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损伤后GDNF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hu0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围神经损伤后疗效不佳是骨科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以往认为主要原因是神经吻合技术难度大、效应器官发生废用性萎缩等。近年来发现神经损伤后相应的脊髓神经元退变,严重时甚至死亡也是主要原因。神经元胞体结构是运动终板发挥作用和轴突再生的前提,一旦发生退变死亡便无再生能力,只有早期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其退变死亡,才能为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但由于神经元远离损伤部位、没有有效治疗药物,而且存在血脑屏障阻碍常规给药,所以至今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实验目的: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死亡的可能机理——细胞凋亡进行研究,并观察其损伤的程度,探索通过逆行轴浆运输的方式给药,神经断端局部应用细胞因子GDNF(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对神经元施加保护作用,为临床提高神经损伤修复的疗效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成年SD大鼠共77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5只;手术+NS组和手术+GDNF组各36只。采用切断大鼠坐骨神经近端套接单盲管的实验模型。腹腔麻醉,取左股后正中切口,暴露坐骨神经切除股方肌下缘约1cm的一段神经,近端用6-0的无创线套接入硅胶管,其中填入山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少量明胶海棉,以微量加样器分别注入生理盐水或GDN[F 25川。神经套入处及硅胶管远端以医用zT胶封固,缝合伤口,常规笼养。右侧为对照侧。术后不同时间点分别取材,对以~6节段脊髓标本,冰冻切片,行HE染色、TUNEL染色、电镜观察以及尼氏体染色、胆碱醋酶染色。图像分析数据经SPSS软件处理,进行两组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 结果:在周围神经损伤后NS组手术侧1正染色发现凋亡细胞,神经元数量减少;n办正L染色阳性细胞1周时最多,3周时明显减少;电镜观察术后3天时有凋亡早期表现,1周时有典型凋亡小体和不同阶段的凋亡细胞同时存在。尼氏体染色发现神经损伤3天后出现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下降约14%,2周后为4仍么左右;胆碱醋酶阳性颗粒面积减少40%左右,并且维持在这一水平。 GDNF组TUNEL染色标记的阳性细胞数量减少,电镜观察没有发现典型凋亡细胞,而且神经元胞体形态基本正常;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胆碱醋酶阳性颗粒面积均明显提高,幅度在20%左右,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1,周围神经切断后可引起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发生细胞凋亡。2,周围神经切断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减少、胆碱醋酶功能减退。3,神经断端局部应用外源性GD刊[F对脊髓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记得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过:“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关键且综合性最强的一个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也在不
解释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详细分析了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几个主要设计阶段 :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给出了系统实现的具体思想和方案 ,并列举了实际
目本文以某机构为例,主要针对农村信用社主要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在实践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和解决,促进业务健康发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下腰痛的主要原因,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方法很多,总体上可划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疗法两大类:前者如牵引、按摩、服药等,后者包括传统的开放手术以及
背景和目的: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自然预后极差,是主肝静脉(Major hepatic veins,MHVs)出口部和/或肝后段下腔静脉血流受阻所引起的肝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颈3-7全椎板减压术及颈3-7单/双开门椎板成形术两种术式手术前、后颈椎稳定程度变化以及两种术式术后稳定程度对比。 【方法】: 1.选取手术之前颈椎
在煤矿开采阶段,精准识别出小断层,对煤矿安全开采极为重要。针对煤系地层小断层发育的内在特征,基于反射波的运动学以及动力学特征变化的基础理论,建立了煤系地层小断层地质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UCB)的变化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及所对应的NSE值对新生儿产生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儿科病房收治的61例高UCB
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发生率高,致死率、致残率高,后遗症多,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一种疾病,也是创伤医学、急救医学、康复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弥漫性轴突损
<正>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杭州运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水交汇口,是杭州市历史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