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散时间排队论的云系统中计算节点空闲能耗性能分析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1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云数据中心不仅在数量上增加了很多,规模上也产生了迅速扩大,与此同时,能耗方面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引入关闭/休眠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因计算节点频繁地开启和关闭而造成的空闲能耗问题。关闭/休眠技术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配置延时定时器等参数的值来使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优。本文将离散时间排队论引入到云系统单节点关闭/休眠技术的数学建模和性能分析中,研究了云系统中单节点相关的空闲能耗性能指标和关闭/休眠技术的配置参数间的关系。研究成果可为云系统中的关闭/休眠技术的参数配置提供理论依据。首先,构建关闭/休眠技术的数学排队模型。在归纳总结云系统单节点关闭/休眠技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引入离散时间排队论的思想,将关闭/休眠技术中的单计算节点和任务请求分别抽象成离散时间排队论中的服务台和顾客到达,将计算节点的启动时间抽象为启动实施期,将计算节点的关闭时间抽象为关闭实施期,将计算节点的延迟关闭时间抽象为关停延迟期,完成云系统中关闭/休眠技术数学模型的抽象过程。其次,对于云系统中随机任务的请求,完成基于Geom/G/1排队模型的性能分析。基于关闭/休眠技术的工作原理,将随机任务的到达间隔刻画为具有无后效性的几何分布,假设随机任务的处理时间服从一般分布,研究云系统中单个计算节点,假设单计算节点的缓存空间无穷大,并引入启动实施、关停延迟、关闭实施机制,建立离散时间的带有启动实施延迟休假的Geom/G/1排队模型。利用嵌入马尔可夫链方法,导出了随机任务的平均响应时间、系统平均等待任务数、系统状态切换率、系统能耗节省率、系统运行效率等系统空闲能耗性能指标。给出数值例子,直观地分析了系统性能的指标与配置参数之间的依赖关系。最后,针对云系统中突发性质的任务请求,完成基于Geom/G/1ξ排队模型的性能分析。在对有启动机制的Geom/G/1排队模型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随机任务请求的到来具有突发性,引入批量到达机制,建立了批量大小ξ服从Pareto(c,δ)分布,带有启动、关停、关闭机制的Geom/G/1ξ排队模型。利用嵌入马尔科夫链方法,完成了模型的理论分析,导出了系统中平均等待任务数、能耗节省率、系统状态切换率以及系统运行效率等系统空闲能耗指标的数学表达式。通过数值例子直观地展示了空闲能耗性能指标与系统配置参数之间的依赖关系,分析了突发性的大小对系统空闲能耗性能指标的影响。
其他文献
鼠尾草(Salvia L.)原产于热带,分布于全国各地,具有花期长,花色艳丽,观赏价值高等特点。但由于北方地区冬季严寒,我国鼠尾草属种质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掘,很多优良品种的鼠尾草没有应用到园林观赏中。鼠尾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前人对部分品种鼠尾草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但没有对鼠尾草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评价。因此,本研究针对我国常用及新优鼠尾草种(品种)进行观赏性资源评价,选取综合表现较优的鼠尾草,
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磁性薄膜中铁磁共振和自旋激发等高频特性。与铁磁共振等传统高频测量方法不同,本文主要采用自旋整流效应,即利用磁性薄膜被微波激发时磁矩进动产生直流电
为了研究非调和傅里叶级数的某些问题,Duffin和Schaeffer于1952年引入了Hilbert空间中的框架概念,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1986年,Daubechies, Grossmann和Meyer等人
为了更深入研究非调和傅里叶级数,Duffin和Schaeffer在1952年引入Hilbert空间中的框架概念.1986年,框架理论被Daubechies, Grossmann和Meyer等推广与应用.离散框架具有类似基
自然界中,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干扰是无处不在的,这种干扰方式并不是线性的、不变的,而是随机的,不确定的.因此,随机生物模型能更好地刻画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本文利用随机微分
1998年·Fishburn P提出了κ-等腰集的概念,并在欧氏平面内给出了许多关于κ-等腰集的结论.设P为一平面有限点集,若P的任一κ-元子集(κ≥3)都包含3个点,使得其中一点到其他
本文主要研究了三类不同的反应扩散方程(组)的解的若干性质,包括解的全局存在性、爆破性、爆破时间估计和爆破集合等等.在日常生活以及科学研究中,扩散现象比比皆是,引起众多
本论文以不同年均降水量地区分布的锦鸡儿属植物(Caragana Fabr.)地理替代分布种为材料,以模拟干旱胁迫为手段,研究了锦鸡儿属植物光合特性对逐渐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对不同程
超材料是一种亚波长尺寸的周期性结构人工电磁媒介,它具有许多天然材料不具备的电磁特性。近年来,超材料/超表面的研究在通信、图像处理等多个领域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传统意义的超材料是在半导体基底上加工一层(或多层)周期性的金属单元,以此实现对电磁波振幅或相位的调控。但这种普通的超材料不能对电磁波频率进行调谐。近年来,狄拉克半金属超材料的出现为可调谐超材料研发带来了新的机遇。狄拉克半金属拥有石墨烯所具备的
非局部理论的提出是由于经典理论无法用来处理断裂、断层、裂缝等奇异材料和变形材料.最近十几年,非局部模型在非局部扩散、连续介质理论和图像处理等领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