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对长三角地区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czjh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次交通运输方式的变革都会对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产生深刻影响。中国近年来开始了大规模的高速铁路建设,高速铁路具有便捷、快速、大运量等鲜明特征,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会产生重大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带动作用,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带动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沪宁、沪宁、京沪等高铁线路的开通,长三角地区将逐步迈入“高铁时代”。因此,本文选取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高铁建设对长三角地区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本论文一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为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二章是区域空间结构的相关理论以及交通设施与区域空间结构的关系分析。第三章是研究区域高铁线路的选择以及数据库的构建。第四章基于一日交流圈理论,分析高铁建设给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5个中心城市的空间拓展带来的影响。第五章基于可达性理论,利用最短出行时间和加权平均出行时间两种方法,对高铁建设之后长三角地区的空间可达性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第六章借鉴POLYNET项目的功能多中心性测度方法,以长三角地区高铁(动车)出行车次数据为基础,对小长三角地区(16城市)基于高铁、动车通勤的功能多中心性进行探讨。第七章是本文的主要结论与研究不足。研究的主要结论有:中心城市的空间拓展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沿高铁线路走向的轴向延伸特征,中心城市的一日交流圈在空间上同时出现了重叠与空洞现象。长三角地区的可达性格局呈现出不规则的圈层结构特征。沪宁、沪杭高铁开通之后,长三角基于高铁通勤功能的多中心性略有提高,随着高铁网络的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地区的功能多中心性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其他文献
随着第八次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化和推进,学术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焦点逐渐从教师个体转向了教师群体,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与新要求,作为教师日常最直接参与的校本教研组织
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依据自身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包括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评价。主观幸福感包含两个基本成分: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认知成分被称为生活满意度,是个体
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3G)给移动终端用户带来了更快的数据传输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普及给用户带来了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更加方便流畅的上网体验,因此,移动终端已不
家庭功能是家庭完成各项任务的主观条件,也是对家庭系统运行状况、家庭成员关系和对家庭的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定。适应行为是指个体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有效性,也就
<正>村情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闫集乡东街村位于闫集乡中心位置,辖3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有村民530户、1960口人,耕地2200亩。村党支部成员4人,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党员
国际汉语教师是汉语和中国文化传播的直接力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汉语教师被派往海外从事汉语教学。笔者通过访谈发现,这一群体承载着较大的工作压力。目前关于海外国际
本研究对安徽省三所职业高中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致力于探讨:安徽省职高生目前主观幸福感的水平以及自我同一性达成情况;安徽省职高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情况;
网络口碑继承了传统口碑人际传播的特点,并开拓了新的传播媒介——从利用实体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强关系传播拓展到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借助网民与网民之间的弱关系进行传播;而
近年来,全球非政府组织蓬勃发展,在促进社会民主与多元化,满足人民需求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大量
当前,国家和地方“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法”,“促进高等学校更好地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种专门人才”等要求。如何将高校的人才“供给”和社会对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