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唐宋诗之争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ew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论史艺廊中,最感人肺腑又独具艺术魅力的,不仅仅是深邃的思想、缜密与匠心独运的结构,而是如沉浸在宏伟肃穆的艺术殿堂内,顿感自身的渺小,继而由衷惊叹中华文化的内涵与精神。诗论家穷尽一生追寻的诗学真谛,似高僧大德般虔敬地透过挖掘诗歌中丰富的文化底蕴与美学意义,以凝结与灌注着心血的宝典奉献予世人面前,既体现了崇高的淑世情怀与胸襟,又涵盖生命、亲友、民族、自然、和谐、宗教、历史意识等人文关怀与终极理想。由于涉及的范围广泛,每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心得体悟,清涤心灵也敦促重新学习。当中不乏具有辩析价值的课题,如“诗穷而后工”、 “诗与禅关系”与“唐宋诗之争”等,不期然而然由一方挑起议题,引发学界良好的反响。尤其是后者,更是影响最深远、持续最久,也是古今中国诗界最嘱目的现象之一。“诗必盛唐”主导明代诗坛方向,台阁体笼罩下的诗坛,间有倡宋微音,但难成气候。明末,鉴于前后七子剽窃因袭、优孟衣冠流弊的加剧,标榜性灵的公安派与竟陵派群起矫之。特别是力主发展文变观的袁中道,论宋诗因唐而变,反复古、倡宋诗以与“诗必盛唐”论抗衡,让宋诗进入世人的视野。清初承明末绪余,既矫七子弊病,复痛惩公安、竟陵的偏失。此时以明末遗民诗人为主,诗坛宗唐派仍立于强势。宗宋之风在文柄钱谦益、王士禛等人倡议下,创作上唐宋兼采。经黄宗羲、吴之振等响应推广,喜宋诗者除吕留良、吴自牧外,尚有陈莳、高旦中等。吴之振与吕留良不满选宋诗者失当,遂有《宋诗钞》问世。宋诗派深信:“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神独存”。汪琬、叶燮、宋荦等欣赏宋诗,于是宗宋派渐由弱转强,形成与尊唐派抗衡之局面。康熙17年,颁布博学鸿词诏书,圣祖文治策略于焉启动。冯溥、王嗣槐整饬诗坛,宣扬温柔敦厚诗教,呼吁盛世唐音。王嗣槐“尚赖英绝领袖人,至指大道扫旁辙”,锐意罢黜宋诗。明谏文魁王士禛逃宋归唐。“未尝左宋及袒唐,强分部党相角犄”,婉劝王又旦出宋入唐。祭酒王士禛少学唐诗、中年由唐入宋,晚岁重返唐音与整饬诗坛关系密切。而尊唐的朱彝尊亦晚染宋习。本文旨在以清初唐宋诗之争为研究对象,以历史发展文变观为贯穿此现象的主线,以肇自唐宋优劣价值取向而形成的诗学宗尚、师法取径为基点,试图以环绕唐宋审美认知而展开的论争为微观考察重心;并通过基于以尊唐宗宋流派及个别诗论家,在诗学宗尚理念中“尚意兴”与“尚理”对踱并比而展开的交锋下,执其两端,力图作宏观俯瞰。精微深入地揭示清初唐宋诗之争的递嬗流变,秉持历史发展的眼光,透视文学内外部交互作用与关系,试图剖析它的内容和意义,观察诗潮盛衰嬗变、消长起伏,进而归结清初的诗学发展两大规律:抱负、传统、历史意识,以及不断创新是诗歌诗学发展的第一规律。与时并进的发展文变观是诗歌诗学创新的第二规律。并据此以作文化的纵深反思。全文分为七章:绪论分三节:首先,详论研究清初唐宋诗之争的初衷与旨趣;次为文献综述,评论专家学者研究现况与已取得的成果;第三则界定研究的范围、梳爬剔抉,搜集史料与筛选材料、标示采取的研究方法与步骤。最后为预期研究成效。第一章 明代诗坛风貌与唐宋诗之争的历史背景第一节:追根溯源,论述“诗必盛唐”、尊唐抑宋的明初诗坛概况;第二节:探讨明代“祧唐祢宋”的先导者,代表人物有孙作、黄容、宋濂和方孝孺等;第三节:剖析公安派三袁的诗论主张。第四节:阐明钟惺、谭元春统领的竟陵派,立场与公安派都是反对七子主张,但矫枉过正,诗风因此流于“幽深孤峭”。第五节:剖析云间派宗唐复古诗观—以明末清初唐宋诗之争为考察中心,以易代诗学为观测点。第六节:廓清“祧唐祢宋”—清代诗学的主轴。第七节:本章小结。第二章钱谦益与明末清初唐宋诗之争第一节:析论钱谦益与复古派之颉颃抗辩。第二节剖析钱谦益与竟陵派之牴牾争端。第三节定位钱谦益开启一代“以诗论诗”风气。第四节论述钱谦益与清初唐宋诗之争。首开清初宗宋风气,牧斋为始作俑者。第三章清初围绕唐宋诗审美认知展开的论争—兼及论诗诗在诗学论争上的意义。第一节论述祧唐祢宋纷争背景下的清初诗坛论争一:汪懋麟与徐乾学间之论争:一汪懋麟、施闰章的论诗摩擦;二 汪懋麟、毛奇龄议宋诗起冲突;三 汪懋麟与徐乾学唐宋诗之争,议题围绕学宋诗而展开。第二节 细察汪琬与叶燮之论争二:一 汪、叶之争;二 叶氏诗学体系专著: 《原诗》;第三节 论析赵执信与王士禛之论争;二 王士禛诗学主张。第四节清初诗论家与论诗诗—以唐宋诗之争为中心。第四章宏观俯瞰:清初尊唐抑宋之各家诗论分七节包括顾炎武、朱彝尊、李因笃、王夫之、田同之、冯班、吴乔等人。世称“南朱北王”的朱彝尊在本章着墨较多,原因是朱氏的诗学主张和创作实践一致性强,具备典型意义。诗作前期格调激越、内容充实,诗论明显宗唐。越后期则日渐颓萎空廓,甚至染有宋习。掇拾综合,清晰揭示清初诗学的衍化嬗变轨迹。第五章 多元视角观照下的省察:清初推崇宋诗之各家诗论分六节。先论黄宗羲,后评吴之振、吕留良、查慎行、田雯与其他诗论家。清代宋诗选本,在康熙朝出现高峰。 《宋诗钞》作为宗宋派宣传宋诗举足轻重的载体,影响深远,尤其值得探讨。其他诗论家则选论贺贻孙,剖析贺贻孙及其《诗筏》的诗学主张。第六章清初唐宋诗之争的反思分三节。一为清初诗论家对“因革”、“新变”的反思;二为“踩‘宗唐祧宋’泥淖”辨;三为清初唐宋诗之争的影响。第七章结论任何一种文学现象的发生跟后续发展,与时运风会紧密相关,与升斗百姓生活紧密联系,也和艺术家的参与分不开,广义上的文学发展,确切分析,并非仅仅受宰制于或取决于孤立的文学发展本身的规律。田雯与田同之亲为祖孙,一宗宋,一尊唐,关键因素是诗坛唐音复炽,时空环境产生巨大的变革;王士禛与赵执信皆祖籍山东,论诗南辕北辙,成为论敌,个中原因错综复杂,均需置于不同的文化语境下观照,个别仔细梳厘。清初唐宋诗之争绝非无谓的命题,首先是史无前例地汇集了众多的诗人、诗论家积极投身到论坛中来,努力不懈地创作,著书立说,仅诗论就取得了空前的辉煌成绩,诗话、笔记小说、论诗诗收获尤丰,堪称世界弥足珍贵的文学遗产。而无数的优秀诗论家都付出心力,提出了真知灼见,多推崇集大成者杜甫,或祖述白、韩、苏、黄、陆,反依傍,恶偏狭的唐宋之争。.在承先启后上,聚焦于复古与汲古、厚古薄今、师古师心、摹拟创新等议题论争上,慷慨发声,殚精竭虑地为诗歌发展图谋出路,仅此奋斗精神,足以为清中期的诗学发展,提供不少有益的经验教训和深刻反思。清初环绕唐宋诗审美认知展开的论争,涉及诗学核心本质问题、批评原则与审美特征,同时关乎文学思潮、流派衍变。笔者从微观角度审视汪懋麟、徐乾学之论争;叶燮与汪琬之论争及赵执信与王士禛之论争,以案例作具体论述,凸显诗学流变与诗学见解。从清初视角观照唐宋诗学,清人的因革新变、意、象、阳刚与阴柔之美等范畴与批评理论,甚至可远溯《周易》。在《周易》矛盾统一规律直接影响下,形成了批评理论体系完备的专著:’包括《诗品》、《文赋》和《文心雕龙》等,并持续对历代的诗学思想发挥影响力。清初唐宋诗之争也毫不例外,其盛衰嬗变、消长起伏,无疑推进并影响清中期的诗学理论发展,繁荣诗歌创作。再度印证创新与诗学发展关系。因此笔者的结论是:清初诗论家无论是尊唐宗宋,或融会唐宋,是对待传统选择上的区别而言;在学习、继承传统诗学的态度上各有侧重,祖述对象上也不尽相同,但他们在诗歌理论及创作上,皆作出大小不一的贡献,成就且超越前朝。
其他文献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研究异构颗粒酒花中异α-酸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当检测波长270n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85%):EDTA(ethylene diamine tetra aceticacid)
从酒曲和酒药中分离筛选出一株产α-淀粉酶的菌株A019.经形态学初步鉴定为米曲霉.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温度与时间等因素对A019产酶的影响.较适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为:
随着翻译学科的发展,翻译研究在横向的广度与纵向的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研究层面更为广泛深入、研究方法逐渐成熟丰富。翻译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写作也随之呈现出多样化趋
大规模智能视频分析已经成为视频监控的迫切需求,但是具体实现面临两个问题:首先是智能算法的准确性。准确高效的算法可以减少误报、错误率,真正发挥智能监控的效果;其次是分
目的:以32名中年男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16周健身跑运动对中年男性的双侧下肢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的变化规律。为广大的低骨密度、肥胖、身体成分不合理的人群,提供健身方案。通
为规范网络秩序,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13年9月9日出台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首次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希望,是力量之源,是发展之基。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而高中化学则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试金石。高中化学通过创造一定的氛围和条件,还原科学创造的最初
钢琴即兴伴奏是音乐爱好者在日常表演与学习中最常用的形式,也是所有师范音乐专业学生的基础课,但是在为歌曲配伴奏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从小就开始学习钢琴的同学,具有高超
随着数字化语音通信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模拟话音系统开始升级成数字通信设备。鉴于现在的网络带宽条件所限,语音信号在送到通信线路前,一般要进行压缩处理以节约信道资源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日趋激烈的县域金融同业竞争使得银行零售业务成为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渠道。文章以工行昆山支行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对工行昆山支行的零售业务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