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SI中互连线的电热应力及可靠性的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v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VLSI中微米特征尺寸Al互连线在电热条件、互连线制备和随后的热循环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得出了互连线应力状态随电流密度、温度、钝化层材料、热循环过程等的变化关系。考察了互连线末端及通孔结构对互连线的电迁移寿命的影响。 采用薄膜应力测试仪测量了不同钝化层作用下铝膜的应力,研究钝化层材料对金属膜应力的影响,并考察了薄膜应力随时间的变化。 采用二维面探测器XRD,原位测量了Al互连线的残余应力。沉积态的0.5μm-Al和1μm-Al互连线的应力分别为244.2MPa和158.0MPa,均为拉应力。Al互连线沿长度方向应力明显高于宽度方向应力,互连线表面法线方向的应力值则最小。 采用同步辐射源XRD,原位测量了退火前后互连线中平面应力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平面热应力。通过比较发现0.5μm-Al和1μm-Al互连线退火后热应力明显下降;在室温~300℃范围,Al互连线表现为拉应力状态。在300~350℃之间,由49.4MPa的拉应力转变为-16.6MPa的压应力。Al互连线的热应力随温度的上升基本呈线性变化。 在电迁移实验中,采用同步辐射源XRD测量了电迁移前后互连线的应力分布,得出在互连线方向上从阳极端到阴极端存在应力梯度,且随电流密度的增大互连线阳极端应力由张应力变为压应力,并验证了电迁移失效后的回流效应。同时利用AFM、SEM等对互连线的微结构进行了观察,验证测量结果。 通过设计不同的互连线末端及通孔结构并进行电迁移实验,考察“蓄水池”面积、通孔位置、数目及大小等对互连线的电迁移寿命的影响。 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互连线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互连线的制备及随后的热循化过程中互连线的热应力分布,得出在热循环过程中热应力不断在压应力与张应力之间来回转化。且在多层互连线结构中,底层金属互连线的应力明显大于上层互连线的应力。
其他文献
人工神经网络在优化控制和模式识别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信元优化调度和三维物体相位特征识别中的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对人肝癌细胞(HepG2)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分子机制。   方法:Transwell法检测HO-1表达不同的稳定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
围绝经期的来临是女性衰老的最早表现。被西医广泛应用于缓解围绝经期症状的激素替代疗法(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ERT)虽然有一定疗效,但其安全性一直备受争议。传统中
本文针对微带天线的性能进行了一些新设计和研究,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过程和实验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文章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小型圆极化微带天线,利用在方形贴片上开缝简便地
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是采用特殊电极结构,利用气流和电场的作用使放电区域产生的等离子体从喷管或孔口中喷出,从而在周围的大气环境中形成定向的流动。因此,它的发展离不开对喷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目的:双微体(double minute chromosomes,DMs)是细胞中成对、无着丝粒、无端粒的、可自主复制的额外染色体成分,是基因扩增的主要表现形式,经常出现在肿瘤细胞及耐药细胞中,可使肿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在尽可能低的存储情况下,获得好的图像质量和低带宽图像快速传输,已成为视频压缩的两大难题。为此IEO/IEC和ITU-T两大国际标准化组织联手制定了新一代视频压
工业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和(Candida cloacae)可以利用烷烃和长链脂肪酸作为唯一碳源而生存。通过对酵母的研究发现,在ω氧化途径中存在两种关键酶,即长链脂肪醇氧化酶(FA
电磁量能器(Electro-Magnetic Calorimeter,简称EMC)是北京谱仪(BESIII)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精确测量电子和光子的能量和位置信息。EMC前端电子学的性能是决定电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