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R1基因敲除小鼠感觉皮质管状区神经元树突与树突棘可塑性的研究

来源 :广州医学院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ya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脆性X综合征(fragileXsyndrome,fra(X))是最常见的遗传性智力低下性疾病之一。致病基因-FMR1基因(fragileXmentalretardation1)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动态突变及甲基化异常导致其编码产物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fragileXmentalretardationprotein,FMRP)减少或缺失。脆性X综合征小鼠模型通过在小鼠FMR1基因的第五外显子处插入新霉素表达片断而成功阻断了FMRP全长的表达。形态学研究发现脆性X综合征患者和FMR1基因敲除小鼠中神经元树突棘呈明显细长、扭曲的幼稚形态,成年脆性X综合征模型小鼠树突分支异常,不成熟的树突棘形成突触的能力严重受损。研究指出,树突与树突棘具有行为依赖可塑性,树突与树突棘的形态可以对突触特异性传入信息作出反应。目前许多研究表明,FMRP作为一种mRNA结合蛋白,可以于突触刺激后迅速在突触局部合成,通过结合多种参与神经元树突与树突棘形态改变的蛋白的mRNA来调节这些蛋白的表达,影响神经元树突与树突棘形态。FMRP缺乏时树突棘形态的异常被认为是导致神经精神疾病的基础。行为学研究认为脆性X综合征患者存在有视觉运动整合障碍、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焦虑等社会行为的异常;而脆性X综合征小鼠行为学研究主要发现视空间记忆能力的下降,活动兴奋性增加等,缺乏对其胡须行为的进一步行为学研究。对胡须行为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对脆性X综合征中感觉运动整合功能的研究。Barrelcortex区是小鼠面部胡须的皮质感觉中枢,由于其胡须感觉传导的一一对应关系而常被用于神经元行为依赖可塑性的研究。观察胡须行为学刺激后脑内Barrelcortex区神经元树突与树突棘的形1态学改变,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脆性X综合征中神经元树突与树突棘的行为依赖可塑性是否存在异常,以及FMRP在神经元树突与树突棘的行为依赖可塑性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首先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KO型小鼠)和野生型小鼠(WT型小鼠)进行基因型及蛋白表型的鉴定。进行胡须物体表面鉴别实验,选择成年(7周龄)WT及KO型小鼠各15只,单盲法观察两种不同基因型小鼠获得达标行为的天数,来研究KO型小鼠是否存在不同的胡须行为表现。进一步行小鼠胡须刺激实验,根据刺激与否及基因型的不同分为4组:WT对照组(WTc)、WT刺激组(WTs)、KO无刺激组(KOc)、KO刺激组(KOs),每组小鼠4只,给予小鼠面部胡须规则的机械性刺激,连续刺激4周,于末次刺激后5小时灌注固定断头取脑,经快速Golgi法染色,然后进行振动切片。每只小鼠选取5张切片,用单盲法对每组切片进行随机编号镜下观察。每张切片选取2个管状区,每个管状区选取1个神经元,经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测量管状区中心方向上的树突棘形态、密度、长度,以及中心及周边两个方向上的树突与同心圆的交点数,对比分析树突和树突棘行为依赖性可塑性的改变。 结果:1.小鼠胡须行为观察:两种小鼠在小鼠胡须物体表面鉴别实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不同的平台间距离时,KO型小鼠在同一距离的达标天数均较WT型小鼠明显增加(P<0.01)。 2.无胡须刺激时,KO组小鼠Barrelcortex区神经元中心朝向的树突棘形态分类中不成熟的C+D类树突棘比例较WT对照组增多,而成熟的F+G及H类树突棘比例减少(P均<0.01);胡须刺激后,KO刺激组Barrelcortex区神经元中心朝向的树突棘形态分类中C+D类的树突棘有明显减少,F+G类的树突棘比例增加(P均<0.01),与WT刺激组同类的树突棘形态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树突棘形态分类方法见论文材料与方法部分。) 3.KO无刺激组小鼠Barrelcortex区神经元中心朝向的树突棘长度较WT对照组变长(P<0.01);胡须刺激后KO刺激组Barrelcortex区神经元中心朝向的树突棘长度较KO无刺激组明显变短(P<0.01);而WT刺激组Barrelcortex区神经元中心朝向的树突棘长度与WT对照组相比变短但不显著(P>0.05)。 4.KO无刺激组小鼠Barrelcortex区神经元中心朝向的树突棘密度与WT对照组2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胡须刺激后两种小鼠Barrelcortex区神经元中心朝向的树突棘密度均较其无刺激组明显增加(P<0.01)。 5.KO无刺激组小鼠Barrelcortex区神经元中心方向的树突与同心圆交点数较WT对照组小鼠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胡须刺激后两种小鼠Barrelcortex区神经元中心方向的树突与同心圆交点数在20μm、40μm处均较其无刺激组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KO刺激组与WT刺激组之间相比则无明显差异(P>0.05)。KO无刺激组小鼠Barrelcortex区神经元周边方向的树突与同心圆交点数较WT对照组小鼠在20μm、40μm、60μm处有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胡须刺激后两组小鼠的树突与同心圆交点数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小结:1.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胡须行为存在异常,这种异常可能与脑内胡须感觉区神经元及其整合功能异常有关,并涉及学习记忆障碍、运动平衡障碍等相关异常。 2.FMR1基因敲除小鼠皮层感觉皮质管状区神经元存在树突棘及树突分支的异常,主要表现为树突棘长度增加,形态幼稚,密度无明显改变,管状区周边方向的树突分支增多;这些异常可能是胡须行为异常的基础。 3.FMRP表达缺失可能会导致FMR1基因敲除小鼠神经元树突棘及树突的行为学可塑性异常,胡须机械性刺激能部分逆转FMR1基因敲除小鼠皮层感觉皮质管状区神经元树突棘形态及树突分支的异常,表明存在脆性X综合征行为依赖性可塑性治疗意义。
其他文献
云浮硫铁矿企业集团公司水厂丘斯、关则请发明的钟罩式脉冲澄清池专利技术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云硫一项发明获专利@周正永 Yunfu Pyrite Mine
目的:通过复制高压电烧伤动物(家兔)模型,观察电烧伤后动物肝脏微循环的动态变化,研究高压电烧伤对肝脏微循环的影响,探讨高压电通过机体后对家兔肝脏微循环的损害机制,为临床防治
新课标提倡“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踐中学习”,我们的实践是实验教学,也就是说通过教师的实验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实质性的好成绩。因此实验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物理实验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这就说明我们要尽可能地引导、激发学生的
目的:整合素α2(ITGA2)是整合素的一个重要成员,其在807C/T位点存在着基因多态性(rs1126643),有研究表明此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塞、脑梗死等多种疾病有关,并且认为脑梗死
在新课改逐步推行过程中,人们对“有效教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将有效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改变,使课堂教学更具特色,效率更高。教学效率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思索,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什么样的教学是无效或低效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这是我们需要关心和探索的问题。但是,这一问题经常被教师忽略
除草剂“杜尔”,应用在地膜甜菜播前土壤处理上,对防除甜菜幼苗期的杂草,具有良好的效果.尤其是防除禾本科杂草效果更佳,可达到85%以上;对甜菜块根产量及产糖量均与对照接近,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传统教学模式受到挑战,一种新型的情境教学模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物理课堂上。本文以物理教学中几种常见的情境创设手段入手,简单结合例子提出看法。  关键词: 物理课堂 教学情境 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是高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各门学科中,物理常常被视为最难啃的“骨头”。之所以难啃,与物理学科的抽象性较强的知识特征有很大的关系。而当前高中生往往缺乏大量的物理表象经验,当他们面对抽象
虽然今年小麦成熟后期由于风雨出现了大面积的倒伏,但一些省市计百万亩小麦,由于使用了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壮丰安,小麦没有倒伏,而且平均每亩增产10%左右。小麦倒伏一般发生在小
摘 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给学生传递物理和生活之间的相关信息,让生活走入物理课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学生准确掌握物理知识起到促进作用,让学生深刻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  关键词: 初中物理 生活化课堂 教学方法  物理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多切入生活元素,多选取与生活有关的物理素材,让学生体会物理对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重要性。尤其初中阶段,学
摘 要: 进入信息时代以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而创新能力就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物理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尤其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提高初中生的创新能力出发,探究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教学实践 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