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常熟虞山历史悠久,其中致道观的七星桧在明清之际名冠吴中,文人墨客们围绕此产生了很多纪游、题咏和图绘行为。《虞山七星桧图卷》是文徵明1532年以此为主题所作,彼时他刚刚辞官归乡,徜徉在他热爱的家乡风景之中。这同时也是他对松柏这一古老母题的重新创作,文徵明一生都钟情描绘古木,卷尾文氏族的自题款和陈淳的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其原因:一,这一题材具有应酬往来的实用功能;二,移情于物,古木是他高洁不屈精神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熟虞山历史悠久,其中致道观的七星桧在明清之际名冠吴中,文人墨客们围绕此产生了很多纪游、题咏和图绘行为。《虞山七星桧图卷》是文徵明1532年以此为主题所作,彼时他刚刚辞官归乡,徜徉在他热爱的家乡风景之中。这同时也是他对松柏这一古老母题的重新创作,文徵明一生都钟情描绘古木,卷尾文氏族的自题款和陈淳的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其原因:一,这一题材具有应酬往来的实用功能;二,移情于物,古木是他高洁不屈精神的外化象征;三,他有着对天地万物的同情的“君子之心”。此卷主要特点有:急剧压缩的窄长手卷形式、细密湿润的笔触和独特的取景视角。此作构图上的直接来源很可能是沈周的《三桧图》,面貌尽管相似,但二者在创作思路有很大差异;笔墨语言上则践行了赵孟頫的“援书入画”,树木的线条使用了篆书般的用笔;造境上则汲取了宋元诸家的精华。除此之外,文徵明在经营位置上匠心独运,点、线元素安排得当,将单一物象描绘到极致,呈现他独有敏锐细腻、含蓄婉转的艺术气质。这是文徵明师法古人同时推陈出新的表现。与古为新,也是吴门画派的基本精神。
其他文献
现阶段,我国创新水平正经历阶段跨越的重要时期,从技术追赶阶段迅速跨越至技术领先阶段,需要科学、有效的专利制度作为支撑。目前,尽管实用新型年申请总量增长率超10%,但伴随而来的是实用新型低质量和滥诉的问题,破坏了专利制度的威信。实用新型亟需相应的制度调整以解决现阶段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引发了关于实用新型制度模式如何改革的大讨论。本文针对实用新型制度保留还是废止、单独立法还是合并立法、形式审查还是实质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把“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二十字指导方针的主要内容之一。2019年中央《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明确“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的领导”。关于如何实现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全国文明村“和2021年山西省往中央推荐“先进党组织”——山西省临汾市蒲县山中乡山中村党支部做
首先,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保障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无论是司法实践还是学术研究,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都应当以正确认定其所保护的法益为前提。但是由于本罪既具有自然犯的属性也带有一定法定犯的性质,导致本罪法益学说存在个人法益说与超个人法益说之争。导致本罪同时具有法定犯与自然犯属性的原因大致可以被概括为:本罪被设定于分子第四章中,但在认定个人信息犯罪时却需要以“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前提条件。因此,在理论层
边寿民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绘画题材画风独特,题材丰富,他的芦雁、花卉、杂物都生动活泼,各具趣味。本文通过对边寿民“写生观”的来源和影响,根据边寿民不同于古人,不追随时俗的独特写生观,来进一步表达边寿民的写生思路,“写生”不仅需要画画者对观察的物体进行深刻的理解,而且要求通过事物的外在来感知其事物内在结构的丰富认知。使得“写生”成为一种生活气息浓厚而又比较生动活泼的精神享受。并且通过对边寿民的写生
本论文通过对中国画中的意境美的研究切入,论证了林风眠彩墨画如何表现意境美。林风眠是当代中西融合画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彩墨画中又具有一种特有的孤鹜之境。意境作为中国画的灵魂,如何在中西融合的绘画中体现;当代绘画又将如何赋予意境美新的时代意义,都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以及实践研究法等方法,参考画论、画册,采取图像学的方法对林风眠个案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当代的画面意境需要艺术家寻觅具有时代
1972年至1974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破城子甲渠候官遗址和甲渠塞第四隧出土了八千余枚汉简,史称居延新简。居延新简书体样式极为丰富,呈现最为多样的书体样式:篆书、隶书、草书、含楷书、行书笔意的新体隶书等,居延新简虽为边塞书手所写,但其大部分艺术性极高。本文把居延新简书法作为分析对象,围绕居延新简书法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居延新简概述。居延新简处在书体较剧烈变动的演进阶段,集中出现了各种书体和书体雏
园林山水画是中国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有机结合,其兼备二者的文化底蕴与美学规律,是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绘画艺术中重要的一部分。造境是绘画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步,好的绘画依赖于好的构思、构图及笔墨、色彩的表现,而这些都涵盖在造境的范畴之内,“思”、“景”、“笔”、“墨”俱佳则“气韵”自然生动。本文的研究通过图片、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归纳,以之为支撑,对“园林山水画造境研究”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本篇
本文围绕孙隆写意没骨花鸟画的用色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古籍文献资料分析、图像解读,对中国花鸟画色彩运用溯源。通过对中国没骨花鸟画色彩发展脉络的梳理,探究中国花鸟画色彩观念所内含的设色规律,研究多彩世界的花鸟画的意境表现。其次,以孙隆的经典画作为例,从其色调的协调、色彩的对比、色彩的比配、均衡关系,色与墨的混融、水色晕化、留白衬托等色彩表现形式,来阐明其用色特点。并通过孙隆写意没骨花鸟画独特的用笔、用
倪元璐是晚明书风变革浪潮中的标志性人物,其书法实践与书学观念,给予我许多的灵感和思考。通过重温晚明书风的变革浪潮,以倪元璐书法为研究中心,并与自身书法创作实践相结合,融入个人观点、探讨对当今书法创作实践的相关思考。倪元璐学贯古今,书风奇绝,人格超然。书法入古出新,在晚明的书坛独标气骨,又对当下书法影响深远,后人对其有笔奇、字奇、格奇之“三奇”与势足、意足、韵足之“三足”的称誉。笔者拟探究倪元璐书法
作为中国“乡土文学”的代表之一,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不论是内容还是语言特点都充满着独特的中国乡土文化元素。这部小说以农民为叙事主体,其中的农村叙事和农民书写展现了大量的中国农村现实,表达了丰富的中国农民的情感。中国农民文学的翻译不仅与民族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影响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1995年葛浩文翻译了《天堂蒜薹之歌》将中国农民文学、中国农民形象与农村文化带到了国际。本文试图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