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开采业碳排放时空演化及情景模拟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q775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厘清能源开采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演化机理、系统过程、情景仿真及碳减排责任分配问题,对于中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能源行业绿色生产、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源开采业是我国6个最高的能源密集型产业之一,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代表的能源开采业,在矿物提取、运输、精炼等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由此产生的碳排放问题加剧了大气污染的风险。本文采用多重分形、一般收敛、空间收敛、脉冲响应、空间计量、GDIM指数分解、STIRPAT模型、System Dynamic系统动力模型、SVR机器学习、BCC效率分解、熵权TOPSIS多准则决策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能源开采业碳排放的多重分形特征、收敛特征、协整与脉冲响应特性、空间效应、溢出效应、System Dynami系统动力过程、碳排放冗余度量,以及基于公平和效率的多准则碳减排责任分配决策等问题。该研究对于解析能源开采业碳排放时空演化机理、评估能源资源富集区碳达峰潜力,以及制定碳减排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共分七章,理论部分着重从内生增长理论、环境经济理论、系统动力理论、可再生资源经济理论等角度,诠释了能源开采业碳排放内在机理和演化规律。实证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核心部分。一是基于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能源开采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和收敛性展开分析,解析我国能源开采业碳排放系统表现出的多重分形特征、收敛特征、空间关联及溢出效应等;二是基于因子分解、指数分解、空间面板模型等方法,对能源开采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因子贡献、影响效应、空间效应等进行分析,解析能源开采碳排放时空演化过程、驱动机理及其空间效应等,以了解我国能源开采系统非线性特征、关键驱因、胁迫与响应过程等;三是基于复杂非线性系统、机器学习等理论与方法,解析能源开采系统非线性交互关系、动态效应、情景模拟及趋势预测,并结合碳减排关键影响因子计量分析结果,对未来能源开采碳减排潜力进行度量和预测,明确各能源富集地区的碳减排责任。研究结果显示:(1)能源开采碳排放系统是非线性的、复杂的、开放的巨系统,能源生产量、能耗消耗量、碳排放强度、碳排放量都表现出明显的多重分形特征;(2)能源开采业能源生产量、碳强度、能源消费量是影响能源开采业碳排放量的重要因素,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能源开采碳排放表现出条件收敛和空间收敛特征;(3)GDIM指数分解和空间模型结果显示,碳强度、能耗强度、投资效应和技术效应的贡献度最大,样本期间能源开采碳排放呈现出空间异质性特征;(4)绿色增长情景下,能源开采碳排放在2020年出现一个短暂上升,在2021年达到峰值5.46亿吨,并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能源开采业能源需求在2019年基础上呈现出平稳增长趋势,将于2027年达到峰值1.176亿吨标准煤;(5)各主要能源开采省份享有共同但有差异的碳减排责任,2030年相对于2019年,碳减排责任最高的省份为湖北、湖南、内蒙古、辽宁四省,减排责任份额均超出1000万吨CO2,表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体现在:(1)集成能源开采业碳达峰驱动机理和情景预测的多学科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综合运用了分形理论、因子分解、空间计量、机器学习、系统动力分析等方法,以解决非线性的复杂现实问题,考察能源开采系统碳排放的多重分形特征、时空演化过程、收敛特征、空间溢出效应、系统动态交互特征、碳效率特征等,为中国能源开采业碳达峰路径及对策优化的探讨提供决策支撑;(2)提出了能源开采业碳减排多准则决策的分析方式。在识别能源开采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多情景方案,从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创新角度,对中国能源开采业碳减排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展开研究,并提出基于“系统-潜力-责任”的多维路径实现能源开采碳减排、碳达峰目标,以引导能源开采业基于能源技术效率、资源禀赋、社会因素等构建地区间共同但有差异的碳减排分配方案,促进能源富集区对能源开采、要素配置等作出适应性调整。(3)透视了中国能源开采业碳排放时空分异规律与关联效应。通过构建能源开采碳排放协整模型、脉冲响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地理加权空间模型、系统动力模型、灰色关联模型等模型,识别了中国能源开采业碳排放时序特征和空间格局演化规律,并探讨了碳排放过程及与经济系统、环境系统、能源系统之间的关联效应,为面向2030年碳达峰目标约束下能源开采业碳减排情景模拟和趋势预测提供了经验借鉴和决策支持。
其他文献
涤纶传统水浴染色耗水量大,分散剂使用量大,且染色后还需还原清洗,导致含有大量表面活性剂等化学助剂的污水排放量大、处理难度高,无法满足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近20年来,虽然各国在节水、节能、高速高效、生态环保的清洁染色加工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现今开发的染色技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得到大面积工业化应用,有些还和健康环保背道而驰。硅基非水介质染色体系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态染色体系,成功避免了染色
学位
水平定向钻在安全施工、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成为最受欢迎的非开挖铺管方法之一,特别是在穿越江河、湖泊、道路、山地、既有建(构)筑物的管线(道)敷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我国采用水平定向钻实施的工程项目很多,涵盖电力管线、通讯管线、给排水管道、油气管道等多种地下管线(道)的非开挖敷设。在水平定向钻施工中,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的钻孔失稳是常见的工程难题。已有文献大多是对具体工程项目成败的经验
学位
在整个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计数单位”是认数和计算的根基。唯有把握这个根基,才能使学生的认知经历螺旋上升的过程,从而建立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本节课教学中,笔者直观渗透计数单位“一”的概念,让学生充分感知数数的过程就是计数单位运用的过程,为后续《11—20各数的认识》中,由“10个一就是1个十”引出新的计数单位“十”,奠定了清晰的脉络基础。
期刊
呼吸性砷还原微生物被认为是高砷地下水形成的主要推动者之一。高砷地下水中砷的浓度是动态波动的,即使是同一季节,污染地下水中砷浓度仍然是动态变化的;而且,砷污染土壤、沉积物/含水层中常常含有PO43-,Mn(Ⅱ)与SO42-等复合污染物,说明这些污染物与呼吸性砷还原微生物在砷污染环境中长期共存。但是,迄今为止,对这些复合污染物是如何通过影响砷污染环境中呼吸性砷还原微生物介导的固相砷的还原性溶解还知之甚
学位
青藏高原东缘的鲜水河断裂带是重要的左行走滑活动构造带,地震强度大、频度高,尤其是在康定地区,鲜水河断裂分为雅拉河断裂、色拉哈断裂和折多塘断裂三支,并大规模出露中新世花岗岩,具有明显的地热活动,特别是鲜水河断裂带上最近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1955年折多塘7.5级地震)、6-7级地震(2014年康定6.3级地震)均发生在此处,均标识着其显著的构造活动性;此外,目前正在建设的川藏铁路规划线路也经过该地区
学位
材料的硬度是其强、韧等力学性能的重要综合性指标,与材料的硬度及其测试相关的研究受到了科学界及工程界的普遍关注。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和高科技工程需求的提升,以具有微观设计的微纳米材料为代表的一类先进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实验表明材料在微纳米尺度下会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即各项力学性能都与材料测试时的尺度大小有关,同时,很多先进材料的优异性能正是微结构设计的结果,其在微纳米尺度的力学性能常表现出一定
学位
桐柏-大别山是华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碰撞型造山带已经得到公认,但有关其构造格局和演化却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其一,作为秦岭-大别中央造山带的不同组成部分,秦岭的大地构造格局能否延伸至桐柏-大别山,尤其是南秦岭古生代-中生代勉略缝合带在桐柏-大别山区是否存在,前人曾先后提出桐柏山南缘“花山群”、大别山南缘“红安群”可能包含了勉略带的东延部分。然而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这两套地层中都出现了与上述观点不符的地
学位
<正>通过对新旧不同版本教材编写变化的深层解读,深刻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读懂教材背后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教师整体性、全面性、科学性把握教材、设计教学。"数与代数"领域是数学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概念的建立,对第一学段小学生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如何对"数与代数"领域概念课进行准确、有效、恰当的解读,不仅关系着文本解读的质量,更关系着教学设计的质地。教师应通过理论研读、设问导读、图文品读
期刊
本文从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出发,以移动学习为视角,提出如下策略:①变更移动学习理念,创新移动学习战略;②应用移动记忆词汇特色系统,使习得单词常态化;③高效利用移动学习特征,有效伸展到课堂学习;④参加线上互动,增加学生兴趣。利用移动设备和网络环境进行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使词汇学习的效果最大化,并且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
期刊
本文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探讨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意识的教学策略,包括通过精心选择素材渗透模型意识、展开建模过程培养模型意识、重视模型应用强化模型意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