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产业需求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hxuming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改变工科学位类型比较单一的状况,完善我国的学位制度,1997年10月国务院学位办下发了《关于实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学位[1997]54号),同时批准部分高等学校开展工程硕士培养工作并行使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工程硕士教育的开展,丰富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类型和人才培养的结构,主动适应了经济建设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厂矿企业、工程建设等单位对提高工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培养规格的要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起步于上世纪末,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学校坚持围绕和服务于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总体发展战略,坚持精品教育,以“质量优先、规模适度、多方共赢、持续发展、服务社会、创造品牌”和“厚基础、重实践、宽视野、高质量、国际化”为办学理念,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与大型行业与企业合作办学,在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建立了以理工学科与交叉学科优势为背景的课程体系,积极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工程硕士培养工作。本文阐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依托理工学科优势,从围绕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面向行业办学,开展面向职业竞争力的工程硕士培养工作,并以软件工程、控制工程与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为案例,比较研究了不同工程领域面向产业需求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对其它领域开展工程硕士教育具有借鉴意义。论文分三个部分:(1)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工程实践、学位论文、导师队伍、管理体制等方面,以开展工程硕士教育培养创新作为案例,从人才培养环境和职业竞争力的内涵归纳出职业竞争力驱动的质量控制方法;(2)通过进行工程硕士教育创新的3个不同工程领域:软件工程(软件学院)、控制工程(信息学院)、安全工程(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支撑学科、师资队伍、合作行业和实施教学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归纳出各自不同的差异性培养模式和特色;(3)提出工程硕士教育培养经验及实施推广。通过研究探索出关于面向产业需求的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的对策及建议:校企联合实施工程硕士教育是产学研合作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一条重要途经。工程硕士教育培养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等学校的工程硕士教育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合作,要转变传统的研究生教育观念,确立面向产业需求的工程硕士教育理念,设计适应产业需求特点的面向职业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培养体系。即高校应紧紧围绕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主动面向国民经济和国家工程建设主战场,实现以培养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整合校内外教学、科研资源,联合社会力量,采用灵活多样的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产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服务。
其他文献
过去三十年,FDI的增长速度让整个世界刮目相看。中国由于其巨大的经济规模和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增长,吸引了全球FDI的流入,成为全球主要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国。中国吸引外资持
本实验以单株叶幕面积为16m2的3年生‘巨玫瑰’和‘夏黑’葡萄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负载量对葡萄树体生长、根中营养物质含量、果实品质的影响。并研究了外源脱落酸对‘巨玫
农村教学,由于受到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的影响,加上教师教学观念等一系列的主观原因,致使语文阅读教学现状非常不理想,学生阅读量少,阅读能力低下,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都
作为儒家经典的《周礼》不仅是我国古代以人法天的理想治国纲领,更是建立我国礼乐文明的典范之作。其中第三篇《春官宗伯第三》详细记载了有关礼乐的各职能部门及其职责。本
莫言:反讽艺术家──读《丰乳肥臀》张军毫无疑问,我们的时代,在某种意义上讲,已经进入了一个反讽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反讽作家层出不穷,较老一代的如王蒙、张贤亮、张洁等人;后
<正>一时间是人力所无法抵御的。倏忽间,新世纪已旋转了十五圈年轮。尽管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但回首百年中国文论的运行轨迹,不难发现,20世纪中国文论史俨若一部精神蒙
<正>我国教育部于2012年九月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国家教育部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
本文针对中国当代现存的三种竹笛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由中国音乐学院张维良教授率先提出的构建"科学化的基础训练,配合传统风格多样化训练"的教学模式观点是当前较
<正>记者手记:春运第一天虽是周末,但6点至10点,首都机场早高峰的客流量仍达到9500人,明显高于以往周末客流量。在安检通道,探测器不停地鸣响,每小时安检人员蹲下站起来的次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中国的有机硅消费量的年增长率超过了30%,需求的迅猛增长,推动了有机硅行业的快速发展,一批上下游厂商脱颖而出。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有机硅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