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网络路由协议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rit_i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界和社会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复杂网络。过去二十年间,来自各个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对各类复杂网络进行数据采集和可视化,对复杂网络结构进行测量和建模,对复杂网络动力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控制,取得了许多复杂网络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网络科学这一前沿领域。近年来,网络科学理论与大数据技术相辅相成,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具有十分明朗的应用前景。现代通信系统中存在的诸如互联网、电话网、传感器网络等大量复杂网络,为网络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反过来,网络科学理论为复杂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设计和性能分析等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在通信网络体系结构中,路由协议定义了节点之间通信的基本规则和数据包传输的关键机制,保证了网络通信功能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路由协议的好坏对网络数据传输性能有直接的影响。本文借助于网络科学理论,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复杂通信网络的数据路由问题,旨在设计新的路由协议和通信架构,为现代通信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了无缓存复杂通信网络的路由问题。将复杂网络模型应用于无缓存通信网络拓扑结构建模;将复杂网络有效路由协议应用于无缓存数据通信过程;提出了基于邻居节点发送队列的随机偏转策略以降低无缓存数据通信过程中的丢包率;讨论了数据包生成速率、节点转发能力、节点平均度、幂律指数、节点数、路由控制参数等对无缓存数据传输性能的影响;通过仿真实验得到了丢包率和平均到达时间最小情况下的最佳路由控制参数。(2)研究了动静结合复杂网络的路由问题。提出了固定节点构成核心网和移动节点作为用户接入的混合通信网络模型;分析了数据流从自由流通到拥塞的相变现象;提出了基于方向的随机拓扑重连策略和基于最小负载的路由优化策略;通过仿真实验研究了移动节点速度、移动节点数量、随机重连概率、固定节点度分布等因素对网络容量的影响。(3)研究了多层复杂网络的路由问题。提出了由逻辑层和物理层构成的两层通信网络模型,其中逻辑层运行最短路径协议,物理层运行有偏随机行走策略;分析了随机行走偏置参数对网络生存时间和数据包到达数的影响;研究了上下层的耦合关系以及节点度分布对网络传输性能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删边策略优化上下层的拓扑结构以提高网络的传输性能。
其他文献
含氟化合物在药物化学中被广泛应用。在活性化合物中引入氟原子,将可能增强药物先导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三氟甲基亚磺酰基和三氟甲基是常见的两种含氟基团,其引
本文以Cu50Zr50和Cu50Zr45Al5非晶合金为研究对象,使用120ke V的氢离子、氦离子和氮离子对其进行辐照处理(每种辐照离子选取1.7×1015ions/cm2、5×1015ions/cm2、1×1016ion
液滴微流控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在微流控芯片上实现微米级液滴的生成、操控和应用的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细胞研究和药物合成等诸多领域。微液滴是生化反应、试
光力现象于1970年被发现,光镊技术应运而生,因为其所具有的非接触性、低损伤等优点而成为微粒操控的优选途径,在生物、化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21世纪初,微纳米集成光学
Pt基或Pd基催化剂是目前低温燃料电池最有效的催化剂。为了提高贵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对贵金属材料的形态和结构进行了设计。其中,由金属纳米颗
自人类全基因组测序完成后,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即使是单个染色体序列上的碱基总数也有许多,超过1亿对,面对如此巨大的数据量,以往的研究只是做一些粗略的微卫星总数统计,或者仅仅专注于一些局部基因组区域的微卫星研究,缺乏系统分析。Y染色体是较短的一条,本研究以测序区域最全的Y染色体参考序列NC_000024.10进行系统分析。本研究以已测序区为基础,总共提取出19万个微卫星序列,研究发现它们在不同区域分布很
岩体是一种典型的非均质材料,在长期的地质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产生了大量的缺陷,如节理、层理、裂隙、孔洞等。然而,实际工程中岩石内部裂隙与裂隙之间,以及孔隙内部存在着不同刚度的充填物,而这些充填物对岩体的力学特性和其破坏特征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开展含不同充填物圆环试样的力学特性试验,对于缺陷岩体的裂隙扩展、围岩稳定及破坏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指导作用。论文运用理论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数字
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环状化合物,1-茚酮类化合物不仅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而且是农用化学以及功能材料的重要合成中间体。其合成方法有:分子内的环化反应如芳
豆科植物可以与根瘤菌形成共生固氮的关系,产生新器官——根瘤,并获得氮营养。近年来,研究人员从模式豆科植物中鉴定出一系列参与调控固氮共生的关键基因。其中,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类受体激酶DMI2(Does not make infection 2)作为共受体参与对结瘤因子(Nod factor)的识别,从而激活侵染线形成、根瘤原基起始等相关固氮共生早期
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s)具有探测效率高、暗计数率低、时域抖动小、光子计数率高等优点。但是,探测效率和时域特性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为了使器件同时具备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