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致大鼠骨损伤的分子机制及短链脂肪酸的保护作用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ow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骼是一个高活性组织,通过不断的改建和重塑来维持其矿化平衡及自身的结构完整。大量研究证实,氟可干扰成骨和破骨活动及胶原代谢,进而表现出强烈的骨骼毒性。短链脂肪酸是肠道菌群发酵膳食纤维的主要产物,在调控骨骼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高氟可以导致小鼠肠道菌群紊乱,并降低结肠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本研究模拟自然环境氟暴露实际,通过在饮水中添加不同剂量氟化钠建立氟暴露大鼠模型,采用micro-CT、HE染色、Goldner染色、Von Kossa染色、TRAP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等病理形态学技术评价过量氟暴露对大鼠骨组织、骨细胞及骨微结构等影响;采用免疫荧光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多种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氟致大鼠骨损伤的分子机制。另外,在氟暴露大鼠饮水中添加短链脂肪酸,建立短链脂肪酸干预的氟暴露大鼠模型,采用HE、AB-PAS、PAS、TUNEL、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染色和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补充短链脂肪酸对氟诱导肠屏障损伤、菌群紊乱及骨损伤的影响。最终为阐明氟致大鼠骨损伤的作用机制及氟骨症治疗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氟暴露对大鼠股骨微结构及骨转换的影响采用micro-CT技术对大鼠股骨进行三维扫描成像,结果显示过量氟暴露导致骨小梁数量显著增多并且小梁间孔隙减少,骨髓腔隙变窄甚至消失。进一步对骨参数分析发现,氟暴露后骨体积分数(BV/TV)、骨矿物质密度(BMD)、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数量(Tb.N)均显著增加(P<0.05,P<0.01),并且结构模型指数(SMI)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显著降低(P<0.05,P<0.01);经免疫荧光化学和TRAP染色检测发现,过量氟导致成骨细胞标志物ALP显著增加(P<0.05,P<0.01),添加50和100 mg/L的氟均显著提升了大鼠股骨干骺端破骨细胞数量(P<0.01)。以上结果表明,过量氟严重破坏大鼠股骨骨微结构,加速骨转换,导致骨硬化。2.氟暴露对大鼠股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HE染色结果显示,氟暴露导致大鼠骨小梁形态异常,表现为骨小梁增粗、扩大并和邻近小梁融合成片,并且还造成骨细胞模糊,溶解,甚至消失;Goldner和Von Kossa染色发现,氟暴露导致股骨内矿化骨和钙盐沉积面积显著增加(P<0.01);甲苯胺蓝染色对股骨生长板和关节软骨进行观察发现,过量氟导致大鼠生长板增厚(P<0.01),在氟100组内出现了生长板的骨化甚至断裂,且氟损伤关节软骨导致软骨细胞着色变淡,大量细胞萎缩,在氟100组中尤为明显;免疫荧光对股骨内Ⅱ型胶原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过量氟暴露后Ⅱ型胶原在关节软骨、生长板软骨细胞和骨小梁中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天狼腥红染色检测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的表达,结果显示过量氟暴露导致骨小梁内Ⅰ型胶原表达显著降低,Ⅲ型胶原表达显著增加,并且导致胶原纤维走向异常、排列紊乱。上述结果表明,过量氟暴露严重损伤股骨骨小梁、生长板、关节软骨和骨胶原纤维,这可能是氟造成骨损伤的主要病理学原因。3.氟暴露诱导自噬紊乱并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免疫组化检测发现,氟暴露诱导HIF-1α表达显著增加(P<0.05,P<0.01),而CD31和VEGF结果显示其表达量在氟暴露后显著降低,且与氟暴露呈现剂量依赖性(P<0.01)。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氟暴露后自噬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显示氟暴露后自噬的标志物Beclin1和LC3水平显著升高(P<0.01);ATG5和ATG7共同参与自噬泡的形成,在氟暴露后其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P<0.01);p62作为自噬特异性底物,结果表明p62的表达水平在氟50组和氟100组中显著升高(P<0.01)。进一步评价氟对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分子的影响,结果发现过量氟诱导Wnt配体(Wnt3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β-catenin是Wnt信号通路的主要转录激活物,在氟暴露后也显著增加(P<0.01);Cyclin D1、C-myc和Runx2作为Wnt信号转导的下游靶基因,参与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结果显示氟暴露后Cyclin D1、C-myc和Runx2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以上结果表明过量的氟抑制骨血管生成,增强HIF-1α信号转导,导致自噬紊乱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进而参与骨损伤进程。4.补充短链脂肪酸对氟诱导菌群紊乱及骨损伤的影响采用HE、AB-PAS、PAS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结构、杯状细胞、糖蛋白和粘蛋白2的表达,评估补充短链脂肪酸对氟暴露大鼠结肠病理形态学和黏液屏障的影响,结果显示补充短链脂肪酸能缓解氟诱导结肠病理形态学及黏液屏障损伤。进一步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补充短链脂肪酸对氟中毒大鼠结肠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和增殖相关蛋白(CyclinD1、C-myc)的表达,结果显示补充短链脂肪酸缓解氟诱导细胞间紧密连接损伤及增殖抑制。通过TUNEL检测结肠细胞凋亡,发现补充短链脂肪酸缓解氟诱导结肠细胞凋亡。肠道菌群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氟暴露后大鼠结肠微生物菌群的结构和多样性显著改变,而补充短链脂肪酸能够缓解氟造成结肠菌群组成及多样性改变。LEf Se(LDA Effect Size)分析结果显示,丰度差异较大的物种一共有23个(LDA值>4)。进一步对门水平和属水平上结肠菌群进行组间差异显著性检验发现,氟暴露导致厚壁菌门、罗姆布茨菌属、双歧杆菌属和费氏杆菌属的丰度显著降低(P<0.01),并且导致拟杆菌门、弯曲杆菌门、普雷沃氏菌属、布劳特氏菌属和普雷沃氏菌科_UCG_001菌属的丰度显著升高(P<0.05,P<0.01)。补充短链脂肪酸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紊乱的菌群丰度。HE染色结果发现,氟暴露后骨小梁扩大并相互融合。补充短链脂肪酸后,骨小梁呈条状或带状,相互融合的骨小梁减少。上述结果提示肠屏障损伤及菌群紊乱在氟诱导的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补充短链脂肪酸能通过缓解肠屏障损伤和菌群紊乱,进而改善氟诱导的骨损伤。综上所述,过量氟暴露严重损伤股骨形态结构,诱发自噬紊乱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从而引起异常骨形成增加,导致硬化型氟骨症。补充短链脂肪酸能通过缓解肠屏障损伤和菌群紊乱,进而改善氟诱导的骨损伤。本研究为氟的骨骼毒性及氟骨症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胚胎植入包括胚泡在子宫内膜的定位、黏附和侵入等环节。研究表明,70%的不孕症发生在胚胎植入阶段,且营养代谢的紊乱和生殖器官的损伤是引起胚胎异常植入的主要因素。钼作为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多种生物酶的活性位点,而反刍动物对钼极其敏感,过量摄入钼可引发钼中毒。大量研究证实,钼可作用于机体生殖系统,参与生殖过程的调控。本研究通过灌喂钼酸钠分别建立未怀孕绵羊钼处理模型和围植入期绵羊钼处理模型,探讨钼调控绵
学位
副猪嗜血杆菌(Glaesserella parasuis,GPS)是猪的一种重要的细菌性传染病病原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和流行,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近年来,7型GPS的分离率明显提升,但目前尚无针对该型菌的商品化疫苗和诊断方法。本研究进行了7型GPS的分离鉴定和疫苗菌株的筛选,初步建立了7型GPS抗体的微量凝集试验检测方法(MAT),为7型副猪嗜血杆菌的疫苗研发和抗体检测与评价奠定基础。1
学位
试验一:发酵构树饲料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构树饲料对生长肉兔生产性能、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影响。试验选取35日龄健康断奶幼兔144只,随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兔。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3%发酵构树饲料+97%基础饲粮),试验Ⅱ组(6%发酵构树饲料+94%基础饲粮),试验Ⅲ组(9%发酵构树饲料+91%基础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试
学位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外不同版本中小学数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已成为数学教育研究热点之一,文章对最新的2019年版高中数学新教材中“基本不等式”小节习题难度进行研究,包括习题的呈现方式、习题数量、难度比较等,并给出研究启示和教学建议.
期刊
黄河鲤鱼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品种,其以抗病性强、生长适应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养殖,但随着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的鱼类正遭受着许多病原体的侵害,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来说使用抗生素治疗是最为方便、有效、经济的办法。但如果抗生素的使用方法不科学不规范,极易导致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还会引发动物性食品中出现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恩诺沙星是一种动物专用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
学位
瘤胃作为反刍动物所特有的消化器官,在饲料消化、营养吸收和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众多外界因素可诱导瘤胃微生物菌群和代谢紊乱,对瘤胃上皮组织产生影响。反刍动物对钼最为敏感,且瘤胃是其吸收和代谢钼的主要位点。在本研究中,通过给绵羊灌喂钼酸钠(0 mg/kg、5 mg/kg、10 mg/kg和50 mg/kg)28天,建立钼处理动物模型。采用HE染色、TUNEL染色、透射电镜、免疫荧光、16
学位
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可以分泌由toxA基因编码的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asteurella multocida toxin,PMT),引起猪进行性萎缩性鼻炎(Progressive atrophic rhinitis,PAR)。本研究在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鉴定以及强毒株筛选基础上,对toxA分段克隆表达,并用重组蛋白进行小鼠免疫保护试验测定其保护效果,为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PMT保护性抗原片段的筛
学位
甘草多糖(Glycyrrhiza polysaccharide,GPS)和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都属于植物提取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以代替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本试验在日粮中分别添加GPS和CGA,研究GPS和CGA对肉鸡生长性能、体尺指标以及生长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为GPS和CGA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提供实验依据。试验饲养两批爱拔益加(Arbor A
学位
本试验旨在采用Greenfeed测定系统进行干奶期奶牛胎次与生产性能、瘤胃发酵特征、甲烷(CH4)排放量、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联分析,进而获得在舍饲生理状态下的CH4排放规律,建立预测模型。试验一:干奶期奶牛胎次与体重和新泌乳期乳成分的关联分析旨在研究干奶期奶牛胎次与体重及新泌乳期乳成分的关联。试验共选取48头处于干奶期的荷斯坦奶牛,根据胎次分为4组(每组12头),分别为一胎组
学位
甘草多糖和绿原酸具有抗氧化、抑菌等功效,可作饲料添加剂使用。本试验通过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甘草多糖和绿原酸,测定爱拔益加肉鸡肉品质及相关基因表达量来探索日粮甘草多糖和绿原酸添加水平引起的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分析了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甘草多糖肉鸡胸肌组织样品的转录组,以筛选调控肉鸡肉质的关键基因,并利用q PCR技术进行验证。具体研究过程和结果如下:1.研究不同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