,作者以舉例的方式地論述了宋代《詩經》文學闡釋與詩學的聯繫以及宋代《詩經》闡釋中的文學取向對宋代詩學的影響。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出现并被广泛应用于蔬菜生产。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蔬菜的品质和产量,为人们提供了高品质的反季节蔬菜,也提高了土地利用
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委党校孟建伟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对立起来的观点,其根源与狭隘的科学观和文化观有关。其实,所谓人文精神,应当是整个人类文化
七月派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以胡风的文艺理论思想为指导,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追求。本论文旨在从该流派形成的文化背景、历史环境、文学理论、创作倾向
据埃菲社圣地亚哥7月21日电,联合国粮农组织地区办事处今天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发表报告指出,2008年世界粮食产量将比去年增长2.8%,创下21.8亿吨的纪录。
作为我国对外宣传及交流重要手段之一的公示语在当前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辽宁
本文以浩然不同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为解读对象,通过对他三十多年小说创作的统一性和整体性特征的分析,认为,浩然的作品完全是配合政策、图解政策的典型样本。在他的作品中,
布迪厄提出了“文学场”概念,文学场也就是文学生产体制,文学体制作为文学的生产机制,无处不在,渗透在文学与社会、创作与接受的全过程。在考察当代西藏文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西藏
意义失落与意义重构是近代以降中西文化冲突,导致中国文化转型的重要精神文化现象。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当中,“五四”新文学在生成之初,就一直将意义重构作为自身发展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