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聚合物及复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k_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催化化学,生物工程及高效涂层等领域研究的发展,各种聚合物及无机/有机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对粒子尺寸的控制、形貌及结构的有效调节以及将这些微球应用于催化载体、特种涂层及造纸化学等方面是纳米粒子一个重要研究的方向。在这种研究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着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形态和尺寸控制以及初步应用展开,具体涉及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微乳液制备及其尺寸精确控制、多种结构二氧化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复合粒子(SiO2/PMMA)的微乳液/乳液制备,核—壳结构的无机/有机纳米复合微球通用制备方法的研究,具有规则层状结构的二氧化钛/聚合物纳米复合微梭的合成及以此为前驱物制备二氧化钛空心微梭和二氧化钛纳米棒,最后,我们将尺寸受控的聚合物微粒微乳液分散体系做为纸纤维防水剂,应用于造纸施胶过程中,得到了具有优良防水性能的纸张;同时,对合成的多种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我们以二维红外对其热稳性进行了动态表征,详细研究了特定纳米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从而解释了复合物热稳定性提高的原因。具体来说,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结果:1.我们通过改进的微乳液聚合合成了稳定的分散于水体系中的纳米级聚合物粒子。通过对聚合机理的研究我们发现,使用预乳化、后滴加的改进的聚合过程,单体自身在微乳液体系中的助乳化作用被大大限制,对聚合微粒的影响降低,具体表现为:参加聚合的单体种类变化时最终得到的聚合物粒子的尺寸变化不大,而在常规的微乳液聚合中不同的单体会对聚合粒子的生长带来不同的影响而使最终聚合物粒子的大小产生差异。通过计算聚合过程中粒子的变化趋势及表面乳化剂的覆盖情况,我们发现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由于对于改进的微乳液来说,当单体开始滴加后,聚合体系很快就由微乳液聚合转变为种子乳液聚合,聚合机理发生变化所致。另外,在改进的微乳液聚合中,只需要很少的乳化剂就能够得到稳定的尺寸在50纳米以下的乳胶粒子分散体系,这也与聚合后期体系遵循常规乳液聚合的机理有关。在基本消除了单体自身对聚合物粒子尺寸的影响后,我们通过改变后期单体的滴加时间和乳化剂用量,就可以对合成的乳胶粒子的尺寸在30—100纳米之间进行较好的调节。最后,为了对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尺寸在10—30纳米的范围内进行调节,我们采用了超高速搅拌速率来分散微乳液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在改进的微乳液聚合中,搅拌速度会很大的影响粒子的生长过程;与常规的搅拌不同的是,超高速搅拌下,预乳化阶段聚合形成的粒子明显较小,后滴加的单体会使预聚合形成粒子的进一步生长。由于高速的搅拌可以为体系提供更多的分散能,减少预聚合过程中单体由微液滴转变为聚合物微粒时的并聚,以及后滴加时对已有粒子的溶胀和并聚,从而使聚合得到较小的粒子;此时,聚合物粒了表面乳化剂的覆盖率最低可降至10%。实验还发现,最终得到的粒子尺寸受到乳化剂表面覆盖率和引发剂的协同作用;若对此进行合理的利用,最终可将聚合物粒子的尺寸在10—100纳米的范围内进行较好的调节。2.微乳液和乳液可以为制备纳米粒子提供很好的微反应场所,以此可以制备无机/有机纳米复合微粒。我们首先以非水溶胶—凝胶法在酸性条件下制备了纳米硅醇粒子,以此做为复合物的无机部分,通过偶联剂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再利用硅醇粒子与引发剂的电贺吸附将引发基团固定在无机粒子表面,之后进一步在酸性及碱性条件下形成乳液体系并引发聚合,分别合成了形态不同的无机—有机纳米复合粒子的乳液分散体系。通过对无机粒子的电性能研究发现,由于硅醇前驱物在pH为2时表面带电荷较少,比较稳定,所以乳液中合成的复合粒子内部基本都为规则的核壳结构;而pH为9时硅醇粒子表面的Zeta电势为负,粒子之间容易引发自身的缩合反应,使聚合后的复合粒子呈现蜂窝状结构。同时,增加硅醇和偶联剂的含量也会导致无机纳米粒子之间并聚的增加,使复合物由核壳结构变为蜂窝状结构,并导致体系的稳定性下降。最后,我们通过应用前述的预乳化、后滴加改进的微乳液聚合方法,有效的提高了部分结构较为规则的纳米复合粒子乳液体系的固含量,这使其在特种涂层,纳米粒子的制备等方面具备了较好的应用潜力。3.在以往的报道及我们的研究中发现,可以通过调节硅粒子的结构及聚合的条件可以合成具有各种形态和结构的二氧化硅/聚合物微粒,特别是具备核—壳结构的微球;但是对于其他无机氧化物,特别是对于活性较高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溶胶来说,很难合成具有各种规则结构的无机/有机纳米复合粒子。我们就此展开研究,通过无水溶胶—凝胶法,结合原位聚合,制备得到二氧化钛(复合二氧化硅)/聚合物纳米复合物的溶液体系。对合成的溶液体系,我们首先利用复合物中聚合物部分与某些溶剂的不相容性使聚合物部分发生微相分离,从而得到了无机/有机纳米复合微球。通过对微球进行表面元素分析及热重测试,证明了复合微球的结构为规则的无机氧化物/聚合物核—壳结构。通过对聚合相机理及微相分离过程的研究我们发现,适量二氧化硅的引入是制备有机/无机核—壳复合粒子的重要因素;恰当的交联单体用量是实现有机/无机复合物形成的必要条件,过量的交联单体虽然可以有效的提高复合物中有机物的含量,但也会增加微球之间的并聚甚至会使体系发生宏观的相分离除了无机/有机核壳复合微球之外,我们还尝试对复合物溶液体系以乳液来进行分散以制备其他形态的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将聚合受控的二氧化钛/聚合物纳米复合物以乳液形式分散时,形成了均匀分散的树叶状纳米复合物微粒乳液体系;在每个微粒内部又形成了规则排列的平行层状结构。若将这些纳米“树叶”进一步加热氧化,烧去其中的有机部分后,根据不同的加热条件,便可以分别得到二氧化钛的空心纳米微梭及二氧化钛纳米棒,这使其在催化方面具有了一定的应用前景。4.我们通过微乳液聚合制备了一系列10—100纳米大小的聚合物粒子,这些粒子因为尺寸较小,因而具有良好渗透性和成膜性,因此本文尝试将其作为纸纤维的防水涂层。为此,我们首先研究了聚合物微乳液和纸纤维之间的作用,发现由于纸纤维本身呈现负电性的原因,所以使用用阳离子乳化剂制备的丙烯酸酯共聚物微乳液于纤维相容性较好,成膜均匀,经处理的纸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对聚合物在纸纤维表面的成膜以及处理后防水性的好坏同样有很大影响。经微乳液处理后,纸纤维需在聚合物玻璃化温度以上40~50℃才能保证聚合物在纤维表面的黏附及成膜的均匀。乳胶粒子的大小也对最终纸纤维的防水性有较大影响,微乳液聚合制备的小粒子因为渗透性较好而有利于最终的成膜,从而带来好的防水性。对于使用阴离子乳化剂的聚合物微乳液,涂覆后与纸纤维的相容性较差,纸的防水性也不够理想。5.我们通过乳液聚合,“微相反转”,微相分离等方法制备了多种无机/有机纳米复合物,这些复合物具备各种优异的性能,特别是相对于单纯聚合物而言具有明显增加的热稳定性。对此本文尝试以二维红外相关光谱进行动态结构表征,来分析无机/有机纳米复合物热稳定性提高的机理。我们首先选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纳米二氧化硅(PMMA-co-HEA/SiO2)体系作为模型,以动态红外光谱即时检测加热过程中材料内部结构的变化,之后以二维相关模型对测得的动态红外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较低时,随着硅羟基和碳羟基的消失,无机—有机相之间形成了常温下并不稳定的共价键合:Si-O-C。这使部分碳链被接枝到了无机分子网络内,在较高的温度下,体系中的聚合物发生降解,但是接枝在无机分子网络内部的碳链却能够被保存。二维红外相关光谱区分了一维图谱中重叠的峰,证明了常规手段难以明确表征的无机—有机相之间的成键,解释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纳米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物热稳定性提高,热分解后残碳量增加的原因。类似的现象在PHMA/TiO2纳米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也有发生,不同的是二氧化钛自身的催化降解特性在其含量较高时对材料热性能会带来一定的负作用。通过实验我们认为2D IR可以对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机理进行细致有效的分析,而本实验所阐述的机理有助于对广泛网络互穿、半互穿体系的热性能进行解释。
其他文献
【正】 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猛增,人民饮水卫生要求提高,油汽输送量增大,管道用量连年翻翻增长。管道建设面临的重大技术革命是以"塑"代"铁"。埋在地下的塑料管道不受紫外线照
练习是巩固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设计不仅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为此,教师应立足教材内
<正>1五年制医学生的缺陷现有五年制本科培养模式有很多弊端,按照现有的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弱,不能很好地适应毕业后的临床工作需要。现有的教学模式中有1/3的课程
摘要: 随着我国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技术动力。变频器作为整个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变频器控制系统设计有助于降低人工劳力投入量、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降低资源损耗。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变频器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关键词: 变频器;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引言  新时期下,变频器借助其良好的控制特性,在工业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当今大部分变频器控制都是采用外部控制方案,生产效率
<正> 从学科关系讲,学庭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个性心理学、爱情心理学、婚姻家庭心理学存在紧密联系,属并列学科。但从血缘关系看,社会心理学是家庭
宋平同志于1972年7月25日经中央批准出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他在甘肃工作了10年。他常说:“甘肃是个穷地方,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不能说大话,也说不起大话,所以无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校园气象站是我国当前中小学校进行气象科普教育的最佳载体。从建设规模、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3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校园气象站的科普功效,认为我国大部分校园气象站观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