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粒土最大剪切模量的试验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niu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粗粒土具有压实性能好、透水性强、取材方便等诸多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土木、水利、交通等工程领域。以粗粒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土石坝、土质高边坡、防波堤、护岸、高速公路路基与高铁路基等工程,在地震或其它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与粗粒土的动力特性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精准把握粗粒土的动力特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意义。在粗粒土的动力特性研究中,动剪切模量随剪应变的变化规律是土工建筑物等重大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分析与验算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也是影响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主要因素之一。土体处于极小应变弹性阶段时,动剪切模量存在一个初始值,即最大剪切模量Gmax,它是综合反映土体应力、密实程度和结构特征的重要指标,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根据我国土的工程分类标准,粗粒土可进一步划分为砂类土和砾类土。目前关于砂类土最大剪切模量的试验手段比较成熟,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在室内试验中,共振柱法和弯曲元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砂类土最大剪切模量的测定,学者们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得到了 Gmax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建立了相应的Gmax预测模型。相比于砂类土,砾类土的粒径有所增加,其制样方式和试验条件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对仪器的体量和测试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现有砂类土 Gmax预测模型的模型参数和预测结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适用于砂类土的预测模型能否直接应用于砾类土还尚未得知,影响粗粒土最大剪切模量的内在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鉴于上述问题,本文依托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型三轴仪试验平台,自主开发了粗粒土剪切波速测试系统,克服了传统共振柱法和弯曲元法难以满足砾类土最大剪切模量测定的技术难题。在此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颗粒形状、颗粒级配以及颗粒尺寸三个主要颗粒特征对粗粒土最大剪切模量的影响规律,提出并验证了综合考虑颗粒特征的粗粒土最大剪切模量预测模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扭转振动和压电效应原理,将压电叠层作动器嵌入到大型三轴仪上盘,集成加速度计、数据采集设备、密封转接元件等,成功开发了对试样无扰动的剪切波速和三轴试验一体化测试系统,而后分别针对有机玻璃试样(连续介质)、玻璃珠和福建砂试样(散粒介质)开展了动力试验,从测试精度和测试稳定性等方面对系统的可靠性和功能性进行了验证,为粗粒土的动力特性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撑。(2)基于傅立叶形态分析方法,量化了粗粒土的颗粒形状指数SF。在颗粒级配相同的条件下,研究了颗粒形状对粗粒土最大剪切模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大剪切模量随形状指数的增大而增大,即颗粒轮廓越偏离圆形,最大剪切模量越大。分别基于Hardin孔隙比函数和Jamiolkowski孔隙比函数建立了考虑颗粒形状的最大剪切模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颗粒形状对最大剪切模量的影响可以通过模量系数A来体现,A随形状指数的增大而增大,应力指数n与颗粒形状基本无关。(3)针对同种岩性的粗粒土,系统地研究了不均匀系数Cu对最大剪切模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大剪切模量随不均匀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减小趋势逐步平缓。不均匀系数对最大剪切模量的影响可以通过模量系数A和应力指数n来体现,其中A随Cu的增大而减小,n随Cu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只考虑孔隙比和有效围压的Gmax预测模型无法合理地反映最大剪切模量随颗粒级配的变化规律。(4)采用离散单元方法,开展了粗粒土宏观弹性特性的细观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均匀系数Cu对配位数分布的影响较为显著,宏观孔隙比和平均配位数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有效稳定孔隙比eeff-4比宏观孔隙比e更能表征不同级配材料的最大剪切模量。对于宏观孔隙比相同的试样,有效稳定孔隙比随Cu的增大而增大,进而在宏观上表现为最大剪切模量的减小。因此,将Cu引入经典Hardin模型中可以得到更为理想的预测效果。(5)针对均匀和非均匀粗粒土,系统地研究了相似级配条件下颗粒尺寸对最大剪切模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均匀粗粒土,最大剪切模量随颗粒尺寸的增大略有增大;对于非均匀粗粒土,最大剪切模量随颗粒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增大趋势相比均匀粗粒土表现得更加明显。颗粒尺寸对最大剪切模量的影响可以通过模量系数A来体现,A随颗粒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应力指数n与颗粒尺寸基本无关。此外,最大剪切模量与颗粒尺寸的关系可能会受到颗粒形状的影响,且在均匀粗粒土中表现得较为明显。(6)针对学术界较为常见的8个Gmax预测模型,从模型的预测误差、预测趋势和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现有模型的预测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且仅能满足部分试验数据。根据试验成果,提出了考虑颗粒特征的Gmax预测模型,并通过本文以及现有文献中的数据对其适用性进行了验证。对于尚未或难以获取试验数据的粗粒土材料,可依据本文建议的模型进行最大剪切模量预测,为工程抗震设计、分析与验算提供可靠的依据。
其他文献
作为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工业母机,数控机床的空间定位精度是制造业加工精度的基础。因此,研究如何提升机床空间定位精度非常重要。当前,机床误差测量仪器普遍需要占用机床的工作空间,迫使机床误差测量只能采用“停机临检”的模式进行,无法测量机床实际工作状态下的精度状况,限制了机床误差补偿技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弥补传统的“停机临检”机床误差测量模式的缺陷,研究机床空间误差在线监控与补偿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位
航空发动机高压转子系统主要通过栓接方式装配而成,其动力学性能直接决定航空发动机整体的服役性能和可靠性,而栓接结合部刚度、附加不平衡量等对转子系统动力学性能影响显著。高压转子系统在结构-工艺-载荷综合作用下,结合部刚度、阻尼等具有典型的非线性特征;在预紧力偏差、结合面制造误差综合影响下,结合部形成附加不平衡量且具有典型的不确定性特征。当前航发转子动力学分析模型往往没有充分考虑结合部非线性、不确定性特
学位
增材制造技术具有近净成形、成形零件复杂度高等特点,是当前复杂精密金属零件一次性整体成形最具前景的应用技术之一。它突破了传统制造技术对结构尺寸和复杂程度的限制,为大型复杂整体轻量化结构的制造提供了变革性技术途径。目前,应用于增材制造的金属材料主要包括Ti合金、Al合金、Ni基高温合金等。其中,Ti合金因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优异的成形性、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断裂韧性等优异的综合性能,在增材制造技术的用
学位
连铸坯裂纹的形成源于钢液凝固过程中的传热、流动和收缩等复杂行为,不仅与钢种的凝固特性及高温力学性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受铸坯的非均匀传热、收缩和摩擦等机械作用的影响。因此探索铸坯裂纹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对稳定和提升连铸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连铸工艺优化和开发的重要手段,以有限元法为代表的基于网格的模拟方法在调控复杂冶金过程、稳定和提升连铸坯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基于网格的模拟方法需要
学位
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摩擦磨损造成的能源损耗约占全部能源消耗的23%,其中80%以上的机械零部件的失效是摩擦磨损导致,导致的经济损失约占每年GDP的2%~7%。如果能大幅降低接触界面间的摩擦,将大大减少机器磨损、能源损耗及经济损失。目前,接触界面摩擦趋于“零”的超润滑被认为是减少摩擦损耗的重要途径之一。石墨烯是现有的最薄固体润滑材料,因其优异的力学、摩擦学性能而成为超润滑接触界面的理想润滑剂。然而,现
学位
行人再识别技术旨在实现对特定人物的跨设备检索,能够解决不同监控设备之间的拍摄盲区问题。近年来,该技术已应用于安全监控、刑侦探案、智慧出行和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该任务研究初期,大部分工作采用传统机器学习算法,面向小规模训练数据,力求学习一个分辨能力较强的再识别模型。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研究者倾向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利用大量数据训练模型。然而,由于行人出行的随机性,行人再识别任务的
学位
我国城市地铁发展迅速,地铁结构周围土壤和地下水中往往存在腐蚀性介质,尤其是盐渍土地区或者沿海地区,土壤和地下水中侵蚀性离子浓度较高,这严重威胁地铁混凝土的耐久性。同时,地铁所采用的直流牵引供电模式以及轨地之间绝缘性能的下降,往往会导致“杂散电流”的产生。因此,本文针对地铁混凝土结构同时遭受杂散电流与侵蚀性离子的作用而引发的水泥基材料耐久性问题展开了研究。首先,研究了杂散电流与侵蚀性离子耦合作用下水
学位
具有带隙特性的机械超材料,可在特定频率范围内实现弹性波的有效衰减、隔断入射波的传播,可作为新的技术途径应用于工程装备的振动抑制。而有效抑制低频宽带振动是工程装备中亟需突破的瓶颈,机械超材料的低频宽带振动抑制在工程装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在尺寸和质量约束下,机械超材料难以同时实现低频、宽带振动抑制,这成为制约机械超材料隔振应用的关键技术难题。作为一种易于制造且高性能的结构性材料,穿孔板型机械超
学位
蜂窝夹层构件具有极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优异的抗冲击、减振、消声、透波、隔热等性能,大量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蜂窝夹层构件由蜂窝芯与上下面板粘接而成,为满足蜂窝夹层构件的制造要求,需要对蜂窝芯的粘接表面进行加工。目前应用较多的蜂窝芯是芳纶蜂窝芯。由于芳纶蜂窝为孔格结构的弱刚度复合材料,采用传统的高速铣削方法加工时,容易产生孔格变形、毛刺、撕裂等加工损伤,蜂窝芯的加工质量不易保证,影响蜂窝夹层构件的性能
学位
组合矩阵是组合学中的基本研究对象.矩阵的全正性和渐近正态性是两个重要的性质.本文研究组合矩阵的全正性和渐近正态性.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进位矩阵的全正性.进位矩阵产生于随机过程中的进位马尔科夫链,是进位马尔科夫链的转移概率矩阵.Diaconis和Fulman猜想进位矩阵是全正的.本部分证明了 Diaconis和Fulman的猜想.进位矩阵是有限矩阵,将进位矩阵嵌入到一个无限的广义H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