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县引黄灌区水盐平衡分析研究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plateau_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灌区水盐平衡研究是灌区农业种植研究的重点之一。对于具有丰富土地资源,多种地形地貌而同时受制于地质、气候条件的黄河三角洲引黄灌区,研究水盐的运动状态对指导灌区农业种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引黄灌区的土壤盐渍化问题,在总结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研究动态以及国内外水盐运移理论与实践基础上,结合垦利县五七灌区的盐碱地特点、水文地质资料、灌溉现状等,研究了灌区盐渍化特征,立足于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基本假设,构建土壤水盐运移模型,运用一维盐分运移模型软件HYDRUS-1D进行水盐运移数值模拟,并根据灌区地理位置、水资源分布特点以及灌溉要求初步设定了五种不同的灌溉方案,利用验证的数值模拟程序分析了五种灌溉制度下农田水盐运移状况,预测了水盐的时空变迁过程,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符合引黄农耕区种植业发展的灌溉制度。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研究区盐渍土进行野外调查采样并进行土样化学分析,确定盐渍土盐分特征研究。选取夏季雨季-秋季蒸发季时期地下水动态、土壤水盐变化明显时期进行野外采样按照土壤农化分析要求进行测定,经分析研究,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程度介于中度盐渍化(全盐量0.4%~0.6%)-重度盐渍化(全盐量0.6%-1.0%),各季节时段、各土层深度PH均值为7.64,土壤呈碱性,土壤盐分来源主要为海水氯化物和硫酸盐类。(2)立足于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学基本理论条件假设,利用模拟一维变饱和条件下水、溶质、能量运移的专业软件HYDRUS-1D构建水盐运移的数值模型。对研究区土壤水盐运移过程进行概括性分析,根据前人总结的研究成果和拥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确定模型中各参数取值,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边界条件;利用模型程序中有限差分法对水盐运移模型进行数值求解。(3)结合水盐实测资料,利用HYDRUS-1D软件构建一维土壤水盐运移数值模型,对灌区进行非饱和土壤水盐运移模拟,通过程序中参数调试,对比验证试验实测数据,得出符合灌区水盐运移状况的数学模型。(4)根据灌区地理位置、水资源分布特点以及种植灌溉要求,设定五种节水灌溉制度方案,并对不同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进行了模拟分析,确定出适合于灌区的节水非充分灌溉制度。结合黄河三角洲实地特点,根据土壤盐渍化敏感地区灌溉所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微咸水灌溉的技术指标,设定了了五种节水灌溉制度,并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分别预测了不同灌水方案下土壤水盐运移变化,最终从节水、农作物正常生长、减轻土壤盐渍化趋势三个角度确立了适合于该灌区农作物生长、土壤肥力保持的非充分灌溉制度,为当地微咸水资源利用及咸淡水灌溉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教育,本科教学对于形成大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高等学校在本科教学方面目标不够明确、教学内容配置不尽合理、学校
  浙江省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问题:高等教育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教育经费投入总量规模小,高等教育投入占比和生均水平偏低;高等
会议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目标和过程的统一体。通过综合考量其实现过程中诸多因素的重要性,选取思想与理念、体制与机制、结构与质量、服务与贡献、条件与保障等五个维度十七个指
本研究以多蜡质(JM205和JM208)和少蜡质(JM204和JM206)两对蜡质含量不同的近等基因系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旱棚方式控制土壤水分达到中度干旱水平,探讨了干旱胁迫下旗叶蜡质含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我校“油画风景”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活动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创作为目的。致力于建立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
  通过回溯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发展史,将抽象初始制度禀赋作为出发点,运用现代系统理论和重复博弈动态方法分析其高等教育制度演进的内在机理。分析表明,美国高等教育系统是当今
在中国由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也在积极探索自身出路.基于战略定位学派理论分析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其存在
  自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兴起以来,非均衡性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区域中的显著特征。津、沪两地经济、社会等方面较为相似,但在其程度上却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有以下因素:在政策方面,《
水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决定了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水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目标,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