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食管菌群探讨清郁和降汤对反流性食管炎的干预作用及机制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将中医辨证为肝胃郁热证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观察中药复方清郁和降汤治疗本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建立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采用16S r RNA测序技术研究反流性食管炎与食管菌群的关系,并观察清郁和降汤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菌群及相关通路的影响,挖掘清郁和降汤的作用机制,旨在为本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1.理论探讨:回顾并总结了针对食管菌群和食管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阐明了食管菌群在食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食管菌群在食管疾病生理病理机制中的潜在作用、探索食管疾病发病相关的特定菌群及治疗食管疾病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回顾并总结了中医古籍及现代学者对反流性食管炎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的认识,阐述了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不同证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2.临床研究:纳入了94例肝胃郁热型RE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联用组,中药组予以清郁和降汤,西药组予以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中西药联用组予以清郁和降汤+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疗程均为8周,停药3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并比较这三组治疗前后Gerd Q量表评分、中医症状评分、中医症状综合疗效、胃镜有效率、焦虑评分和远期疗效,同时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安全性评估。3.实验研究:在60只SD雄性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为假手术组(J组),另外50只采用“前胃结扎+外置幽门部分结扎术”建立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中药组(予清郁和降汤)(Z组)、西药组(予雷贝拉唑+莫沙比利)(X组)和中西药联用组(予清郁和降汤+雷贝拉唑+莫沙比利)(ZX组),每组10只。术后第15天开始,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其他组分别给与相应的药物灌胃,持续14天。采用16S r RNA测序技术对各组食管菌群进行检测,同时进行组间物种组成的分析、Alpha(α)多样性分析、Beta(β)多样性分析、物种差异和标志物种分析。同时,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食管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及食管组织中脂多糖(LPS)、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食管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Claudin-1(Cldn1)、Claudin-4(Cldn4)m RN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食管组织中TLR4、NF-κB p65、Cldn1、Cldn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本研究共完成病例90例,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联用组各30例。我们首先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Gerd Q量表总积分、中医症状单项积分、中医症状总积分、SAS总积分、胃镜下RE分级在三组中的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在中医症状综合疗效及胃镜下炎症改善有效率方面,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联用组的中医症状综合有效率分别为93.33%、90.00%、96.67%,中西药联用组有效率最高,但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胃镜下炎症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6.67%、93.33%、96.67%,中西药联用组有效率最高,但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Gerd Q量表积分、中医症状总积分方面,中西药联用组疗效显著优于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疗效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在改善中医主要症状方面,西药组、中西药联用组对烧心的疗效均优于中药组(P<0.05),西药组和中西药联用组对烧心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对反酸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在改善中医次要症状方面,三组对胸骨后疼痛、胃脘灼痛、脘腹胀满、嘈杂易饥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中西药联用组对嗳气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和中西药联用组对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秘结的疗效均优于西药组(P<0.05或P<0.01)。在改善焦虑评分方面,中药组、中西药联用组疗效均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与中西药联用组疗效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在远期疗效方面,停药3个月后中药组和中西药联用组Gerd Q量表的积分与治疗后的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西药组较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中药组和中西药联用组远期疗效优于西药组。在治疗的8周及随访的3个月时间里,3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2.各组间食管菌群的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β多样性分析中的PCo A分析显示,假手术组(J组)和模型组(M组)菌群分布聚集在不同区域,明显分开;西药组(X组)、中药组(Z组)、中西药联用组(ZX组)食管菌群分布与假手术组(J组)和模型组(M组)都有重叠,但三个治疗组均与假手术组(J组)的重叠范围更大,距离更靠近假手术组(J组)。经Anosim方法检验,结果显示,5个组总体进行比较,组间菌群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假手术组(J组)和模型组(M组)之间菌群的组成具有显著差异(P<0.01);假手术组(J组)和西药组(X组)之间菌群的组成也具有显著差异(P<0.05);假手术组(J组)和中药组(Z组)、中西药联用组(ZX组)分别进行组间菌群组成的比较,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西药组(X组)、中药组(Z组)、中西药联用组(ZX组)分别与模型组(M组)比较,组间菌群组成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而中药组(Z组)、西药组(X组)、中西药联用组(ZX组)间两两比较菌群组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物种组成方面,在门水平,各组鉴定到的主要门类有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OD1和TM7等。厚壁菌门在各组中的相对丰度排列依次为西药组(X组)、中西药联用组(ZX组)、中药组(Z组)、假手术组(J组)、模型组(M组)(90.05%、83.14%、82.50%、74.60%、53.35%);变形菌门在各组中的相对丰度排列依次为模型组(M组)、假手术组(J组)、中药组(Z组)、中西药联用组(ZX组)、西药组(X组)(19.51%、10.99%、5.16%、3.55%、1.00%);放线菌门在各组中的相对丰度排列依次为模型组(M组)、西药组(X组)、中药组(Z组)、中西药联用组(ZX组)、假手术组(J组)(9.70%、4.55%、2.95%、2.01%、1.24%)。拟杆菌门在各组中的相对丰度排列依次为模型组(M组)、西药组(X组)、中西药联用组(ZX组)、假手术组(J组)、中药组(Z组)(3.00%、1.54%、1.26%、0.43%、0.31%)。在假手术组(J组)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最高,而模型组(M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较假手术组(J组)降低,经药物干预后,三个治疗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较模型组(M组)增加;模型组(M组)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相对丰度较假手术组增加,经药物干预后,三个治疗组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较模型组(M组)降低。在属水平,各组鉴定到的主要菌属有乳杆菌属、链球菌属、Aggregatibacter、双歧杆菌属、阿洛巴氏菌属、梭菌属等。乳杆菌属在各组中的相对丰度排列依次为中药组(Z组)、中西药联用组(ZX组)、西药组(X组)、假手术组(J组)、模型组(M组)(70.20%、63.43%、63.33%、49.80%、18.34%);链球菌属在各组中的相对丰度排列依次为假手术组(J组)、西药组(X组)、中西药联用组(ZX组)、模型组(M组)、中药组(Z组)(21.08%、15.11%、13.25%、6.86%、4.58%)。在假手术组(J组)中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最高,而模型组(M组)乳杆菌属相对丰度较假手术组(J组)明显降低,经药物干预后,三个治疗组乳杆菌属相对丰度较模型组(M组)均增加;链球菌属在假手术组(J组)中也占优势,而模型组(M组)链球菌属相对丰度较假手术组(J组)降低,经药物干预后,西药组(X组)、中西药联用组(ZX组)链球菌属相对丰度较模型组(M组)增加。经LEf Se分析,发现与另外四组相比,模型组(M组)中共有的标志物种(biomarker)在属水平为苍白杆菌属、脱硫弧菌属、阿洛巴氏菌属等,而假手术组(J组)、中药组(Z组)、西药组(X组)和中西药组(ZX组)的标志物种均为乳杆菌属。3.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食管黏膜损伤最严重,肉眼及镜下观察可见糜烂或溃疡,镜下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联用组大鼠食管黏膜未见糜烂、溃疡,损伤明显减轻。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及食管组织中LPS、IL-1β、IL-6、IL-8表达明显增高(P<0.01),食管组织中TLR4、NF-κB p65 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食管组织中Cldn1、Cldn4 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3个治疗组大鼠血清及食管组织中LPS、IL-1β、IL-6、IL-8表达明显降低(P<0.01),食管组织中TLR4、NF-κB p65 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5),食管组织中Cldn1、Cldn4 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P<0.05)。结论:1.清郁和降汤能有效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能协同西药提高临床疗效,并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2.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菌群发生了改变:主要趋势是革兰氏阳性菌减少和革兰氏阴性菌增多,在属水平的标志物种为苍白杆菌属、脱硫弧菌属、阿洛巴氏菌属等。清郁和降汤能调节食管菌群:清郁和降汤干预后的食管菌群革兰氏阳性菌增多,革兰氏阴性菌减少,在属水平的标志物种为乳杆菌属。3.清郁和降汤可抑制LPS/TLR4/NF-κB信号通路活化,减轻食管炎症反应,增强食管黏膜屏障功能,促进食管黏膜修复,有效改善食管黏膜损伤。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肺癌(lung cancer)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异质性肿瘤之一,每年可造成数以万计的人死亡。尽管在过去十年来,肺癌的治疗手段飞速发展、治疗方式日新月异,但患者的预后依然不尽如人意。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组织类型,约占肺癌的85%。目前,临床上针对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或晚期NSCLC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放疗
学位
天然产物作为发现新药先导化合物的来源之一,在药物创新和新药研发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论文以五种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以期获得新颖的药物先导化合物。第一章的内容是对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绿独子藤[Celastrus virens(Wang et Tang)C.Y.Chent]种子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从中共分离、鉴定了41个(1-1~1-41)二氢-β-沉香呋喃型倍半萜,
学位
目的:叉头框/翼状螺旋转录因子 P3(Forkhead box/winged helix transcriptional factor P3,FoxP3)是一种广为人知的多功能转录因子,负责调控一系列炎症和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通过调控T细胞活性参与感染、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进程。本课题组前期研究首次发现FoxP3在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s)中表达,且在心肌重构(cardiac re
学位
辽宁省野生猕猴桃分布广、储量高,蕴含丰富的基因资源。近年来由于气候及人为活动影响,其种群遭到一定破坏,需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开展野生猕猴桃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
期刊
背景:Hippo-Yes相关蛋白1(Hippo-Yes-associated protein 1,YAP1)通路在胃癌(gastric cancer,GC)的发生和转移中的重要性引起了相当多的研究和关注;然而,YAP1在胃癌中的调控网络尚不完全清楚。泛素-蛋白酶体体系是YAP1最重要的转录后调控途径之一,迄今为止,仅有少数去泛素化酶,如OTUB2、USP10和USP47被报道可通过去泛素化稳定YA
学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简称LUCC)数据是揭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原因及后果的研究基础,也是人地系统耦合研究领域中众多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一直以来都是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核心。研制能够获得高精度、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时空数据模型,建设集长时序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数据集,对于全球环境变化和气候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对我国加强土地资
学位
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类进化与发展的源泉,先秦工具则是古代造物的发端,也是我国古代设计的源起。论文以先秦时期的农业工具与手工业工具为研究对象,从设计学这一全新视角入手,借鉴了历史学、考古学、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并以考古发掘的文物及相关文献为依据,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先秦工具发生的起因,梳理了先秦工具的发展脉络,探寻了先秦工具中蕴含的古人造物智慧,总结了先秦工具的文化内涵,分析了先
学位
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原发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妇科肿瘤之首。其起病隐匿,约70%病人发现时即为晚期、70%患者术后1-2年内出现复发、五年生存率不到40%,因此EOC又被称为“沉默杀手”。目前,卵巢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主要是外科手术分期后联合以铂类、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但随着用药时间延长,约70%的患者在进展期时会对化疗药物产生抗
学位
配置储能系统是减少机组调峰负担、增加清洁能源接纳空间、降低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给电网带来的压力的有效手段。首先,在分析储能调峰机理的基础上,综合考量储能调峰相关收益及成本,提出储能调峰的日效益模型及日成本模型;其次,以储能调峰日净收益最大为目标,综合考虑储能荷电状态约束、调峰后峰谷率、容量平衡等多种约束条件,提出考虑储能调峰效果的容量优化配置模型;然后,基于线性递减的惯性权重和异步学习的学习因子对标准
期刊
背景:目前,肝癌是全球第二大与癌症相关的死亡原因,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亚洲地区的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全球最高。肝癌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肝细胞癌(HCC)约占肝癌的90%,与肝硬化、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感染关系最为密切。中医药治疗肝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属于中医癥瘕积聚、肝积、胁痛、臌胀、黄疸等范畴,其病机主要为本虚标实,实者与气滞、血瘀、痰凝、毒聚有关;虚者与正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