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内蒙古是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在保障华北、东北、西北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给资源环境带来较大压力,因此,内蒙古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三者协调发展水平亟待分析研究。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人地关系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耦合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内蒙古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内蒙古是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在保障华北、东北、西北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给资源环境带来较大压力,因此,内蒙古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三者协调发展水平亟待分析研究。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人地关系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耦合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内蒙古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地理学时空观视角出发,运用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2011-2020年内蒙古全区及12个盟市面板数据,对三者的协调发展水平和时间演变情况进行分析,在空间演变中,选取2012、2016、2020年3个变化最为直观的时间截面制作可视化地图进行分析,利用障碍度因子评价模型对2020年内蒙古12个盟市系统层和指标层的障碍因子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结论,结合内蒙古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内蒙古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内蒙古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三次产业结构转变为“三二一”产业格局,城镇化趋势明显,但社会消费活力不足。全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情况良好,资源较为充裕;2011-2020年,内蒙古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征,三者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12个盟市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较大差异,内蒙古中部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内蒙古东部与中西部“呼包鄂”及巴彦淖尔市的社会发展水平较好;内蒙古西部及东部的呼伦贝尔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较好;内蒙古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发展状况从最初的失调类型,基本转化为良好、高度协调类型,整体趋势向好;在空间的聚集态势上,呈现出内蒙古东部三市呼伦贝尔市、赤峰市、通辽市和中西部“呼包鄂乌”及周边城市巴彦淖尔市耦合协调度较高;从系统层和指标层的主要障碍因子来看,经济是最大阻碍,总体呈现出“经济>资源环境承载力>社会”的特征。针对上述结论,建议内蒙古合理高效配置资源,优化生态宜居环境;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打造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提高民生福祉。
其他文献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和国家基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对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做出的重要战略抉择。一方面,“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基于对世界百年变局的冷静判断,随着新兴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欧美等发达国家盛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在新冠疫情爆发的严峻时刻与逆全球化潮流下,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
健康作为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本受到重视时间晚于教育等传统人力资本项目,但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以及政府的重视。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党的二十大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健康中国的一系列顶层设计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其后又推出一系列配套政策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筛选确定了一批试点县,通过试点示范,引领带动全区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本文首先对产业融合、农村三产融合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与辨析,运
近年来,中国在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牺牲了环境质量。但环境是关系民生、关系社会福祉的重要问题,目前,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背景下绿色增长已经成为了必要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中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国,在解决环境质量问题上仍存在诸多挑战。减少碳源和增加碳汇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国内外学者关于碳排放政策对经济环境的影响研究已经非常充分,认为碳税政策在治理环境时具有重要价值,但在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保
在漫长的经济发展史中,劳动雇佣关系随经济制度变迁而不断变革。封建社会时期农民与农奴是社会生产主体,他们通过交纳地租获得生产资料,劳动雇佣的生产形式被奴役式经济挤占,零工分散出现于农业和手工业中,封建社会末期才稍有发展;到工业化时代标准雇佣关系形成,零散雇佣关系始终处于边缘地带;近年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球商品生产及流通受阻,失业现象普遍,零散化用工需求攀升,
当前浙江省乡村振兴正在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稳步开展,农村居民媒介素养无法与硬件更迭相匹配的状况日益凸显。随着数字化媒体发展,新阅读模式不断解构传统文学阅读体系,认知能力不足的农村儿童更容易陷入浅层化、娱乐化的误区。在农村居民整体数字阅读意识薄弱的情况下,如何完成农村儿童的数字化素养培育显得尤为关键。本文选取浙江省嘉善县农村地区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嘉善县农村儿童数字阅读素养发展现状,探讨如何
2015年农业部制定《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内蒙古作为粮食主产区之一,实现化肥零增长既是必然要求,也是粮食品质的保证。分析内蒙古化肥零增长行动实施效果,研究内蒙古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内蒙古农业高质量发展。本文首先对2010-2020年内蒙古种植业和化肥施用现状及零增长行动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内蒙古总体化肥强度仍未达到国家公认化肥安全上限,且化肥利用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存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旅产业融合作为新途径,旨在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如今我们已进入新时代,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单一产业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产业融合顺势而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从单一产业转变为较为复杂的产业融合。产业融合的发展将是新时代的重要任务。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稳步推进农旅产业融合的工作,打造“美好田园”、“旅游+”等活动。本文通过选取鄂
自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以来,竞争始终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核心话题。随着自由市场竞争中资本集中和垄断的产生,学者们进一步对非完全竞争的各种情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安瓦尔·谢克作为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在结合经验数据对以往完全竞争理论及非完全竞争理论的分析和验证中发现,已有主流与非主流的与竞争有关的理论均不能很好的在经验上得到较好的验证。基于此,安瓦尔·谢克在与以往竞争理论的比较分析中提出
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是“双轨制”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和企业职工的缴费与收益往往不对等,机关事业单位的老年个体通常享有更高的养老金,这不但抑制了企业活力,阻碍了经济发展,也导致了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并未发挥预期成果。因此在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明确要求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