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它给全球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带来了发展的活力和动力,然而城市化无法避免地伴随着环境恶化、耕地减少、粮食安全等问题。世界各国提出了不同的耕地保护政策,来缓解耕地减少的速度。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快速的城市化速率和世界最大的人口,为了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中国有着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方式、保护制度,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等,以此严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然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占优补劣”现象严重,且由于补充耕地造成了大量的生态用地流失,影响了补充耕地当地的生态稳定性。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管理办法》,指出了跨省域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实施条件,给跨省域补充耕地创造了政策基础。科学、合理的配置补充耕地的发生地区对于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耕地保护政策以及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我国大陆地区(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为研究区域,从“补充”和“占用”的角度探索空间位置对于耕地补充、生态用地损失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2000-2015年的耕地占用与补充情况以及由于耕地补充造成的生态用地流失,进而基于LANDSCAPE(LAND System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for Potential Effects)模型,设置了一个自然发展情景(BAU)和三个优化情景:补充端优化(BC)、占用端优化(ZY)和占补两端优化(BCZY),对2015-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和补充耕地的空间位置进行优化配置,以达到减少生态用地流失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占用与补充耕地的生产潜力存在显著的不匹配,西北偏远地区的补充耕地总量要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但该现象呈现好转的趋势。2000-2015年,补充耕地总量高于占用耕地总量的省级行政区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均位于我国偏远地区,满足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关于补充耕地质量要求的省级行政区由2000-2005年的3个上升到了2010-2015年的7个。(2)耕地补充造成了我国大量的生态用地流失,且草地为流失总量最多的地类。2000-2005年、2005-2010年和2010-2015年由于耕地补充所造成的生态用地的损失总量分别为:16873 km~2、5782 km~2、16157 km~2,而草地的损失数量分别达到了9212 km~2、2523 km~2、7799 km~2。(3)通过对补充耕地的空间区位进行配置,能够显著减少由于耕地补充造成的生态用地流失。仅从占用端优化,优化效果仅为0.0193,仅从补充端优化,优化效果达到了0.5621,而从占用和补充端同时优化,优化效果为0.5625,考虑到政策实施的成本,本研究建议重点进行耕地补充空间格局优化,选择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省等土地质量高的地区补充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