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34对Th17细胞的调控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rty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为主要靶组织的慢性高致残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异常的炎症和免疫反应是RA患者的主要发病机制。细胞因子在驱动滑膜细胞活化导致关节破坏中起关键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4在关节炎患者的滑膜成纤维细胞和滑膜下及内膜层中均有表达,并且与滑膜炎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显著升高的IL-34水平可能是RA活动的有效标志。但IL-34在RA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T辅助(T helper cell,Th)型17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IL-17。IL-17是一种促进炎症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关节局部炎症发生,导致大量的细胞因子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a)、IL-1、IL-6等,这些细胞因子在RA的炎症及骨破坏中均起一定的作用。IL-17在RA患者的滑膜组织和滑液中高度表达,其表达水平与RA关节破坏程度密切相关。IL-34是否对Th17细胞有调控?IL-34是否通过促进IL-17的分泌与表达参与RA发病?目前国内外还无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外源性给予重组人IL-34作用于RA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和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观察IL-34对RA患者PBMC中不同Th细胞亚群的增殖影响;观察IL-34对FLS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研究IL-34对FLS分泌炎性细胞因子及血管新生相关细胞的作用,以探讨IL-34在RA发病中的作用;同时我们应用IL-17抑制剂阻断RA中IL-17的作用,观察IL-34是否通过调控IL-17的分泌影响RA的发病,为进一步研究IL-34的作用机制及治疗RA提供重要的思路。研究方法:1.收集RA患者外周血,提取PBMC,用不同浓度IL-34刺激,分别收集细胞及上清液进行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百分比;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及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Th1、Th2、Th17、Treg细胞转录因子T-BET、GATA-3、视磺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Retinoic ac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ROR)γt及组织中叉头样转录因子3(transcription factor forkhead box P3,Foxp3)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上清液中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FNγ)、Th2型细胞因子IL-4、Th17型细胞因子IL-17A和Treg型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2.不同浓度IL-34刺激RA患者FLS细胞,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FLS的增殖与凋亡,并进一步检测在IL-17抑制剂白花丹素(Plumbagin,PB)的作用下,IL-34对RA-FLS的增殖与凋亡作用是否出现变化。3.不同浓度IL-34刺激RA-FLS:RT-PCR检测炎性因子TNF-α、IL-6、IL-17及血管新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α)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炎性因子TNF-α、IL-6、IL-17及血管新生因子VEGF、HIF-1α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上清液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17及血管新生因子VEGF、HIF-1α的分泌水平。4.加入IL-17的抑制剂及不同浓度IL-34刺激RA-FLS:RT-PCR检测炎性因子TNF-α、IL-6、IL-17及血管新生因子VEGF、HIF-1α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炎性因子TNF-α、IL-6、IL-17及血管新生因子VEGF、HIF-1α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上清液中炎性因子TNF-α、IL-6、IL-17及血管新生因子VEGF、HIF-1α的分泌水平。结果:1.不同浓度的IL-34(0,25,50,100ng/ml)处理RA患者的PBMC后:(1)Th17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存在浓度依赖性。而Th1、Th2、Treg无明显变化。(2)ROR-γt、IL-17A的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存在浓度依赖性。T-bet、GATA-3、Foxp3和IL-10 mRNA及蛋白水平没有显著变化。(3)细胞上清液中IL-17A的水平明显升高,且存在浓度依赖性。而IFN-γ、IL-10的水平没有显著变化。2.不同浓度IL-34刺激FLS后:(1)MTT法检测FLS的增殖情况发现:IL-34可促进RA-FLS的增殖,且存在浓度依赖性。而IL-17的抑制剂PB能够拮抗IL-34对RA-FLS的促增殖作用。(2)流式细胞术法检测FLS的凋亡情况发现:IL-34可抑制RA-FLS的凋亡,且存在浓度依赖性。而IL-17的抑制剂PB能够拮抗IL-34对RA-FLS的抑制凋亡作用。3.不同浓度IL-34刺激FLS后:(1)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17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上清液中TNF-α、IL-6、IL-17的分泌水平均明显增高,且具有浓度依赖性。而IL-17抑制剂PB可拮抗IL-34的上述作用。(2)血管新生相关细胞因子VEGF、HIF-1α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具有浓度依赖性。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分泌水平明显增高,且具有浓度依赖性。而PB可拮抗IL-34的上述作用。结论:1.IL-34促进了Th17细胞增殖和PBMC中IL-17的分泌。2.IL-34促进了RA-FLS的增殖,抑制了其凋亡。IL-17抑制剂可阻断IL-34对RA患者FLS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节作用3.IL-34可促进RA-FLS炎性因子和血管新生因子的分泌,IL-34可能通过调控IL-17影响RA-FLS的功能。4.IL-34可能成为RA患者治疗的潜在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指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上呼吸道阻塞的一种睡眠障碍,可导致血氧饱和度反复降低、睡眠片段化、交感神经自主活动增强。OSA与全身多系统疾病相关,包括认知功能障碍、高血压、糖尿病、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冠状动脉事件、心律失常(如房颤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充血性心力衰竭、中风和死亡。OSA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包括注意力和警觉、记忆和
目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以9号和22号染色体之间平衡易位所形成的费城(Philadelphia,Ph)染色体为特征性改变。除Ph染色体外,非随机的、多样的染色体畸变的出现被认为是CML发生了克隆演变(Clonal Evolution,CE),在慢性期(Chronic Phase,CP)患者中少见,往往与疾病进展和不良预后有关。本研究通过整
目的: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居民长期暴露在环境噪声污染中。既往有研究表明环境噪声影响听觉皮层重塑而导致行为的异常,但长期暴露于环境噪声对内耳和听力的影响尚待明确,并且环境噪声在听觉老化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拟通过给予老年性聋模型小鼠长时程低强度的宽频带白噪声,模拟城市环境噪声,来研究噪声与年龄叠加因素对耳聋发生发展的影响,为耳聋的防控工作提供重要依据。研究方法:将8周龄成年C57BL/6
目的:妊娠期亚临床甲减(SCH)占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疾病中2-3%,表现为TSH升高,T3、T4正常。临床工作中发现妊娠期亚临床甲减胎儿出现心律不齐,产时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较高,既往研究也表明甲状腺功能低下胎儿心脏畸形发病率较高,胎儿超声心动图有改变,但目前关于妊娠期亚临床甲减对胎儿心脏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少,文献中检索到多是妊娠期甲减方面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了解左旋甲状腺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富含自身抗体抗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我国罹患SLE者大于一百万人,居全球之首。至今,SLE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尚不明确。因此,探究SLE的发病机制和寻找靶向治疗药物成为一项重要医学研究课题。中性粒细胞外网状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NET)是中性粒细胞受刺激后释放到细胞外
目的:随着碘对比剂在放射诊断及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由碘对比剂引发的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也日益增加,对比剂肾病的发病机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其中对比剂粘度是对比剂肾脏损伤的重要因素,而以往关于对比剂粘度的研究中,对比剂的渗透压和剂型不一致,成为影响结果的因素。本研究使用等渗的非离子型双聚体碘对比剂,克服渗透压对粘度影响分析的干扰,实现了不同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由神经元丢失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点为持续性认知能力下降以及脑功能衰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铁、铜、锌等金属离子代谢异常是AD发病中的关键因素,参与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的分泌和沉积。Aβ是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的小分子水解多肽,
目的:CD6分子是一种主要表达在T细胞和部分B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参与调节淋巴细胞发育、选择、激活和分化。两种已知的哺乳动物CD6分子配体CD166和最近发现的CDCP1广泛表达于免疫细胞和其他多种细胞类型,包括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和肿瘤细胞。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CD6及其配体在诸如多发性硬化、银屑病等免疫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同时也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已有多项研究提示除CD166和CD
研究背景及目的:胃癌是世界第五位常见恶性肿瘤,胃癌患者死亡率高,在全球恶性肿瘤死亡率中排第四位。由于胃癌发病隐匿,多数患者一经发现已处于进展期,5年总生存率不到30%。胃癌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的多基因、多步骤的进行性疾病恶变过程,其中肠型胃癌是从正常粘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进而演变成胃癌。胃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生发展与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或肿瘤抑制基因的失
目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肝内小叶间胆管。PBC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多集中在30-70岁,50岁为发病高峰,以女性居多,男女比例为1:9-10,是女性肝移植最常见的原因。PBC患者常有疲劳和顽固性的全身瘙痒等症状。30%的PBC患者可能发展到失代偿性肝病或死亡。随着自身抗体血清学检测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