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危机协同治理效能的关键因素研究——以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nuzg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危机治理关乎着国家社会稳定和改革事业发展,突发事件尤其是现代危机越来越具有跨治理层级、跨行政区划、跨职能部门和跨治理主体的跨界特征,危机的跨界性质使得传统的行政区划分割、少数部门处置、单一主体应对已无法满足现实的应对需求,决定了需要跨层级、多地区、多部门、多主体长期协同加以应对,我国的危机治理已呈现出明显的合作共治现象。政府和社会是公共事务的两大治理主体,中国共产党是我国重大政策的决策者,同时又是强有力的动员者和组织者,因而现实中跨界危机的处置必然会涉及到政府、社会、执政党等多元主体共同协作应对的问题,而协同结果的好坏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为提高协同治理的效果,关于跨界危机协同治理效能的关键因素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发现目前学界对跨界危机协同治理效能的关键因素的研究主要有制度—行动、主体—能力、认知—心态三种研究视角,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为基础,融入巴利技术结构化理论中提出的技术因素,并结合爱默森等人构建的协同治理综合性分析框架,深入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体制的实际国情,提出了跨界危机协同治理效能的关键因素的“结构—能力—行动”分析框架。基于我国跨界危机协同治理的现实情况,文章将结构因素分为规则和资源,其中规则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将能力因素分为决策力、动员力和执行力。通过案例分析法的研究方法,以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了结构因素和能力因素对疫情防控初期响应、应急围堵及常态化防控三阶段的影响,并对跨界危机协同治理的规则、资源、决策、动员、执行五方面困境及施行奖惩促进规则实施、科技创新助力资源运用、循环学习提升决策能力、有效整合提高动员效能、多措并举加强执行力度的行动调适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1.明确的规则和充足的资源有利于跨界危机的协同治理,不过需要执行力作支撑,如果缺乏执行力,那么协同效果依旧比较差。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响应、应急围堵、常态化防控三阶段的分析发现,正式制度和无形资源三阶段都有具备,然而初期响应阶段的防控效果并不理想,结合问卷调查和新闻资料发现,这一阶段虽有具备正式制度和无形资源,却未能有效实施与执行。应急围堵和常态化防控两个阶段,对规则和资源的相关因素实施了有力的执行,防控效果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其中中央政府的有效推进是执行力由低到强转变的重要原因。我国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决定了中央相对地方拥有更大的调配权,同时央地职责同构的组织架构决定了中央的指导方针是地方推行相关举措的重要依据和必然要求,因为政府相对其他类型的组织更容易受到问责制度和追责机制的影响,中央政府的参与和介入,能够对地方政府提供指导且施加压力,进而推进地方政府跨界危机处置工作的开展。2.执政党的决策力对跨界危机的协同治理有重要影响,决策反应不灵敏极易造成丧失危机最佳处置时机,而精准果断的决策有利于明确危机治理方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公众对湖北及武汉初期响应阶段的行动尤其是对处置时间和信息公开表达了质疑和不满,之后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果断作出武汉“封城”等一系列精准决策,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传播蔓延。高度不确定的复杂情境决定了决策者可能承担的决策风险和政治责任以及需要承受的重大决策压力,我国执政党根据疫情不同阶段面临的不同情境任务,因时因势调整方针政策,有利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的工作。3.我国新型举国体制有利于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而关键在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有着深厚的动员传统与动员经验,而且中央集权行政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模式最显著优势在于特殊时期可以快速做出重大决策并迅速调集人财物资源开展工作。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力量,实现了最高层动员、中坚力量动员、市场及群团组织动员的三结合,快速有效地推进了疫情防控中的资源筹集、科技攻关、疫苗研发等工作,构建起了群防群治的抗疫战线,为疫情防控提供了人员、物资、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4.执行力对行动效果会产生影响,如基层的执行力、技术的执行力、专家的执行力等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性得到了明显体现。疫情初期响应阶段,暴露出了我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存在基层医疗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专业人员数量少、监测预警能力弱、应急物资储备少、后勤保障跟不上等问题。疫情防控的后两个阶段,我国通过建立医疗资源库和医疗救治专家组、对医用物资和生活物资进行统筹管理、第一时间准确简洁直观通报各类重要数据、采取减税免息促进复工复产等措施,推动各方有效协同配合,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一政党制度概括为“新型政党制度”,并将其与旧式政党制度进行了对比,突出展现了新型政党制度之“新”。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将这一制度进一步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突出了新型政党制度的中国特
学位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完善党和国家权力监督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一项全新国家权力类型的国家监察权也应运而生。然而,权力是柄双刃剑,既能伤敌,也易伤己。国家监察权的创设是促进公权力运行法治化的重要举措,而作为“治官之权”的国家监察权自身,也必须纳入到法
学位
在毛泽东根治淮河决策的影响下,1950年代兴起了大规模治理淮河的高潮。本文以这一时期安徽治淮为研究对象,尝试在“大历史”视野下观察“小历史”,考察安徽治淮取得的突出成就,走过的曲折历程,以及各项治淮政策的执行与调整情况。文章以安徽省档案馆的治淮委员会卷宗及安徽省水利厅、淮河流域各县、市相关机构的档案为研究资料,着力夯实治淮运动研究的史料基础。在具体研究上,努力突破单面向的工程视角,拉近“历史镜头”
学位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运用完善高效的制度体系来不断提升各领域各方面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是新时代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定向。社区是社会的缩影,是社会治理和服务的基层实践空间,也是我们观察和理解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迅速摆脱了经济短缺、社会贫困的状态,加速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结构的转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经历了长达四十年的高速增长,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我国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容忽视。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我国逐渐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力争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向了新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
学位
在我国社会实践中,行政规范性文件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行政机关履行职能、实现行政任务的重要手段,而司法审查是对其合法性予以规制的重要路径。2014年修订的《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了规范性文件一并审查制度,实现了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从理论到制度的重大变革。规范性文件一并审查制度迄今运行已七年,对制度的理论框架、运行情况、缺陷不足乃至完善重构进行考察分析,皆已具备了现实基础。规范性文件的概念界定是其司法审查制
学位
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对党和国家的发展都极端重要,它既体现相应阶级、政党或社会集团核心利益在思想和观念层面的共识,也是其在政治领域保持协同一致的思想观念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一路走来,一直都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在不同时期都把意识形态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事关全局,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党和国家政治安全,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及国家安全、社会安
学位
期刊
平台经济作为互联网信息技术驱动的一种新经济形式,极大地拓宽了市场活动空间、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但近年来,平台经济领域的各种问题开始集中显现,平台垄断加剧、劳动保护缺失、隐私保护困难等问题制约了平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关于平台经济的治理研究无论从政府中心论、社会多主体论出发对其研究都有其解释,这是平台经济治理中的应然,但对于平台经济治理的实然研究相对缺乏,因此从现实出发
学位
1952年,日本首相吉田茂在发表施政演说时第一次使用了经济外交的概念,经过吉田茂政府和岸信介政府的推广实施,经济外交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于1957年被正式写入官方文件,日本政府在当年的《外交蓝皮书》中提出,要把经济外交作为日本外交的三大任务之一。此后,经济外交始终被日本政府作为国家外交战略的关键。通过经济外交,日本打开了战后的外交局面,增加了处理国际事务时的话语权,拓展了在国际舞台上的生存空间。经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