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中国对巴基斯坦的经济援助:援助对民意影响的案例研究(2001-2011)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sh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后,经济援助一直是大国外交的主要工具之一。它的目标是在经济上帮助捐助国争取更多的盟友,在(接受国的)人民中培养善意,最终维护捐助国的国家利益。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大国向亚洲和非洲的较不发达国家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在过去十几年中,巴基斯坦也从中美两国得到援助。经济援助在后9·11时代引人注目。巴基斯坦与美国、中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也得到了两国的经济援助。在2001-2011年期间,美国对巴基斯坦的经济援助达到近80亿美元,中国的援助为39亿美元,约为美国的一半。对于华盛顿而言,援助巴基斯坦的明确目标正如美驻伊斯兰堡大使南希·鲍威尔所说:“帮助巴基斯坦加强经济、社会、政治和民主发展”,以及促进两国人民之间“更好的相互理解”。但是在实践中,美国并没有很好达到在巴基斯坦人民中树立良好形象的目标。另一方面,即使中国的经济援助相对于美国而言较少,但它在巴基斯坦群众中的形象却更好。美国著名智库皮尤研究中心在整个巴基斯坦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以衡量2005年起巴基斯坦人民对美国和中国的公众舆论。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巴基斯坦公众对于美国的偏好评级较低,而中国的表现要好得多。援助数量与公众舆论之间的这种反常现象为本研究提出基本的研究问题:美国对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但为什么不能赢得巴基斯坦人民的好感?中国在援助相对较少的情况下,为什么能够在巴基斯坦获得或保持积极的公共舆论?一些文献中讲述了美巴和中巴关系。虽然这些资料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和深入的分析,但他们也有一些局限性。大多数文献都是在实证主义角度下,从国家外交战略合作评价这些关系。很少有分析人士去关注影响这两组关系社会层面的动态,以及对这两种关系进行比较。从历史上看,巴基斯坦一直与美国和中国保持着深厚的关系。尽管如此,这些关系的演变是独特的:如果美巴关系被称为“过山车”,伊斯兰堡与北京的关系就被誉为“全天候”的友谊。很少有作者对这些关系进行比较,或者仅限于肤浅而不实际的领域。此外,更多的著作涵盖了冷战时期这些关系的历史进程。只有较少的研究深刻洞察了美巴关系和中巴关系在9·11事件后的发展。考虑到这些因素,本研究致力于从新的角度比较巴基斯坦与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因此,本研究将援助与舆论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过程进行综合,并追踪主体间的动态关系,从根本上研究如何将援助转化为更好的舆论。主要的论点认为,美国和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援助的背景是关键因素,这些因素能对经济援助在受援国塑造舆论的潜力产生影响。华盛顿在2001年9·11袭击事件后的“反恐战争”合作中,向巴基斯坦提供了80亿美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场战争在巴基斯坦境内并不被理解。这一因素主要抵消了美国援助在巴基斯坦人民中培养好感的潜力。事实上,调查结果显示巴基斯坦舆论基本上对美国不屑一顾,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是在延续了几十年友好和睦关系的情况下进行的。与美国援助的“反恐战争”相比,中国对巴基斯坦经济援助的关系友好性是相对不同的背景下的。因此,积极的援助背景(即使相对而言较少)有助于促进巴基斯坦形成对于中国有利的公众舆论。这项研究将进一步说明关键论点,即认为“背景”的要素是以巴基斯坦与捐助者的历史认同为前提的。基于与中国、美国关系的历史经验,巴基斯坦对两国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巴基斯坦与美国的关系表现为起伏的循环。然而,巴基斯坦与中国关系一直以平稳、友好的方式前进。因此,美国被认定为“会背叛的朋友”,但巴中关系被认为是“全天候”和“高于喜马拉雅山”的。2001至2011年间,这种独特和鲜明对比的历史理解加强了人们对与美国、中国关系的看法。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建构主义方法的主体间性概念。建构主义强调认知、观念和身份在构建社会现实或关系中的作用。亚历山大·温特在这个思想学派中的观念充满了中心假设。由于建构主义认为概念结构与物质结构一样重要,本研究将说明思维过程如何以矛盾的方式影响两个案例的结果。公众对援助背景的看法比其援助金额更为关键。从一开始,“反恐战争”就在巴基斯坦的社会政治层面上被认为是负面的。这一因素降低了援助结果转化为有利美国的公众舆论的可能性。然而,在中国援助的情况下,从公众角度来看,关系背景相当合适。值得注意的是,公共关系的总体倾向与受援国和当时捐赠国的关系有关,而这种关系起源于中巴、美巴之间的历史认同。换言之,援助的背景是自变量,而历史认同是这个案例研究的中间变量。本文在研究舆论援助的过程中使用了过程追踪法。方法论建议研究“各种初始条件转化为结果的过程”,本文遵循其方法论的关键概念,突出了背景、感知和历史认同的潜在动态。因此,援助背景和历史标识的变量被描述为“判断证据”,根据他们输入造成的结果,然后依次分析其各自的作用。本研究的结论在本质上是解释性的。整个学习内容由定量数据和数字,以及定性方法和分析构成。关于数据和信息的一手和二手的资源都在本研究中被采用。这项研究是有意义的,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很少有关于经济援助与舆论关系的实证研究,援助的作用主要是在国家机构和利益的背景下被进行分析。但是,本文却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探讨援助的过程对舆论的影响。其次,美国、中国对巴基斯坦的经济援助关系是值得研究的。虽然一些研究粗略地比较援助数量,但没有探讨援助对舆论的相对影响。本研究超出了枯燥的数字,并试图了解援助对公众舆论的影响。最后,本文运用建构主义的方法,从新现实主义中的实证主义角度来看待中巴、美巴的关系。因此,本文强调了一个相关的问题,即主体间过程如何能在塑造国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发挥作用。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引言,简要介绍了本研究的基本内容。巴基斯坦与美国、中国关系史,引出了本文的研究难题与主要问题。所有与美巴和中巴关系有关的重要文献被归入文献综述部分。这一部分之后是主要论点和理论框架。此外,本章还着重介绍了本研究的方法和意义。下一章的主题是理论框架。建构主义框架由三部分组成:建构主义的演变、关键思想家和理论概念。第三章概述了2001年以前巴基斯坦与美国、中国关系的历史背景。根据双边关系的重大发展的特点,两国关系分为两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它阐明了这两组关系的独特模式。巴基斯坦与美国的关系遵循周期起伏,中巴两国的关系历史悠久而稳定。第四章对美国和中国对巴基斯坦的经济援助及其在巴基斯坦的形象进行了比较。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2001-2011年期间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情况,然后描述了同一时间对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巴基斯坦公众对这两个捐助国的舆论意见是本章第二部分的主题。皮尤研究中心在巴基斯坦进行的民意调查是这方面的主要来源。最后,矛盾突出表明,为什么即使美国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援助,但是它在巴基斯坦没有形成更好的形象,中国却相反。第五章是本文的最后也是主要的一章。它试图回答这两个案例研究中的悖论。它运用主体间性的建构主义方法来分析研究问题。因此,从两个关系的过程的开始就可以追溯结果的分歧。有人认为,提供援助中的过程是造成这种分歧的原因。首先是经济援助的即时背景,然后是历史认同,影响了这两个案例中经济援助的结果,但情况有所不同。
其他文献
为了解地域特征对园林景观设计带来的影响,本文深入分析地域特征、内涵,以沈阳商业街为例,详细分析了地域景观的作用,介绍了其中存在的影响因素。通过多角度的分析,把握景观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血管神经性头痛,表现为一侧、双侧或全头部疼痛,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发作的偏侧搏动性头痛。笔者在近几年临床中,用针刺穴位治疗偏头痛46例,取得了
目的探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联合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急
通过对多元化教学资源库建设问题的研究,指出了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原则、教学资源库的功能以及所涵盖的内容,提出了教育资源库建设需要进一步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很多具有较强互动性、信息传播速度较快的传播媒介,比如微信、微博等都快速流行起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
三维整体中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夹芯结构材料,是将芯材和上下面板交织连接在一起,芯材和面板构成一个整体。三维整体中空复合材料的面板与芯材为一体结构且一次固化成型,
【摘要l本文介绍了变频器在长毅浆粕工艺生产中的几种典型应用实例,针对目前使用的变频器品种多、数量大,控制精度高的实际情况,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设备维护解决方案。
针刺治疗偏头痛65例天津中医学院二附院白慧梅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系血管功能紊乱所致。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及视觉方面的症状,至今尚无理想的药物治疗。笔者近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新的信息'微时代',而微课作为一种新生的教学资源,其正在以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将传统的教育方式转变为在线学
黄遵宪在《日本国志·学术志二·文字》篇末所阐发的“言文合一”的观点被研究者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但需要指出的是黄遵宪此番论述并不仅仅限于中国文学自身,本文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