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颗粒的表面缺陷态研究及其缺陷处理工艺的探索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77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颗粒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能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但其高能表面态引起的颗粒团聚现象和低发光效率问题严重阻碍了它的实际应用。多年来,人们对上转换纳米颗粒表面缺陷态的研究侧重于如何实现表面钝化,但针对于表面缺陷态的本征属性及其形成机理仍无定论。本文采用热裂解方法合成了不同稀土掺杂的具有低声子能量的氟化物β-NaGdF4和LuF3纳米颗粒,并借助于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分辨STEM球差矫正透射电镜对颗粒表面缺陷态及其形成机理展开研究。基于对纳米颗粒表面缺陷态形成机理的认识,设计了两种新型的纳米颗粒表面处理工艺,这一工艺可实现对不同形貌的纳米颗粒表面层的晶化处理过程,通过表面缺陷态的有效剔除可有效提高纳米颗粒的上转换发光效率。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分析并研究了纳米颗粒表面缺陷态的本征属性及其形成机理。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单个β-NaGdF4六边形纳米颗粒的检测,我们证实了纳米颗粒表面缺陷态的存在,即表面非晶层。通过进一步对纳米颗粒生长过程分析,我们发现溶液中的非晶前体和有机配体分子会不断贴附于大尺寸颗粒表面以完善大颗粒的生长。若在非晶前体完全耗尽之前结束反应,必然会导致纳米颗粒表面出现非晶层的残留。尽管延长反应时间和壳层包覆都可在避免颗粒团聚的情况下,实现非晶层的晶化进而改善纳米颗粒表面缺陷态,然而延长反应时间会造成颗粒尺寸增大的不可控,而壳层包覆形成核壳结构的工艺过程则较为严苛。其次,设计了一种湿化学退火处理表面缺陷态的工艺。基于β-NaGdF4纳米颗粒表面非晶层的形成机理分析,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湿化学退火方法以对颗粒表面的非晶前体进行重构处理。研究过程中发现,获得的纳米颗粒表面晶化程度及其形貌对该处理过程中退火温度具有很大的依赖性。经过250℃退火处理后,NaGdF4-250纳米颗粒在980 nm激光器的稳态激发下,其蓝光发射强度可实现一个数量级的提升。此外,在非稳态上转换过程中,NaGdF4-250纳米颗粒的输出光色范围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这工作表明,该缺陷态后处理的方法能够通过消除表面缺陷态进而有效改善上转换纳米颗粒光学性能。最后,探索了一种激光处理片层状纳米颗粒的技术。对于具有特殊形貌(长棒状、二维片状等)的纳米颗粒而言,缺陷态后处理退火方法可能会对其形貌造成人为损伤。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一步探索出了一种简单、快速的激光退火方法对单分散的片状LuF3纳米颗粒进行后处理。球差矫正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合成的片状LuF3纳米颗粒的表面非晶层充斥着大量混乱无序的原子和有机配体分子。采用高功率密度的近红外激光辐照处理后,纳米颗粒的原始形貌和物相并未受到破坏,但由激光引起的热效应会促使颗粒表面的无序原子向有序结构转变并实现部分有机配体的脱附。实验结果表明,经激光退火处理后,Er3+离子在665 nm处的红光发射增强了近103倍。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方法通过表面层的晶化有效剔除了纳米颗粒表面缺陷态,使激光退火处理后的颗粒具有较低的声子能,进而大大降低了无辐射跃迁几率,最终实现了LuF3:Yb3+,Er3+纳米颗粒的高效上转换发光。此外,不同上转换体系掺杂的LuF3(Yb3+/Ho3+,Yb3+/Tm3+)纳米颗粒经过激光处理后,其上转换发光性能都有了显著提高。该部分工作表明,激光退火处理方法为有效、大幅提高上转换纳米颗粒的荧光效率提供了可能,这将为上转换单颗粒发光的检测和实际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潜热通量是地球表面能量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文循环中重要的一环。完整的潜热通量数据是估算作物生长模型和水文模型的重要参数,对于精准计算农作物需水量,农业用水调控和区域水资源管理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天气及其它原因,检测潜热通量数据的涡度相关仪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造成数据的缺失,难以提供完整的潜热通量数据。因此,潜热通量缺失数据的补全就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潜热通量插补模型需要大量的气象数据,
近年移动终端的逐渐普及和网络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新型互联网结构的诞生,促进了网络流量的增长。在如此庞大的网络背后,对网络流量的有效监管是网络安全保护的基石。目前网络监管方向的许多研究都专注于未知网络协议类型的分析,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协议识别方法是此类研究中的热点,该方法提取数据流特征并建立数据集,使用机器学习的算法模型分析未知网络流量,可以得到相对于传统网络协议分析方法更好的识别效果。本文的研究主要聚
目的:合成一种可靶向整合素αvβ3的新型磁共振成像及荧光成像双重对比剂Fe_3O_4-DiD@PLGA-RGD,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在体外及体内水平的靶向成像效果,以期实现对胶质瘤的双模态靶向成像。方法:利用水包油乳液溶剂蒸发法将3.5nm Fe_3O_4纳米颗粒和DiD荧光染料共同包裹于PLGA内,制备Fe_3O_4-DiD@PLGA纳米球;利用碳二亚胺介导的酰胺反应将环状RGD肽偶联
解来引导种群中其他粒子的飞行,使粒子能够获得有效的飞行经验。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平衡算法全局探索与局部开发的能力,使算法摆脱局部极值的干扰。第三个问题是如何控制外部存
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在地表水体中被广泛检出,因其具有潜在的健康生态威胁而备受关注。近年来在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中频繁检出,因此发展新型、高效的处理技术尤为必要。Fenton(Fe2+/Fe3+/H_2O_2)氧化法是目前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较为有效的手段,但传统的Fenton技术存在许多缺点,如铁盐和H_2O_2的消耗量过大、适用的pH值范围较为狭窄(2.53.5)、容易产生铁污泥造成二次
目的:分析探讨高海拔地区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的复发因素。方法:以居住在高海拔地区(2428.50±290.34m)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34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术后随访3月及6月心电诊断结果分为复发组及未复发组,收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血压、心律(率)、氧饱和度、心电图、心脏彩超、COPD病史、肝肾功、血常规计数等相关资料,按其复发与未复发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复发相关因素
建设节约型能源社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要求,燃气作为城市发展和居民使用的重要能源之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燃气最大价值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如果
随着无人机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无人机在军事对抗以及民用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无人机航拍为数据的采集提供了极大便利。利用无人机集群航拍获取的多目视觉数据相较单一
本文以校园物联网健康监控系统为研究对象搭建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进行相关研究。校园物联网健康监控系统是通过手环作为传感节点,校园通信网络作为传
本文利用深度学习和特征提取技术解决植物病害检测问题。所有测试和实验都是使用开源数据集Plant Village进行的。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实现三种不同的深度学习模型,即Resnet 50,