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膳食纤维改性及其在果蔬纸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xi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饮食结构日趋精细的当前,具有预防肥胖与调节肠道功能等生理活性的膳食纤维在人体健康维持中的重要性更加突显。我国传统泡菜制品因风味独特而广受消费者喜爱,但生产工艺中还存在发酵周期长,亚硝酸盐含量高等诸多问题,制约其产业发展。同时,泡菜富含膳食纤维,缺乏深度地开发利用。因此,本研究通过采用超高压-复配菌种低盐发酵生产工艺对传统泡菜制备工艺进行改良,研发富含高品质膳食纤维的低亚硝酸盐泡菜产品,探讨新工艺条件对泡菜中膳食纤维组分的结构以及品质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将改良工艺所制备的泡菜产品通过湿法成型工艺开发成可食用的蔬菜包装纸,打破传统泡菜产品形式,使之成为一款兼具营养功能性食用品质和包装功能的新型泡菜产品。具体研究结果概况如下:1.在传统自然发酵工艺基础上,增加超高压处理工艺,并引入片球菌和植物乳杆菌两种有较强的降解亚硝酸盐和产酸能力的发酵菌种进行复配低盐发酵,以泡菜中膳食纤维、亚硝酸盐组分含量以及发酵终点p H值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建立了具有高品质膳食纤维的泡菜制品新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泡菜原料经400MPa超高压处理15min,接种0.03%复合发酵菌剂(片球菌与植物乳杆菌复配比例为1:6)于25℃下发酵5d制备的产品品质最佳。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泡菜制品亚硝酸盐含量为0.0030mg/g,显著低于国家标准,同时IDF/SDF(不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比值)为2.44,说明泡菜膳食纤维组成合理,品质好;2.对最佳工艺、较优工艺和自然发酵工艺制备的泡菜制品中的膳食纤维进行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结构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超高压-复配菌种低盐发酵工艺处理后,与自然发酵相比,最佳工艺制备的泡菜IDF的持水力和膨胀力分别显著地提高24.25%与46.24%,但其持油力下降45.82%;重金属吸附能力、胆酸盐吸附能力α-淀粉酶活性抑制能力及阳离子交换能力均有显著提升(p<0.05),其中Pb、As的吸附能力提高了1.30倍与4.00倍,胆酸钠、牛磺胆酸钠的吸附能力分别提高33.11%与50.83%,α-淀粉酶活性抑制能力提高91.83%,阳离子交换能力提高3.54倍;最佳工艺制备的泡菜SDF的溶解性提高9.87%;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增强分别提高5.50倍与1.05倍,但对铁离子的还原力降低。进一步通过单糖组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泡菜IDF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新工艺并没有改变泡菜IDF晶型,但其特征衍射峰宽度增加,高度下降,结晶度也有所下降趋势,出现弥散现象;微观结构更为疏松,表面孔径增大,颗粒细化程度增加。这些结构的变化较好地解释了其理化性质和功能变化的机制;3.对4种增稠剂(果胶、马铃薯淀粉、大豆蛋白、CMC-Na)与3种增塑剂(甘油、山梨醇、柠檬醛)通过单因素和复配正交实验进行泡菜基可食用包装纸的配方设计和优化;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均质机转速、脱气参数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合包装纸的厚度、定量、紧度、透明度、颜色、断裂伸长率、抗张强度、水溶率、透油系数、含水率等性能指标的分析,应用基于层析分析的多指标评优法确定了产品的最佳配方和工艺参数。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泡菜包装纸综合得分为703.2,高于未经整体配方优化后的产品的得分598.5,同时产品外观薄厚适宜,色泽清新,断裂伸长率为8.91%,抗张强度为6543N/m,含水率为9.21%,说明产品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强度,同时外观品质和储存性能良好。
其他文献
当植物受到干旱胁迫时,其自身正常生长受到抑制,提高作物耐旱能力对改善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小麦品种沧麦14和冀麦325为材料,对小麦应答干旱生理特征及NF-YB转录因子基因TaNF-YB1和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TaCDPK1基因抗旱功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节水栽培条件下,与干旱敏感品种冀麦325相比,抗旱品种沧麦14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光合参数和单株干质量明显提高,该品种ABA含
学位
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极端天气尤其是高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呈上升的趋势。在生育期内遭受高温胁迫,对棉花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前人对棉花的高温胁迫研究较多,但大部分针对的是地上部,对根系研究内容不多,且在对棉花根系高温胁迫条件的研究中,常用的培养基质为水和透明凝胶,但水和透明凝胶透光且机械阻力小。为明确高温胁迫下棉花根系的响应特征,采用课题组自制的RhizoPot原位根系培养与观测装置,研究了高温
学位
小麦转录因子基因TaNAC和小分子RNA成员tae-miRNA通过对非生物胁迫应答,分别在介导植物体抵御渗透胁迫和营养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获得过表达转基因烟草植株,研究了TaNAC2A应答渗透胁迫和tae-miR5062应答营养胁迫的表达模式及其介导植物体抵御上述胁迫的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麦转录因子基因TaNAC2A的cDNA长为1295 bp,包含一个长
学位
姜具有健胃、除湿、祛寒、发汗、止吐等功效。姜分老嫩,嫩姜组织肥厚,含姜油酮及姜油酚成分较少,具有特殊的辛辣味,是糖渍制品的主要原料。据丹麦科学家研究发现,生姜能减轻晕车、晕船,如头晕、恶心、呕吐等。已研制出一种防晕生差胶囊,其效果远优于一般晕车药,并且没有晕车药引发的昏睡等副作用。英、美科学家研究,生姜及其制品可起到某些抗生素作用,尤其对沙门氏菌效果十分显著。更令人注目的是,德国科学家研究证实,食
期刊
近年来,岳西小黄姜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生产技术逐渐成熟,产量不断增加。由于种植效益良好,小黄姜产业已成为促进安徽省岳西县农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主导产业之一,产业发展与岳西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然而,随着小黄姜产业的逐步发展,姜瘟病的发生使岳西能种植小黄姜的土地逐年减少,市场价格波动使得小黄姜价格不稳定,缺少统一的技术标准使得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品牌效应不强使得小黄姜销售渠道不畅,加工不足使得产业发展链条
期刊
深入阐明小麦抗旱生理机制对于提高该作物的抗旱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不同抗旱能力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冬小麦生育后期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活性氧稳态相关的抗旱生理特征,采用遗传转化技术对应答干旱的小麦耐逆因子TaMIR5200介导植株抵御非生物逆境的功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节水灌溉(底墒水和拔节水)条件下,不同抗旱小麦品种(抗旱品种石麦22、中度抗旱品种中信麦11(对照)和干
学位
硒是人体健康和动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富硒生姜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研究受到学者关注。从生姜中的硒含量测定方法、生姜对硒的吸收规律、硒对生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富硒生姜的栽培技术、富硒生姜的加工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中国富硒生姜的后续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富硒生姜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棉花晚播高密轻简化栽培模式下,易出现贪青晚熟现象,为改变这一现状,增强该模式下棉田群体的早熟性,促进集中成熟,利于机械化采收,因此开展乙烯利浓度和打顶时间处理对棉花群体质量和结铃模式影响效应的研究。试验于2020~2021年在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清苑试验站和河北省邢台市威县裕丰合作社开展,品种为黄河流域棉区主推的农大棉601,播期为5月1日,种植密度为90000株/hm2。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
学位
针对华北平原北部冬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与实际环境温度间的矛盾,通过晚冬早春阶段性增温提前小麦物候期,从而为小麦提供一个相对较低的外界温度环境,并从源库的角度较为系统地解释晚冬早春阶段性增温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为小麦的高产稳产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本试验时间为两年,在晚冬早春(1月20日至3月20日)通过不同的覆盖始日和相同的覆盖终日调控增温的强度,2019-2021年两个生长季,均以“衡观35”为供试
学位
华北平原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之一。水资源匮乏是制约冬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在此背景下,结合冬小麦生育期降水年型探索高产高水效技术原理,对实现节水高产冬小麦精准灌溉,发展节水农业生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于2020~2021冬小麦生长季,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开展了“灌水时期×品种”的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合降水年型,研究了灌水时期对不同冬小麦品种耗水特性和产量形成规律的影响,为该地区发展节水高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