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轴力作用下异形柱的抗震性能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angf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筋混凝土柱作为框架结构中重要的竖向承重及抗侧力构件,其抗震性能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好坏。在以往的钢筋混凝土柱试验分析及理论研究中,大多数都是基于定轴力作用下,即假定框架柱在整个受力过程中受到的轴力是恒定不变的。然而,当受到风或地震作用影响时,框架柱中的轴力是持续发生变化的。而国内外已完成的变轴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仍相对较少,尤其是缺乏异形柱结构构件在变轴力作用下的受力性能研究。由于多维加载试验设备和加载控制软件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考虑轴力变化的多维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仍较少。因此,采用合理的分析模型对变轴力作用下的柱抗震性能进行数值分析,为进一步完善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围绕这个目标,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①从结构力学角度,对一简单的线弹性平面框架在水平及竖向力共同作用下,框架柱中的轴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理论推导。然后在此认识基础上,通过对异形柱空间框架结构进行水平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采用基于柔度法的梁柱单元纤维模型非线性分析程序,对轴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②采用可同时考虑轴力-双轴弯矩相互耦合作用和刚度退化的纤维模型梁柱单元的非线性分析程序,对110根定轴力和规则变轴力作用下的T形、十字形柱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变轴力与定轴力柱在滞回特性、承载力、延性和耗能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轴力变化幅度对试件抗震性能的影响。③对比异形柱框架结构中三种常见的异形截面柱(L, T,十字形柱)在变轴力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影响和它们之间的差异,形成一个系列,从而为进一步完善异形柱结构抗震设计理论提供一些依据。由此,得出如下主要结论:①框架柱中的轴力大小及变化方式和范围不仅取决于水平地震作用的大小,同时也与结构的跨度L和高度H的取值,以及影响或导致梁、柱的线刚度ib、ic变化的诸多因素有关。②对于平面较规则的异形柱框架结构,在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影响时其柱的变化规律仍然可以近似地看作与弯矩或者侧移成线性关系。因而已有的加载方式用于异形柱变轴力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研究是可以接受的。③在异形柱框架结构中,作为中柱的十字形柱虽然轴力变化不大,但初始轴力水平较高;而作为角柱的L形柱初始轴力水平较低,但相对来说轴力变化幅度较大;T形柱作为边柱,其初始轴力水平介于前两者之间,但由于地震作用方向的不确定性,同一结构中不同位置的边柱其轴力变化幅度亦存在多种情况。④综合考虑变轴力作用对异形柱的影响,发现作为角柱的L形柱和作为边柱的T形柱受变轴力作用时的影响较为明显且与矩形柱存在一定差异;而作为中柱的十字形柱,其变轴力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则较接近矩形柱的受力性能。
其他文献
本文借鉴珍珠母的微观楔形结构,设计并制备端部具有不同锥角(0°、2°、5°和7°)的圆锥头钢纤维。并将钢纤维带锥角的一端埋入水泥砂浆基体,进行了一系列拔出测试。建立了钢纤
本文采用模拟海水作为UHPC的拌合用水进行内掺氯离子的试验研究:一方面,研究了内掺氯离子在UHPC基体中的结合特性;另一方面,通过半电池电位法、宏电池法及钢筋锈蚀实际观测结
自锚杆支护技术在我国煤矿应用以来,煤矿的技术人员在支护理论与实践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大量资料,取得了丰富经验。近年来,随着煤巷锚杆支护技术日趋成熟,锚杆支护得到
本论文首先研究了预处理随机变分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结构随机分析的预处理随机有限元法;其次研究了断裂分析的新型Williams广义参数单元,并将预处理随机有限元法引入结构断
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大,高层建筑风荷载引起的效应在总荷载效应中所占比重逐渐变大,甚至起主要控制作用。而近年来,采用在框架-核心筒结构中适当的位置加大水平结构的刚度(
近年来,各地交通发展日益迅速,一大批高速公路项目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之中,交通荷载所引起的路基土沉降问题也日益突出,在长期的交通荷载下路基将产生显著的永久变形,表现为较大的
温度处理后的岩体是人类工程活动走向深部中经常遇到的一类特殊复杂岩体,高温处理后的岩石在开挖卸荷条件下的强度、变形和破坏特征,将直接关系着人类工程的安全。为了研究热
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提出:到“十一五”末矿井水的利用率达到70%,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回收利用矿井水和矿井总回风中的废热,是煤炭企业能源综合利用的新课题。国
本课题属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组和重庆市科委联合资助的“梁-墙直交节点”系列研究项目的一部分,主要针对梁纵筋端部带锚固板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剪力墙平面外连接
端板连接作为一种半刚性连接形式,可以增加结构阻尼,延长结构自振周期,提高结构耗能能力,从而减轻结构震害,是理想的抗震连接形式。目前,国内外对半刚性连接受力性能研究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