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包孕着丰富的宗教文化内容,然而,古代、近代的《诗经》宗教文化研究都主要集中在“三颂”的祭祀诗上,视野逼仄。现当代学者大胆借鉴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宗教文化学的观念和方法,发现并剖析了“国风”中隐藏的深厚的宗教文化意蕴,成绩斐然。但稍显遗感的是,很少有人对《诗经》宗教文化进行整体的、系统的研究。本文打算全面清理《诗经》中的宗教文化内容,既对其进行历时性的考察,以理清其发展脉络;又对其实施共时性的解剖,以甄辨其族群特色。这样纵横交织,以期把《诗经》时代宗教文化的全貌凸显出来。 本文第二章主要通过“国风”来分析周代原始宗教文化的遗存,既着眼于咒誓、占卜、巫舞这些显性的遗存,更着力于图腾崇拜的流风、生殖崇拜的余韵这些隐性的遗存。通过纵向比较、微观解剖,笔者发现这些原始宗教文化的遗存呈现出以下特点:存在方式的隐形化,表现形式的民俗化,思想观念的理性化和现象形态的复杂化。 本文第三章主要通过“雅颂”来探究周代宗法性传统宗教的嬗变。笔者发现不管是西周前期用“天道”更“天命”,还是西周中期从“敬神”到“重人”;也不管是西周后期的“现实转向”,还是春秋时期的“礼俗倾向”,其嬗变轨迹都呈现出如下趋势:宗教理念的人本化,宗教活动的礼俗化和价值取向的伦理化。 本文第四章首先通过《周颂》、《大雅》相关诗篇,发现周人以德为人神感应介质,其宗教文化呈现出清穆的特色;并推论其原因可能与“农业生产方式”、 “殷鉴不远”有关。然后笔者通过《商颂》发现宋人以欲为人神感应介质,其宗教文化呈现出迷狂的特色;并推测这也许是殷人宗教蒙昧风习影响宋人所致。最后笔者初步认定《周南·汉广》可能是楚人招请汉水女神的祭歌,然后通过该诗并结合《九歌》去剖析楚人在宗教活动中、以情为人神感应介质而呈现出的奇诡特色,并推究其原因可能是土著原始宗教文化的影响。 本文在对《诗经》时代的宗教文不匕进行纵横交织的考察之后,又继续思考这种宗教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经过钩稽、分析《尚书》、《左传》、《国语》等典籍的有关材料,笔者认为:周代宗教的理性化、人本化、伦理化、礼俗化对文化传统的理性精神、人文精神、重德精神、礼制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或者更进一步说,前者就是后者的源头之一,后者就源于前者的历史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