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认知结构发展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小学语文单元类结构教学为例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_pacif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信息与知识爆炸成为普遍现象,知识更新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快。教学改革必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认知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去发现知识,自己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只有学生学会认知,在未来才能够不断自我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因此,学生需生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才能够不断同化大量的新知识,达到自主学习,举一反三的效果。本研究以认知结构理论和意义——同化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以广西桂林市Z小学为个案学校,基于良好认知结构的四个特性编制小学生语文认知结构发展的培养现状调查问卷,深入课堂进行“单元类结构”教学实践调查,探析“单元类结构”教学对小学生语文认知结构培养的成效,总结小学语文“单元类结构”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和对策,为“单元类结构”教学提供实践经验,以期促进小学生良好的语文认知结构的发展。绪论部分,从现代社会有效学习的内在需求、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以及结合现行部编版教材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简要阐述本研究选题的背景和缘由。通过运用文献法,了解与本研究相关的已有文献资料。一是梳理了认知结构相关理论研究;二是总结了认知结构理论在语文教学实践方面的应用研究,三是回顾了“单元类结构”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及思路等进行了解释与说明。第二部分,阐述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并界定“小学语文认知结构”概念,明确本文的研究视角。本研究以奥苏贝尔的意义——同化学习理论中良好认知结构的特点作为小学生语文认知结构现状调查的理论依据;用认知结构同化理论解释小学生语文认知结构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中的同化机制解释促进小学生语文认知结构发展的“单元类结构”教学实践。第三部分,对个案学校的语文教师进行小学生语文认知结构发展的培养现状调查。主要从良好认知结构的特点:可辨识度、可利用性、结构性、稳定性四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发展小学生语文认知结构的培养方面存在类比维度单一、淡化知识结构生成、缺乏整体构建思维、忽视方法运用等问题。第四部分,通过观察个案学校语文课堂和教研活动,介绍基于小学生语文认知结构发展的“单元类结构”教学实践。主要从教结构、学结构、用结构三个方面概括“单元类结构”教学实践模式。在教结构方面,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引领学生掌握课文的文本结构,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在学结构方面,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认知文本的方法,以巩固语文认知结构中的方法结构;在用结构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运用至变式训练,通过举一反三的迁移学习,达到发展并巩固语文认知结构的目的。第五部分,通过访谈和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分析Z小学“单元类结构”教学实施效果。在学习动机方面,教师给予学生课堂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成就感;在培养学生认知结构的可辨识度方面,教师以组块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认知结构的可辨识度;在培养学生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方面,教师利用“教结构、学结构、用结构”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重视方法的培育与运用,促进学生迁移运用的效果,改善学生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在培养学生认知结构的结构性方面,教师采用关联文本的教学,提高学生对于文本整体结构的认知,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认知结构结构性方面的培养。在培养学生认知结构的稳定性方面,教师类结构的教学意识得以确立,稳固的“教结构、学结构、用结构”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认知结构的稳定性。尽管“单元类结构”教学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教材内容类结构剖析欠深入、学情类结构把握不够全面、过程类结构存在割裂现象、方法类结构形成过程易忽略等问题。针对“单元类结构”教学实践存在的不足之处,从教师、学生、学校三个方面分析其原因,提出改进对策,从而优化“单元类结构”教学实践。第六部分,针对“单元类结构”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基于整体视角解读文本,构建学科认知结构;运用助学工具,激活原有认知结构;明确教学定位与逻辑,帮助学生形成初步认知结构;通过内化方法类结构,强化学生认知结构。结语部分,根据本研究的整体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如运用理论分析实践的深度不够;研究获取数据的分析尚不能构成统计学上的意义,这些不足有待在后续研究中不断完善。
其他文献
小麦条锈病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formis f.sp.tritici)导致,发病严重,分布范围广,威胁着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小麦生产安全。深入研究小麦条锈菌致病机理,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控防治具有深远的影响。EDS1(enhanced disease susceptibility 1)是一个含有Lipase 3结构域的重要免疫节点蛋白,前期研究发现小麦基因TaEDS1在小麦抗
学位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是导致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和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主要病原体,该病毒广泛存在于家猪和野猪群体中,是全世界养猪业面临的难题。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Cap)是PCV2的主要免疫原性蛋白和唯一结构蛋白,因此该蛋白是药物、疫苗和试剂盒研发的关键靶点。抗独特型抗体(Anti-idiotypic antibody
学位
牡丹(tree peony)属于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牡丹组(Sect.Moutan),是原产于我国的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高,其中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含量高达40%以上,是兼具营养功能特性的重要园林花卉和药用植物。通常,植物油脂(TAG)生物合成的最后一步由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和磷脂:二酰基甘油酰
学位
FLCN(folliculin)基因突变可引起人类BHD(Birt-Hogg-Dubé)综合征。BHD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生在皮肤表面的纤维性毛囊瘤、肺部囊肿,以及肾癌等。现有研究表明,FLCN参与调控多种细胞过程,包括细胞迁移、细胞粘附、物质运输、能量和营养代谢、线粒体和溶酶体合成等,但缺失FLCN引起BHD的发病机理仍有待阐明。FLCN广泛存在于从单细胞生物酵母到哺乳动物,这说明FLCN很
学位
神经炎症构成了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进展的基本过程,例如帕金森氏病,阿尔茨海默氏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和多发性硬化症。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是神经炎症的主要特征,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并导致进行性神经元细胞死亡。针对这一现象,研究表明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具有缓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能,这可能与它们抑制神经炎症的活性有关。因此对具有抗神经炎活性的天然产物的发现及其机制的探究意义重大。本研究构建了天然产物分子库,通
学位
辣椒(Capsicum annuum L.)因其独特爽口的味道,在当下人们的日常饮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辣椒在不同生长阶段会因为遭受低温、干旱、盐碱地等不利环境而减产。大量的研究表明,脱水素家族基因在植物对抗不利生长环境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目前在辣椒植物中对脱水素家族基因的研究甚少。实验室之前对辣椒脱水素家族的七个基因进行了表达模式的试验分析,并由于其序列存在保守序列,预测七个脱水素基
学位
环境保护税法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新兴法律制度。2016年全国人大通过了《环境保护税法》,该法于2018年1月1日正式生效。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环境税实施条例》,同年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要部署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将进入环境保护税法实施的第三个年头,回顾环境保护税法律制度实施以来的效果来看,环境保护税法律制度的实施为我国的环保事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在实
学位
小麦面筋蛋白具有独特的持水性、粘弹性和起泡性,对面团强度、延展性和持气性起到决定性作用,其品质优劣直接决定面团的最终食用品质。本研究选用五个不同面筋含量的小麦品种和以西农1718为遗传背景的Glu-B1位点HMW-GS等位变异的四个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氮代谢和贮藏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对小麦贮藏蛋白合成和面筋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随着面筋含量增加,不同小麦面筋中?S?S?和β-折叠含量及
学位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的人畜共患疾病,兔是HEV自然状态下的主要储存宿主,兔HEV属基因3型,能够通过水源和食物传染给其他动物,进而传播至人类,因此阻断兔HEV的传播对于公共卫生具有重要的意义。HEV包含3个开放性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ORF2编码衣
学位
WRKY转录因子作为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与其他众多调控因子共同构成了植物基因表达的调控网络。它们在各种胁迫反应、发育和生理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小麦条锈病作为对小麦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对小麦的产量造成了严重威胁。选育和种植优良的抗性品种是防治条锈病大规模流行的主要策略之一。相比于全生育期抗性,小麦成株期抗性具有抗性时效久、抗病谱广等特点,具有良好的育种潜力。前期研究证明了Ta WRKY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