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支撑过渡金属碳化物@CFP电极制备及电解水析氢性能的研究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zh210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氢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能源载体,由于其环境友好和高能量密度的特点,它是化石燃料的完美替代品。水分解析氢(HER)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制氢技术,为了实现水分解的实际应用,有必要开发高活性、高效和高稳定性的电催化剂。Pt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性能表现,但其高昂的造价使得其应用难以推广。过渡金属碳化物如Mo2C、WC制备成本低,并且由于碳原子占据过渡金属原子的间隙晶格位置,使得过渡金属原子间距增大,造成其d带收缩导致其在费米能级的d带电子态密度(DOS)增大,使其表现出与Pt相类似的特性,成为Pt的理想替代品。然而,Mo、W原子与氢原子之间的结合力过强,使得纯碳化钼、碳化钨的HER性能受到阻碍。本论文基于熔盐合成法在碳纤维纸上原位合成了一系列自支撑高HER活性的Mo2C、WC以及WC-Mo2C双金属电催化剂,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MoO3为钼源,以炭黑、碳纤维纸为碳源,不同浓度Ni(NO3)2为掺杂Ni来源,通过Na Cl和KCl熔盐在氩气中于1000°C下保温6小时在碳纤维纸上原位形成x Ni(NO3)2-Mo2C@CFP(x=0~4 M,每隔0.5M)电催化剂。将Ni(NO3)2浓度从0逐渐增加到3 M过程中,Mo2C从颗粒状变为由超薄纳米片组装而成的纳米花状形态,随着Ni(NO3)2浓度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丰富了活性位点并降低了电催化剂的阻抗,并提高了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但更高的Ni(NO3)2浓度将导致电催化剂的电催化动力学受到抑制。所开发的3M Ni(NO3)2-Mo2C@CFP电催化剂具有高活性,实现10 m A cm-2的电流密度所需的过电位η10为56 m V,其Tafel斜率仅为27.4 m V dec-1,通过在35 h内进行10 m A cm-2电流密度下的电位随时间的变化的监测表明该电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稳定性。第一性原理计算(DFT)结果表明Ni和Mo2C的协同作用可以降低Mo-H键能,但过高的Ni掺杂量会对氢结合能造成不利影响。(2)以WO3为钨源,以炭黑、碳纤维纸为碳源,不同浓度Ni(NO3)2为掺杂Ni来源,通过Na Cl和KCl熔盐在氩气中于1000°C下保温6小时在碳纤维纸上原位形成x Ni(NO3)2-WC@CFP(x=0~5 M,每隔1 M)电催化剂。Ni的掺杂可以促进WC颗粒转变为褶皱状结构,从而促进活性位点的进一步暴露。Ni(NO3)2溶液浓度的增加对x Ni(NO3)2-WC@CFP电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先促进后抑制的趋势,当浓度为4M时,WC基电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最好,η10为73 m V和Tafel斜率为66.4 m V dec-1,通过超过12 h内进行10 m A cm-2电流密度下的电位随时间的变化的监测表明该电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实验结果和DFT计算表明,随着掺杂到WC中的Ni(NO3)2浓度逐渐增加,电催化剂HER性能也逐渐增强,这可以归因于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大量褶皱状结构,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同时Ni和WC的协同作用不仅降低了氢键能,提高了电导率,而且有利于电荷转移。然而,Ni的过度掺杂则有不利影响。(3)以不同W/Mo配比原料通过熔盐法在氩气中于1000°C下保温6小时在碳纤维纸上原位合成含有3M Ni(NO3)2掺杂的WC-Mo2C双金属复合电催化剂(Ni-x WC-y Mo2C@CFP)。研究表明,Ni-x WC-y Mo2C@CFP的HER性能与W/Mo摩尔比有关,当W/Mo摩尔比为1:1时,可以得到具有最佳催化活性的电催化剂,其η10仅为43.7 m V,Tafel斜率低至21.3 m V dec-1,通过在超过8h进行10 m A cm-2的电流密度下的电位随时间的变化的监测表明该电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然而,当这一比值偏离1:1时,无论是W的占比增多还是Mo的占比增多,都会引起电催化剂HER性能的减弱。这可能是由于当W/Mo摩尔比为1:1时W原子和Mo原子之间存在的协同作用最强,使得H原子能够高效在催化剂表面完成吸脱附过程,而当比例偏离1:1时会削弱这一协同作用。
其他文献
Ni-Mn-Ga形状记忆合金具有可恢复应变大、响应速度快等优点,有望成为一种智能驱动与传感材料。化学计量Ni2Mn Ga合金服役温度低于室温,难以在高温领域使用。现有的研究表明,非化学计量Ni-Mn-Ga合金马氏体转变温度随着电子浓度e/a的增加而增加。在我们的实验中,通过真空电弧熔炼制备了富镍Ni56+xMn25Ga19-x(x=0~5)合金和富锰Ni54Mn25+yGa21-y(y=1,3,5
学位
镀镉是湿热环境中防护钢铁的重要手段。氰化镀镉一直占据主导,但氰化物危害人体及环境;现有无氰镀镉体系多存在镀液稳定性差、镀层耐蚀性不佳等问题,基于前期研究论文提出了一种以5,5-二甲基海因(DMH)为主配位剂的碱性镀镉工艺,以求实现无氰镀镉与氰化镀镉相当的性能。通过阴极极化曲线、循环伏安曲线、电化学阻抗谱等手段系统研究了碱性DMH体系中镉的阴极还原历程、反应控制步骤及电化学形核机理;从Cd2+/DM
学位
金属镍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大气环境下表面易生成惰性钝化膜,使电极电位正移,从而使其在大气环境中耐蚀性提高;而且镍还具有优异的组织稳定性和电催化性能。钨是在自然界中具有最高熔点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化学结构稳定性、良好的耐蚀性和高硬度的特性。钴也具有高熔点和能够改善合金的塑性及热加工性能等优点。在镍基合金中添加钴元素可提升合金强度和组织稳定性,对镀层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产生显著的影响。镍钨合金镀层具
学位
长期服役于海洋环境中的工程材料,受到严重的海洋腐蚀以及海洋生物污损影响,带来巨额经济损失。超疏水涂层由于具有优异的自清洁性能,可以用于抗海洋生物污损以及抗腐蚀领域。但是目前超疏水涂层普遍机械性能较差。为提高超疏水涂层的力学性能,本文提出利用聚多巴胺改性涂层,极大的增加涂层的力学性能。对所制备的功能纳米复合物的微观结构及化学组成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Zn O-PDA-NDM/GO&PU涂层以及Zn O
学位
渗铝涂层是一种热扩散型的抗高温氧化涂层,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核电、石油化工等工程领域的热端部件。料浆法是常用的制备渗铝涂层方法之一,相对于其他渗铝方法,料浆法的研究相对较少,涂层形成过程目前尚不明确,并且实际生产中也存在问题丞待解决。本文研究了料浆渗铝涂层实际生产中的几类渗层缺陷,并分析了各种缺陷对渗层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料浆渗铝涂层渗层的形成过程,并分析了渗层退化机理;并通过对比不同方法制备
学位
目前,铺层方案和机织方案是大型客机发动机复合材料风扇叶片的2种主流设计方案。为了揭示机织方案和铺层方案的差异,从而给复合材料风扇叶片设计方案的优选提供一定的依据,针对发动机风扇叶片长期服役于振动环境,以风扇叶片用层合复合材料(Laminated Composites,以下简称LCs)、2.5D机织复合材料(2.5D Woven Composites,以下简称2.5D WCs)(经、纬向)为研究对象
学位
以太阳能为驱动力的半导体光催化技术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然而,决定光催化技术能否在实际中应用的关键是能否开发出具有宽光谱响应和高载流子分离效率的光催化剂。本论文主要针对这两个关键问题提供以下解决方案:1)通过引入氧空位缺陷能级调控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增强对可见光的利用率。2)通过构建具有交错能带结构和适当界面接触的铋(Bi)基多元异质结复合光催化材料,调控载流子的迁移方向和增强载
学位
“1+X”证书是探索实现学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的制度,用于指导职业教育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然而“1+X”证书试点实施以来,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人才供需不匹配,“1+X”证书中的“X”与“1”融入深度不够,“三教”改革不力,“赛、教”脱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汽车专业领域为例,提出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打造汽车专业“岗、证、教、赛”四位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通过调研
期刊
在航空航天产业迅速发展的新世纪,镁/钛异种材料的连接对实现航空航天结构件的轻量化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镁合金和钛合金之间热物理性能和化学冶金特性的差异较大,使得镁/钛异种材料之间难以实现冶金连接。本文针对AZ31B镁合金和TC4钛合金进行电阻点焊研究,通过合金元素调控镁/钛界面反应,优化电极端面结构,改善接头界面温度分布,实现对界面化合物层的生长调控,进而获得性能优异的镁/钛异种材料点焊接头。当I
学位
Laves相NbCr2金属间化合物,因其优良的高温强度、高温抗氧化性和热腐蚀能力,使其在新型高温结构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室温脆性的存在使得Laves相NbCr2金属间化合物无法真正实现工业化应用,并成为其工程应用瓶颈。为探索其合金化增韧途径,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合金元素X(X=Si、Ni、V、Mo、Ti和Fe)掺杂改性Laves相NbCr2金属间化合物形成能力、相稳定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